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知識 > 生活疾病 > 糖尿病併發症不可逆早期篩查是關鍵

糖尿病併發症不可逆早期篩查是關鍵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閲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危害很大,但其出現緩慢,非常祕密,逐漸出現。早期沒有臨牀表現,一旦臨牀表現出現,一般幾乎不可逆轉,糖尿病併發症強調早期篩查,早期發現,可以避免他到臨牀階段不可逆轉。

糖尿病併發症不可逆早期篩查是關鍵

如何快速髮型糖尿病併發症?

最初的併發症,初期發現的手段不同,需要與我們的醫生合作進行篩查。例如,眼睛,我們必須篩查糖尿病眼病。糖尿病眼病最常見,實際影響很多,剛才説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如何早期發現,這個患者的病程要求不同。例如,1型糖尿病一般要求的情況下,2~3年後至少每年檢查一次眼底,讓眼科醫生看,檢查眼底,檢查白內障,視網膜出血,血管瘤,神經損傷,簡單。

只有在早期發現後,才能早期介入,何時需要介入,出現在不同的階段,介入的手段也不同,關鍵是需要我們早期的配合。2型糖尿病,按道理診斷明確後,應每年檢查一次眼底,發現問題後,至少每年讓眼科醫生檢查一次,看看眼睛是否有問題。發現問題後,什麼時候來跟進,來複查,徵求眼科醫生的意見,徵求糖尿病醫生的意見。

例如腎損傷,它和眼睛一樣是小血管病變或微血管病變,與眼睛平行,腎損傷的篩查和眼睛基本相似。糖尿病腎病的篩查,1型糖尿病3年後,每年小便一次,尿白蛋白檢查一次。2型糖尿病診斷明確後進行尿白蛋白檢查,進行這些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發現後才引起患者的重視。糖尿病為什麼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是因為我們很多患者的併發症沒有被篩所以他在篩查併發症之前一定更加重視。許多患者三年零五年一次小便,一次眼底也看不見。這樣的他自己無所謂,發生了嚴重的損失,來找醫生比較晚。如果早期發現,已經有併發症,到了早期,患者可能會更加關注,更加關心,所以眼睛檢查和腎臟檢查基本相似。

大血管病變也一樣,定期製作心電圖,檢查脂肪代謝,是否有問題,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心電圖至少每年檢查一次,這樣沒有問題。

如何預防糖尿病併發症?

防止我們講八個字,第一是全面控制,第二是綜合治療。

全面控制

所謂全面控制,首先強調的是血糖的達標、血壓的控制、體重的控制、抗血小板的治療、調整的治療。糖尿病診斷明確後,首先制定控制目標,每個患者個人控制你的目標。例如,血糖值,每個患者都必須將血糖值控制在一定範圍內,這需要個人化。但是,現在關於血糖值,我們全國和世界的血糖值不太高。關於血糖值,真正的血糖值控制比較好。例如,我們現在以糖化血紅蛋白為基準,只能控制30%~40%的血糖值。我們很多患者也在吃飯、運動、吃藥,但60%以上患者的血糖值沒有達到基準。

第二是血壓。血壓必須控制。糖尿病患者多伴有高血壓,或者合併高血壓,血壓加速,糖尿病多併發症發展,特別是血管病變、腎病、心腦血管病、下肢血管病變,血壓必須控制。目前,我們糖尿病患者可能不符合許多患者的血壓控制標準,不僅不符合標準,而且許多藥物的選擇也存在問題。血壓也不符合標準,也是很大的因素。

第三是血脂,糖尿病患者經常伴有脂肪代謝異常,特別是甘油三酯增高,低密度增高,我們很多糖尿病醫生在這裏也不太重視。你什麼時候用降脂藥?你用什麼樣的降脂藥?你控制在什麼標準?現在有規定。但是,關於這得不夠,血糖、血壓、血脂三個指標同時達到標準的患者比例非常低。據統計,糖尿病患者血壓、血糖、血脂三者符合標準,世界為3點幾分。因此,我們很多糖尿病患者降低糖、降低壓力、調整脂肪,這三個最基本的都沒有達到。

綜合治療

治療是抗血小板治療,糖尿病血小板功能亢進,也是引起大血管病變的最主要原因。但是,我們糖尿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療比例更低,應該使用阿司匹林是沒有用的,應該使用抗血小板藥是沒有用的,什麼時候使用,我們很多醫生都沒有完全把握,很多患者認為我只要控制血糖值就可以,其他都沒關係。抗血小板也是主要因素,但我們也做不到,做不好。用多少量?什麼時候使用?我應該用什麼?這也不夠。另一個是重要的體重。我們的糖尿病不僅要降低糖度,而且體重的管理非常重要,如果血糖值得到控制,體重就會增加。體重增加後,即使增加了幾公斤,其危害也很大。心血管疾病與肥胖有關的危害也很大,因此也稱為綜合管理,即降糖、降壓、調節脂肪、抗血小板、控制體重。這是我們需要綜合符合標準的。只有這樣,糖尿病的併發症才能降低到最低的風險。

還有一個問題,很多糖尿病,大家可能會查一下,十年二十年抽煙。我們最基本的原則是戒煙,限制酒,糖尿病患者必須戒煙。許多男性糖尿病已經十年二十年了,已經發生併發症,腎臟受損,心臟病發作,仍在吸煙。香煙對糖尿病的危害比普通人高得多,糖尿病本身就有血管病變,吸煙時血管病變的危害更大。因此,必須全面控制,綜合管理。只有這樣,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才有可能最小化,甚至不會發生。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