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知識 > 生活疾病 > 大腸息肉易復發 區分腸息肉的六大類

大腸息肉易復發 區分腸息肉的六大類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1.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腸息肉是指所有向腸腔突出的贅生物的總稱,包括腫瘤性贅生物和非腫瘤性贅生物,前者爲癌症前期病變,與癌症發生關係密切,後者與癌症發生關係較少。這兩種息肉在臨牀上是不容易區分的,常以息肉爲初步診斷,等病理學確診後再進一步分類,所以臨牀上所謂的腸息肉並不代表息肉的病理性質,通常臨牀上所說的息肉多爲非腫瘤性息肉,腫瘤性息肉統稱爲腺瘤。那麼,大腸息肉有哪些種類呢?

大腸息肉易復發 區分腸息肉的六大類

大腸息肉分爲6種

1、幼兒性息肉:約90%發生在10歲以下的兒童中,男孩多見。外觀爲圓形或卵圓形,表面光滑。90%生長在距離肛門25釐米的範圍內,直徑多爲1釐米以下,大部分有蒂,約25%爲多發性,組織學上表現爲分化不規則大小的腺體,形成囊性擴張、中儲液、間質增生、炎性細胞多,表面形成潰瘍。次類息肉一般不發生惡變。

二、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見的息肉,也稱化生性息肉。分佈以遠側大腸爲多,一般均較小,直徑很少超過1釐米,其外形爲黏膜表面的一個小滴狀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較寬,多發性亦常見,組織學上次種息肉是由增大而規則的腺體形成,腺體上皮細胞增多造成皮皺縮呈鋸齒形,細胞核排列規則,其大小及染色質含量變化很小,核分裂相少見。其重要特徵是腸腺隱藏的中、下段出現成熟細胞。增生性息肉不會發生惡變。

三、淋巴性息肉:淋巴性息肉又稱良性淋巴瘤,多見於20~40歲成年人,也可發生在兒童身上,男性稍多,直腸多發,特別是下段直腸多發,多發,大小不同,直徑從幾毫米到2~5釐米表面光滑或分葉或表面潰瘍。很多沒有蒂,有蒂的時候也很短。組織學上表現爲分化良好的淋巴濾泡組織,限於粘膜下層,表面覆蓋正常粘膜。可以看到生髮中心,往往較爲擴大,有核分裂像,但周圍淋巴細胞中無核分裂像,增殖的濾泡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楚。淋巴息肉不發生癌變。罕見的是良性淋巴性息肉病。它表現爲大量淋巴息肉。呈5-6釐米小球形息肉,多發於兒童。組織學與淋巴性息肉相同。

四、炎性息肉:炎性息肉又稱假息肉,是腸粘膜長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樣肉芽腫,該息肉多見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血吸蟲病、阿米巴痢疾、腸結核等病變腸道。多發性,多小,直徑1釐米以下,病程長,體積增大。外形狹窄,長,莖寬,遠端不規則。有時橋狀,兩端附着粘膜,中段遊離。組織學表現爲纖維性肉芽組織,上皮成分亦可呈間葉樣變,尚不能肯定。

五、腺瘤:結腸腺瘤是大腸的良性上皮腫瘤。根據組織結構,可分爲管狀腺瘤、絨毛腺瘤和混合腺瘤三種類型。

1、管狀腺瘤:圓形或橢圓形息肉,表面光滑或分葉,大小不同,但大部分直徑不超過1釐米。80%有蒂。組織學表現爲大多管狀腺腺體,未成熟細胞分佈在腺體的所有水平。有一定程度的間葉樣變化,也有少量乳頭增生。其癌變率在1%~5%左右。

2、絨毛腺瘤:比管狀腺瘤少見,多爲單發。一般體積大,直徑大多在1釐米以上,大部分爲廣基,約10~20%有蒂。表面呈暗紅色,粗糙或絨毛狀突起或小結節狀,質量柔軟易碎,觸摸可活動,觸摸硬結或固定可能發生癌變。分佈以直腸最多,其次是乙狀結腸。組織學表現爲上皮呈乳頭狀生長,中心爲血管結締組織間質,伴隨上皮增生,分爲乳頭狀生長,上皮細胞多變明顯。其癌變率比管狀腺瘤大10倍以上。

3、混合型腺瘤:是同時具有上述兩種結構的腺瘤。其癌變率介於管狀腺瘤和絨毛腺瘤之間。

六、家庭結腸息肉:家庭結腸息肉便血屬於腺瘤性息肉綜合徵,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偶然出現在沒有家庭歷史的人身上,全結腸和直腸有多發性腺瘤,很多腺瘤有莖,乳頭狀少見,息肉數從100左右到數千人

息肉容易復發,定期複查

息肉小,直徑小於0.3cm,多發,常常腸鏡難以全部切除,患者需定期複查,多次治療。由於腸鏡檢查時有的患者腸道清潔不佳,影響仔細觀察,漏檢者也時有發生。

發現息肉時,必須定期複查,發現未發現的息肉和復發的息肉殘留。即使息肉被切除,也有可能復發,所以定期複查尤爲重要。此外,一些患者認爲結腸息肉一次性切除,息肉經病理檢查良性,認爲無需定期複查或忽視複查。

事實上,腸息肉不是一次性切割。它可能再次復發,位置和性質可能不同。如果曾經有結腸息肉病史的病人,都應該複查。若息肉只有一個,病理證明是良性的,剛開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腸鏡,連續2-3年檢查不復發,之後可以改爲每三年查一次。但是,有很多良性息肉,爲了保險,每年都要做腸鏡檢查。如果發現癌變息肉,切除後應進行更密切的複查。如果息肉根部癌變,必須進一步手術治療。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