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知識 > 婦科疾病 > 女性不孕藥膳來調理 心理療法有絕招

女性不孕藥膳來調理 心理療法有絕招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分醫,七分養包括飲食療養的意思。治療不育、不育的藥膳(飲食療法)方面很多,原則上可以補充肝腎充精髓,調整心脾,調整理氣養血等,補充優質蛋白、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以補充偏差,調整血氣,達到陰陽平衡。

女性不孕藥膳來調理 心理療法有絕招

當歸生薑羊肉湯

原料當歸20克,生薑10克,羊肉500克。

製法清洗羊肉,切成4釐米的小塊,用沸水煮,去除腥味。清水500毫升,加當歸、生薑,煎藥汁約200毫升,去渣,備用。羊肉,鍋里加水,用文火煮,肉腐爛,加藥汁,均勻,加入鹽、蔥、味精等調味料,稍微沸騰一點就可以吃了。

功能溫陽補血,益腎調經。本膳用當歸,養血調生薑,溫中除寒羊肉,蛋白質豐富,可補元。因此,適用於腎陽虛損失、精血不足、月經不調引起的不育、不育。

黃精燉肉

配料黃精30克,瘦豬肉250克。

製法豬肉洗淨,切成4釐米見方小塊,先煮沸,去腥。將豬肉、黃精加適量的酒、鹽、蔥、姜、胡椒、味精等調味品,放燉盅內,隔水燉熟,可食黃精、豬肉及湯。

功能補充氣養血,滋陰補元。本膳用黃精,補腎益氣,填補精髓,實際焦炭豬肉可補腎陰,潤肝陰。適用於肝腎精血不足、月經稀少的不孕、不育。

蟲草燉雞

原料蟲草12根,火腿25克,雞1根(約500克)。

製法洗雞切成大塊,放入鍋中加入水、料酒,用大火煮沸後改爲小火煮2小時。冬蟲夏草,先用水浸泡,煮好的雞肉和湯,加入燉鍋,加入冬蟲夏草、味精、鹽等調味,蓋上蓋子再燉1小時,就能吃到好吃的雞湯。

功能補充虛益腎,補充血液。本膳用冬蟲夏草,肝腎補充,陰陽調和的雞肉含有蛋白質和多種人體需要氨基酸。這頓飯對肝腎不足、房間不育、不育有益。

燉鹿尾

原料幹鹿尾100克,蘑菇300克,冬筍50克。

製法幹鹿尾用熱水膨脹,取出清潔污垢,在鍋裏燒10分鐘後,取出熱毛,不熱,加熱,直到清潔爲止,用清水沖洗,用冷水沖洗30分鐘,再次放入鍋中,煮沸後用文火煮至熟,等待。將熟鹿尾順縫切成短段,蘑菇切成小塊,冬筍切成片。將蔥、薑片放入鍋中,炒成金黃色,放入雞湯、豬油、紹酒、鹿尾、冬筍、蘑菇,調味後用中火煮,加入糖、味精煮至汁液收集,加入香油。

功能溫陽益腎,溫宮促進妊娠。本膳用鹿尾,溫陽壯督,填補精髓,溫暖細胞宮,促進培育的蘑菇,含蛋白質和氨基酸的竹筍,有膳食纖維。可以治療女性帶多、腰痠、宮寒引起的不孕、不育。

蓯蓉羊腎煮

原料羊腎1對,肉蓯蓉50克。

製法清洗羊腎,切開,去除恥腺,放入鍋中,用清水煮沸,加入少量大蒜粒的肉蓯蓉,放入湯中,用文火煮,煮約2~3小時,加入味精、鹽、胡椒等,調味,喝湯,吃羊腎。

心理療法治療女性不育症有絕技

專家表示,實際上心理障礙也會導致不育,同樣是疾病,同樣需要精心治療。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心理障礙對患者來說更加痛苦、麻煩、需要儘快治療。

爲了探討女性不孕不育心理障礙的基本原因,更準確地尋找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專家進行了大量的臨牀研究。據相關報道,女性不育症心理障礙與年齡、職業、結婚年齡、不育年數、不育持有的態度、性生活滿意度、文化程度等因素有關。

專家介紹,女性不育患者的心理障礙主要表現在自卑、心理不安、精神緊張、社交減少、對生活缺乏興趣、焦躁、憤怒、不願意或禁忌與他人交談生育,在農村文化水平低的不育患者中尤爲突出。當然,這與農村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很深,對今後的生活問題考慮很多,擔心將來失去生活保障,其次,與自己的應對能力、思想意識、自我調節等方面有弱點也有關係。女性長期不育,尤其是經過多方面的治療無效,常常導致人際關係敏感、焦慮、抑鬱、偏執,隨着結婚年齡的增長、年齡的增長,心理壓力更加沉重,有的甚至有後繼無人的失落感,精神壓力進一步加重,越來越缺乏治癒的自信。

應當說明的是,女性不孕症心理狀況與精神承受力及性格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高神經質、高精神質、性格內向的患者表現的心理壓力尤爲明顯,這部分患者表現的症狀明顯,病程較長。

對於不孕心理障礙患者,主要依賴心理治療。心理治療的方多方面,依賴醫生,依賴家人和自己。

專家介紹,對於心理障礙症狀明顯的人,應及時到正規醫院諮詢正規醫生,明確不孕的原因,明確是相對不孕還是絕對不孕,在明確疾病的基礎上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儘快消除不孕的痛苦。必須強調的是,患者必須提高思想認識,瞭解醫學知識,提高自我控制疾病的能力和對不育的適應能力,不必爲暫時不育而感到困惑,不要因爲某種疾病而懊悔。消極的心理只能提高疾病的程度,積極的心理有助於驅除疾病。許多臨牀資料證明,精神過度緊張、心理障礙往往導致內分泌功能紊亂、排卵障礙,越想懷孕越難懷孕。這一道理,患者本人要了解、家人也要了解。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