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教育 > 新生兒 > 核黃疸

核黃疸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核黃疸,核黃疸後遺症,核黃疸症狀,核黃疸腦癱的治療
核黃疸
什麼是核黃疸

相信很多媽媽都沒有聽說過核黃疸,核黃疸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病呢?核黃疸其實是一種嚴重黃疸,也叫“膽紅素腦病”。這是大量膽紅素涌入血中而引起的,涌入血中的膽紅素有一部份是不與蛋白質結合的“自由”膽紅素(醫學上稱爲遊離膽紅素)。正是因爲沒有蛋白質與它結合,因此它便跨過血管壁,進入腦組織去將中樞神經細胞核染成黃色,所以叫做“核黃疸”。神經細胞被它染色之後,即不能進行能量代謝,於是發生變性壞死。某些藥物包括磺胺藥,頭孢菌素和阿司匹林,均可增加寶寶患上核黃疸的危險性。

核黃疸的症狀

核黃疸的症狀,症狀輕重與血清未結合膽紅素濃度,日齡等因素有關。核黃疸症狀一般可以分四期:

核黃疸有什麼症狀呢?

1、警告期

主要表現爲嗜睡、拒乳、肌張力減退、擁抱反射減弱或消失等抑制症狀,也有表現爲呼吸暫停、心動過緩,大約經過半天到1天進入痙攣期。

2、痙攣期

表現爲痙攣、肌張力增高、尖叫、眼球震顫、呼吸困難、驚厥或角弓反張等興奮症狀,早產兒的痙攣等症狀可以不明顯,經治療倖存患兒1-2天后進入恢復期。

3、恢復期

先是吸吮和反應逐漸恢復,繼而呼吸好轉,抽搐緩解,痙攣減輕和消失,此期約持續2周。

4、後遺症期

一般在生後2個月~6月出現,表現爲四肢不自主活動,頭軀幹扭轉,眼球上轉困難或斜視,聽覺障礙,牙釉質發育不全,哭鬧不安,智力落後,最終發展爲手足徐動型腦癱。

核黃疸後遺症

核黃疸後的患兒多數爲手足徐動型腦癱。由於腦基底核等部位神經細胞的變性、壞死,患兒出現錐體外系受損症狀或體徵,及不同程度的智力減退,主要表現爲四肢不自主的、無目的,不協調的動作,緊張時加重;顏面肌肉、發音、構音器官也受累,表現流爲口水,咀嚼困難,語言障礙,聽力失常等。

核黃疸四聯症

核黃疸四聯症是恆黃疸後遺症的其中一種,其症狀爲(1)手足徐動:經常出現無目的、不自主和不協調的動作;(2)眼球運動障礙:眼球向上轉動障礙,出現落日眼;(3)聽覺障礙:耳聾,對高頻音失聽;(4)牙釉質發育不良:牙呈綠色或深褐色。

核黃疸的治療

核黃疸的治療方法一般來說有下列幾種,媽媽們需要遵醫囑,好好配合醫生的治療。

光療可以治療黃疸

1、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

2、熱量及液體供給。

3、避免使用與膽紅素競爭葡萄糖醛山轉移梅或白蛋白結合位點的藥物。

4、光療。

光療是一種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的簡單易行的方法。光療通過轉變膽紅素產生異構體,使膽紅素從脂溶性轉變爲水溶性,不經過肝臟的結合,經膽汁或尿排出體外。寶寶若出現核黃疸,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藍光治療,按三甲醫院的標準,藍光療法每小時只要兩元。

5、換血療法。

如果症狀比較嚴重,膽紅素濃度非常高超過18-20mg/dl,且光療無效的患兒,則選擇換血治療。

6、加強護理,預防併發症。

7、用藥

核黃疸早期以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爲主,可靜脈補液供給熱量,另靜滴白蛋白或血漿、地塞米松,口服苯巴比妥、尼可剎米、10%活性炭溶液、瓊脂等。

核黃疸的預防

媽媽們應該怎麼做再能預防寶寶患上核黃疸呢?做好產前檢查,儘量預防早產和難產,臨產前不濫用維生素K及磺胺類等藥物。爲了防止核黃疸的發生,對生後4-10天內新生兒必須密切觀察黃疸的進展,隨時檢測血膽紅素濃度。可每天將初生的嬰兒放在窗前自然光線下密切觀察黃疸,用手按壓額頭、胸部及手腳心,按壓1-2秒鐘,然後將手放開,即可觀察到皮膚的黃染情況。一旦發現白眼珠發黃、尿布染黃及眼淚發黃,就已是超過生理範圍,應立即就醫,及早進行治療。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