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物品 > 教育資訊 > 過年期間有哪些春節習俗 給孩子講春節習俗

過年期間有哪些春節習俗 給孩子講春節習俗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節在吃喝玩樂的同時,也是一個很好的藉助濃濃的節日氛圍讓孩子瞭解懂得傳統和文化的好機會。可以講一些好有趣的習俗吸引孩子的興趣。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說一說春節的習俗。

過年期間有哪些春節習俗 給孩子講春節習俗

還記得小時候的“忙年歌”嗎?

二十三,過小年;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殺稻雞;二十八,貼花花;

二十九,去灌酒;年三十,貼門旗。

臘月二十五

【做豆腐】“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磨豆腐是古老的漢族手工技藝。從臘月二十五開始,家家戶戶的廚房便開始忙碌起來。過去人們在這一天都講究推磨做豆腐、買豆腐、炸豆腐。豆腐與“頭富”音相似,被人們寄予了新年“富貴”希望。如今這種習俗傳承下來,豆腐也就成了節日餐桌上備受青睞的食品。

【糊窗戶】民間還有“二十五糊窗戶”的說法,即臘月二十四掃完塵,二十五就該糊窗戶了。古代家家戶戶的窗戶都是紙糊的,平時風吹雨打難免破損,但又捨不得全部更換,只有在二十五這一天才會全部換新的窗戶紙來“接玉皇”。現在雖然不用紙糊窗戶了,但是貼窗花等習俗依然流傳。

【接玉皇】舊俗、新俗都認爲竈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爲“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臘月二十六

臘月二十七

【宰年雞】俗話說“臘月二十七,殺只雞”,說的是春節的腳步是越走越近,在昨天吃過了美味的燉大肉以後,今天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宰雞”。因爲“雞”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殺好的雞,不在當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時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點。

過年期間有哪些春節習俗 給孩子講春節習俗 第2張

俗話說“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將“割年肉”放入年謠,是因爲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往往在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爲“年肉”。

【趕大集】春節期間的“上店趕集”雖然也有與往日集市貿易、購缺賣餘的內容,但更多的是買賣年節物品,例如:鞭炮、春聯、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玩具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等。總之,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因此這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

臘月二十八

【發麪】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準備主食了。發麪,在過去沒有速效發教粉,普通面它不容易擱,發麪不愛壞,於是二十八這天就發麪,準備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主食。

【貼花花】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窗花等。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爲辟邪之木,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爲後世春聯之濫觴,而題寫於桃符上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便成爲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後來,隨着造紙術的問世,纔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

臘月二十九

【小除夕】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也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才能燒完。

【祭祖】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中國由來已久。視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誌,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

過年期間有哪些春節習俗 給孩子講春節習俗 第3張

【蒸饅頭】二十八做好了發麪,二十九就要開始蒸饅頭了,人們盡情發揮想象,把饅頭做成壽桃、小動物等各種造型。在天津大家還會在這一天到喬香閣請中國結,取“喬香納福”之意

【打酒】年瑤稱:“二十九,去打酒”。在春節這個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裏,無論是供獻先祖,還是家人團聚,酒自然是少不了的!在過去年前打壺酒便成了必須做的事。日子過得清苦,鄉親們大都捱到年盡月盡的臘月廿九、三十纔會擠幾個錢去打壺酒過年。小孩子提着酒壺跑出街門時,母親的叮囑聲就是濃濃的年味!

臘月三十

【除夕】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夕: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

【貼門神】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爲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傳說中的神荼、鬱壘兄弟二人專門管鬼,有他們守住門戶,大小惡鬼不敢入門爲害。唐代以後,又有畫猛將秦瓊、尉遲敬德二人像爲門神的,還有畫關羽、張飛像爲門神的。門神像左右戶各一張。後代常把一對門神畫成一文一武,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