首頁 > 疾病知識 > 生活疾病 > 血小板減少初期症狀

血小板減少初期症狀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很多朋友對血小板減少,應該都會感到有點陌生。當然血小板也是評判身體裏面有沒有疾病的一個重要依據,那麼血小板減少初期症狀有哪些呢?
血小板減少初期症狀
血小板減少初期症狀

我們正常的身體裏面的血液血小板,平均每立方毫米是有10萬到30萬個,而血小板的壽命通常是8到12天,一旦血小板減少那麼就會引發疾病。下面小編就給朋友們講一下,血小板減少初期症狀,具體會有哪些?

1,朋友們應該瞭解的是,血小板減少是一種免疫性的疾病,而這種免疫性疾病通常會表現在身體各方面出血的現象,比方說鼻出血,牙齦出血。女性朋友則會表現在月經過多,嚴重的血小板減少患者通常會出現吐血,尿血,便血的狀態。

2,血小板減少還會表現在兒童身上,當然大部分的十歲以下的孩子通常都是一些急性的血小板減少,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發熱,起病時間也會比較急,往往會在皮膚粘膜出血。有的患者會在眼結合膜下出血。

3,血小板減少還有一種慢性的,但是大部分都會出現在青年女性的身上,不過疾病往往使患者的症狀較輕,具有一定的隱匿性常常被忽視,但是每次出血的時間會持續很多天,檢查血液就會發現血小板有減少的症狀。

血小板減少的原因

身體裏面的血小板如果減少,就會引起身體很多器官的疾病,所以朋友們只有瞭解了血小板減少的原因,纔能有效的進行預防,那麼今天小編就給朋友們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

1,很多患者的血小板減少,有可能是因爲身體裏面的血小板破壞情況過多而導致的,就比方說,身體有可能患有某種疾病而出現了炎症感染,那麼血液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從而造成了血小板減少的現象。

2,還有的患者是因爲脾功能亢進,導致的血小板在脾內停留的時間過多,而形成的血小板減少現象,當然也有患者是因爲服用某一種藥物而抑制了血小板的生成,從而造成了血小板減少。

3,還有的患者血小板減少,有可能是身體裏邊出現了惡性腫瘤,身體的各個器官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感染,那麼就容易使造血幹細胞受到影響,進而引發貧血,白細胞逐漸的減少,那麼血小板也會隨之而減少。

血小板減少怎麼治療

如果血小板不斷的減少,那麼就會給身體帶來更加嚴重的傷害,所以只有積極的治療,才能使疾病不再惡化,那麼血小板減少怎麼治療才能康復呢?

首先,很多血小板減少的患者,都特別喜歡用中醫的治療方法來達到治癒的效果。朋友們應該都知道中醫的治療是比較全面的。它可以調節肝,脾,腎等很多器官的功能。在中醫看來,人的脾臟部位主管血液方面,如果脾氣虧損就會造成腎虛。腎虛的患者通常都會無法生成血液,所以,血小板減少也就油然而生。那麼,血小板減少的患者可以採取一些中藥的調理,使減少的現狀改善。

另外,身體裏面的某種疾病,是造成血小板減少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只有把疾病治癒徹底才能改善血小板減少的現象。當然患者的身體情況不同,所以採取的治療方法也是不一樣的,醫生也會根據患者的身體需求,來選用針對性的治療,從而使血小板減少這一現象逐漸的改善。

血小板減少會怎樣

已經瞭解了血小板減少會給身體帶來各種各樣的疾病,並且也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那麼朋友們應該想了解血小板減少會怎樣呢?它又會給患者的身體帶來哪些傷害呢?大家一起往下看。

1,血小板減少實際上是比較嚴重的一種出血性疾病,只要血小板不斷的減少,那麼血小板的指數就會逐漸的降低,而止血功能就會變得很差。它會給患者帶來手術後的大出血現象,嚴重的甚至就會危及到生命。

2,血小板減少可以引起身體的很多器官出現出血的現象,比方說口腔黏膜出血,比你萌出去,泌尿生殖道,吐血,陰道出血等等,給患者的身體帶來非常嚴重的傷害,也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痛苦。

3,還有的患者血小板減少,會引起胃腸道的大量出血現象,嚴重的還有可能造成中樞神經內的出血。這些現象是非常嚴重的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所以千萬不可忽視血小板減少。

血小板減少注意事項

人體的奧祕是無窮無盡的,同樣人體所產生的疾病也是我們無法預料的,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朋友們就應該更加註意身體方面的健康。下面小編就給朋友們講一下血小板減少注意事項。

首先,在平常的時候,朋友們如果發現身體的很多地方出現出血的症狀,那麼一定要引起重視,還有一些不明原因的出血,都有可能預示着身體出現了某種疾病。那麼,可以通過檢測血液來驗證身體裏邊健康程度。正常人的血小板通常是每立方毫米10萬到30萬之間左右,如果檢測的結果超出了這個範圍,那麼就要引起重視,做進一步的檢查。

另外,造成血小板減少的原因其實有很多,除了一些炎症以外,血液疾病還有先天性的遺傳缺陷也有可能造成血小板的減少。所以,如果發現皮膚上有瘀斑或者斑點,還有不明原因的鼻子出血,都有可能是身體隱藏的疾病,一定要去醫院查明原因,才能進行鍼對性治療。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