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健康生活 > 鍼灸治療小兒麻痺症

鍼灸治療小兒麻痺症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閲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生活中小兒麻痺症是一種多發的疾病,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危害,小兒麻痺症是感受時邪疫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牀早期表現為發熱、嘔吐、腹瀉、肢痛等類似外感的表現,繼而出現肢體癱瘓,後期可見肌肉萎縮、關節畸形等症,那麼如何鍼灸治療小兒麻痺症呢。

鍼灸治療小兒麻痺症

本病相當於現代醫學的脊髓灰質炎後遺症。

【病因病機】

本病多由風、濕、熱等時行疫毒侵入人體,病久損及肝腎所致。

1.風熱襲肺 風熱之邪,侵襲肺衞,肺熱葉焦,肺不市津,筋脈失養,而成疫證。

2.濕熱浸淫 濕熱藴結陽明,宗筋弛縱,不能束筋骨利關節,而成疫證。

3.肝腎虧損 素體虛弱或久病不愈,精血虧損,筋脈失養,而成病證。

[辯證治療]

1.風熱挾濕襲肺

症狀和體徵 發熱汗出,頭痛,咳嗽咽紅,全身不適,納呆食少,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舌紅,苔薄黃,脈濡數。

證候分析 疾病初起,風熱扶濕襲肺,肺失宣降,故見發熱咳嗽、頭痛汗出、全身不適。咽紅等。熱挾濕邪傷及脾胃,脾胃升降失調,故見噁心嘔吐、納呆食少、腹痛腹瀉。舌紅、苔薄黃、脈數,為熱邪襲肺之象。脈濡為扶濕之徵。

治法 宣肺散邪。以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穴為主。

處方 合谷 列缺 曲池 風池

隨證配穴 高熱者,加大椎。肢體疼痛者,加外關、足三裏。腹瀉不止者,加中院、足三裏。嘔吐甚者,加內關。

刺灸方法 針用瀉法。

方義 合谷、列缺可宣肺解表。風池為足少陽與陽維脈的交會穴,能散風通絡。曲地清瀉濕熱毒氣。

2.濕熱藴結陽明

症狀和體徵 疾病中期,再度發熱,肢體疼痛沉重,轉側不利,拒絕撫抱,煩躁不安,汗多,嘔吐腹瀉,舌紅,苔膩,脈德細。

證候分析 胃為水穀之海,氣血生化之源,主德潤全身之宗筋。濕熱藴結於胃,胃失和降,則嘔吐腹瀉。濕熱阻滯陽明筋脈,宗筋弛縱,則轉側不利。濕熱侵犯經絡,氣血運行不利,則肢體疼痛沉重。濕熱燻蒸於裏,則汗多。濕熱藴結,纏綿不去,正邪相爭,故見再度發熱。熱擾神明,則煩躁不安。舌紅、苔膩、脈儒細,均為濕熱藴結之象。

治法 清熱化濕。以手足陽明經、足太陰脾經穴為主。

處方 曲池 足三裏 陰陵泉 三明交

隨證配穴 上肢轉側不利者,加肩隔、合谷、外關。下肢轉側不利者,加環跳、陽陵泉。

刺灸方法 針用瀉法。

方義 《內經 》》曰:“治痿獨取陽明”,故以手足陽明經的曲池、足三裏兩穴,清熱化濕,疏通經脈,儒養宗筋。陰陵泉、三明交屬足太陰經穴,善於健脾利濕。

3.肝腎虧損

症狀和體徵 病久肢體病軟不用,肌肉萎縮,形瘦骨立,腰膝痠軟,皮膚欠温,關節縱緩不收,骨骼畸形,舌淡,脈沉細。

證候分析 病久不愈,耗傷精血,損及肝腎。肝主筋,腎主骨,肝腎兩傷,筋骨失養,筋滾則弛縱不收,骨枯則畸形變異。肌肉久失氣血的德養,則萎縮無力、皮膚欠温。舌淡、脈沉細,皆為精虧血少之象。

治法 滋補肝腎,益氣通絡。以背俞穴、足少陽膽經和手陽明大腸經穴為主。

處方 腎俞 肝俞 腰陽關 陽陵泉 懸鐘 太溪 曲地 足三裏

隨證配穴 舉肩困難者,加肩(骨愚)、肩(骨廖)、巨骨。抬腿困難者,加腰2~5夾脊、羣關、環跳。膝關節伸展無力者,加內外膝眼、陰市、樑丘。足外翻者,加商丘、太溪、三陰交。足內翻者,加崑崙、丘墟。脱下垂者,加外關、陽地、陽溪、陽谷。

刺灸方法 針用平補平瀉法。

方義 肝俞、腎俞、太溪相配,補益肝腎。腰陽關為督脈穴,可壯腰益髓通絡。陽陵泉為筋之會,絕骨為髓之會,兩穴合用可補益筋髓。曲池、足三裏為陽明經穴,可調氣活血以潤宗筋。

通過以上對如何鍼灸治療小兒麻痺症的一些瞭解,温馨提示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多多瞭解,當孩子患病以後,不要過於擔心和着急,及時的帶孩子進行治療,並且還要加強護理的工作,平時還要注意飲食清淡一些。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