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物品 > 教育資訊 > 暴雨天出行安全防護指南 暴雨天如何做好安全防護

暴雨天出行安全防護指南 暴雨天如何做好安全防護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南方多有暴雨天氣,稍不注意可能帶來生命危險,行人,車輛出行,要做好安全防護,避免意外發生,那麼,暴雨天如何做好安全防護?下面本站小編就帶來暴雨天出行安全防護指南。

暴雨天出行安全防護指南 暴雨天如何做好安全防護

暴雨天出行安全防護指南

一、行人篇

1.避開漩渦噴泉

若下水道井蓋打開,大量地表水形成漩渦;若下水道水來不及排走,會在地表形成小噴泉。出行要避開這些漩渦噴泉。

2.重心後置

雙臂前伸,重心放在後腳上,前腳伸出,用腳尖左右掃動,確認前方是平地,試探前行。

3.用工具探路

如條件允許,可找來木棍或長柄雨傘等直立插入水中探路。

4.結伴同行

如果有兩人,可一人在前探路,另一人雙手抓緊前者褲腰部位,前腳虛、後腳實地跟着前進。

5.遠離電力設備

不要在緊靠供電線路的樹木或大型廣告牌下停留或避雨,不要靠近架空供電線路或變壓器。涉水途中如果感到腳下發麻,應立即止步後退。

暴雨天出行安全防護指南 暴雨天如何做好安全防護 第2張

二、行車篇

1.出門前,先檢查

出門前如果遇到暴雨,先檢查發動機蓋和車門的封閉情況及雨刮器、制動器的狀況,發現故障及時排除。此外,雨天應保持較高的胎壓,有利於車輛在雨中平穩剎車。

2.走大路,控車速

儘量選擇大路以及環線公路的主路,這些路段的排水能力較好,萬一真的陷車,也會有旁人來救助。適當降低車速,尤其在高速上,多鳴笛提醒。

3.開霧燈,顧前後

必要時打開防霧燈,能提醒其他車輛注意到您。如果前擋風玻璃有霜氣,則需開冷氣,並將冷氣吹向前擋風玻璃。跟車時不要太近,時刻監測前車的狀況。

4.路遇積水慢行駛

路面的積水不超過多半個車輪(極限30-40cm),車輛一般可以正常通過。但涉水行車時要放慢車速,過快的車速容易讓水吸進空氣濾清器,導致發動機進水熄火。

5.陷車切記勿衝車

若發現車輪打滑或下陷,不要猛踩油門。應在發動機不熄火的情況下,在他人協助下駛出水區。

6.涉水熄火快撤離

如果車輛在涉水行駛過程中熄火,應在水位還未完全漲上來前快速撤離危險區域。千萬不要在車內等待救援,以免水位過高時電動門窗自動鎖定,危及人身安全。

車輛落水,四步自救

第一步:

若車輛剛剛落水,第一時間打開車門或天窗逃生,車子下沉不會給你太多時間。

第二步:

如果入水後車窗和車門都無法打開,可以選擇從後備箱逃生。

第三步:

如果沒有機會從後備箱逃生,則將面部儘量貼近車頂上部,保證足夠空氣,等待車內外水壓平衡後,車門即可打開逃生。

第四步:

如果車門和車窗無法打開,可選擇破窗逃生。要用尖銳物品砸破側窗或者天窗逃生,着力點應最大限度地接近玻璃四角,成功機率較高。

提醒:若車上沒有尖銳物品,可以試用座椅頭枕!注意,不是砸,而是將頭枕鋼管插進側窗玻璃縫隙中,用巧勁撬動車窗玻璃。

戶外:

在戶外遇到雷電時,不要讓自己的身體比周圍其他事物高,也不宜快騎自行車或在雨中狂奔,如果雷電已來到頭頂,在附近低窪處蹲下,注意雙腿併攏,背要平,頭要低下

如果來不及離開高大物體時,應馬上找些乾燥的絕緣物體放在地上,並將雙腳合攏坐在上面。

如果在戶外看到高壓線遭雷擊斷裂,此時應提高警惕,因爲高壓線斷點附近存在跨步電壓,身處附近的人此時幹萬不要跑動,而應雙腳併攏,跳離現場。

戶內:

打雷時不要使用太陽能熱水器洗澡。

關閉家中電器開關、關閉且遠離門窗、水管等。

暴雨天出行安全防護指南 暴雨天如何做好安全防護 第3張

城市積水,如何應對?

不要在有積水的道路上行走,注意下水道漩渦、電線杆漏電等。

行車切勿盲目駛入未知深度積水中。如遇路面急流,即使水深尚淺,也不要隨意駛入。

如果已經駛入積水,應先解鎖車門打開車窗。多觀察水線位置和前車情況,準備逃離。

洪水爆發,如何應對?

若洪水進屋,應先拉掉電閘。

按照預定路線向山坡、高地等處轉移。如被洪水包圍,利用船隻、木排、門板等轉移。

如來不及轉移,爬上屋頂、大樹、高牆等做暫時避險,等待救援、不要自己游泳轉移。

發現高壓線鐵塔傾倒、電線低垂或斷折,要遠離防止觸電。

山體滑坡,如何應對?

發生滑坡後,應當向兩側逃離。

切不可順着滑坡向上遊或向下遊跑,不要停留在凹坡處。

泥石流,如何應對?

迅速轉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窪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千萬不要順溝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

向與泥石流方向垂直的兩邊山坡上面爬,且不要停留在凹坡處。

幹萬不要在泥石流中橫渡。

以上就是有關全部內容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