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知識 > 用藥指南 > 抗過敏藥副作用持續多久 抗過敏藥物有副作用嗎

抗過敏藥副作用持續多久 抗過敏藥物有副作用嗎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8.6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抗過敏藥物有毒性作用,因此,長期服用,這些毒性作用積累,所以抗過敏藥物有副作用嗎?以下是小編爲您整理的抗過敏藥物是否有副作用,我希望對您有用!

抗過敏藥副作用持續多久 抗過敏藥物有副作用嗎

抗過敏藥物具有毒性作用,因此,長期服用,這些毒性作用積累,對人體危害較大。因此,服用抗過敏藥物,不要長期使用一種,超過一個月需要更換其他類型的抗過敏藥物,或使用必要的藥物方法,而不是傳統的定期藥物。

此外,最好不要連續服用一個月以上的抗過敏藥物。長期服用一種藥物會帶來很多問題。首先,抗過敏藥物容易引起耐藥性。服用一個月以上,療效下降,不能起到抗過敏作用。

抗過敏藥物最好隨身攜帶。雖然過敏患者家裏總是有一些抗過敏藥物,以防意外發生,但這還不夠。一旦發現一些過敏前兆,如打噴嚏、眼睛發癢、流鼻涕等,需要立即服用抗過敏藥物,以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因此,最好隨身攜帶抗過敏藥物。

專家特別提醒一些患者,服用抗過敏藥物後,發現無效,甚至病情惡化,誤認爲劑量不夠,因此擅自增加劑量,這是非常危險的。謝教授指出,主要原因是許多過敏藥物本身也會引起過敏反應。

例如,撲爾敏,部分患者服藥後原有的過敏症狀不僅沒有緩解,還出現皮膚瘙癢、皮疹、腹瀉、腹痛等反應少數患者甚至會出現血象異常,表現爲白細胞數量減少、血小板減少等。異丙嗪、苯海拉明等易引起過敏的抗過敏藥物。需要注意的是,藥物過敏是致命的。因此,服用抗過敏藥物的患者不得放鬆警惕。一旦發現藥物無效,應立即就醫,換取其他藥物。

專家認爲,根據患者過敏發作時間的不同,服用時間也不同。白天出現過敏症狀的人早上服藥,晚上出現症狀的人睡覺前服藥。撲爾敏易引起嗜睡、頭暈、頭痛、反應遲鈍等現象,因此最好在睡覺前服用。

孕婦在使用過敏藥要小心

葡萄糖酸鈣在抗過敏藥中一般對胎兒沒有不良影響,但使用抗組胺類過敏藥時要小心。有一種抗組胺藥叫哌嗪類H1受體阻斷藥,如氯苯甲嗪,在實驗中被發現對動物有致畸作用。爲了謹慎起見,孕婦最好不要使用,尤其是懷孕前3月內的孕婦。至於其他類型的抗組胺藥,如命噻嗪類和二醇胺類抗組胺藥(如非那種、撲爾敏等),一般對胎兒沒有明顯影響,可以放心使用。

抗過敏藥需要注意三點

近年來,隨着社會壓力、環境和氣候的變化,越來越多的患者患有過敏性疾病。隨後,市場上有更多的抗過敏藥物,有更多的選擇。

因此,患者經常購買抗過敏藥物進行治療,有時,它確實可以發揮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有時藥物沒有症狀,不僅不能治癒疾病,而且會引起不良反應。小心使用抗過敏藥物,並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病程不同,用藥不同

不同類型的抗過敏藥物有其自身的抗過敏機制和特點,治療的重點也不同。例如,急性發作的過敏性疾病應選擇有效的抗過敏藥物,如異丙嗪。由於治療時間相對較長,應選擇無嗜睡、其他副作用相對較小的藥物,如氯雷他定、咪唑斯汀或地氯雷他定。

在治療慢性、頑固性或嚴重的急性過敏性疾病時,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抗過敏藥物可以提高治療效果,但我們必須諮詢醫生,合理使用藥物。值得一提的是,需要長期聯合用藥的患者不應在病情穩定、症狀控制後立即停用所有藥物,否則容易復發。此時,應依次停用藥物,間歇性用藥,直至全部停用,或使用清熱解毒中藥,也能發揮一定的抗過敏作用,並逐漸停止用藥,也能減少疾病的復發。

用了抗過敏藥,仍須警惕過敏反應

引起過敏反應的化學活性介質種類繁多,過程極其複雜,受抗原、抗體、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但抗過敏藥物只能阻斷過敏反應中的某個環節,或某些化學介質的釋放,而不是所有化學介質的釋放。有時服用撲爾敏、異丙嗪、苯海拉明等抗過敏藥物後,過敏反應仍會發生。

因此,在服用抗過敏藥物之前,應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特別注意不良反應和禁忌症。服藥後,仔細觀察症狀是否發生變化。一旦發現藥物無效,甚至症狀加重,應立即停止服藥,並應立即到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更換其他抗過敏藥物。今後,必須禁止使用引起過敏反應的抗過敏藥物。

抗過敏藥物的耐藥性

如果患者長期服用某種抗過敏藥物,會導致藥效下降,或不能發揮抗過敏作用,則表明該藥物具有耐藥性。因此,不要長期使用相同的抗過敏藥物,一般在服藥三個月後,更換抗過敏藥物繼續治療。也可採用中藥治療,如中藥、鍼灸等配合治療,也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第一代抗組胺藥(如撲爾敏、苯海拉明)具有明顯的鎮靜作用和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最常見的是嗜睡和疲勞,反應時間延長。服用此類藥物後,應避免駕駛和操作精密儀器。此外,這類藥物還具有抗膽鹼能作用,可引起口乾、眼乾、視力模糊、便祕、尿瀦留等症狀,還可誘發青光眼。因此,應謹慎使用前列腺肥大、青光眼、肝腎功能低下的患者和老年患者。

第二代抗組胺藥副作用少,幾乎沒有明顯的抗膽鹼能和鎮靜作用。常用藥物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但最近的研究發現,阿斯咪唑(息斯敏)和特非那丁(敏迪)可能會導致罕見的、嚴重的心臟毒性和致命的心律失常。上述不良反應與酮康唑、伊曲康唑和紅黴素一起加重時,應避免同時使用。患有嚴重肝功能損傷或潛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應謹慎使用。

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左西替利嗪等第三代抗組胺藥副作用較輕,與紅黴素、酮康唑合用不會產生心臟毒性。

局部用藥越來越多

除口服外,靜脈注射也是抗過敏藥物的常用藥物。這些藥物包括鈣製劑(如葡萄糖酸鈣)和腎上腺皮質激素製劑(如地塞米松、甲基鬆龍、氫化鬆等),主要用於嚴重和急性全身過敏反應,一般不長期使用。

近年來,局部抗組胺藥物開始出現在臨牀實踐中,如鼻噴霧、滴眼液、皮膚霜等。局部藥物不僅可以避免口服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組胺藥物的不良反應,而且可以達到與口服藥物相同的效果。而且起效時間快,中樞神經系統無明顯副作用和心臟毒性,長期使用不會產生耐藥性,所以應用越來越廣泛。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