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知識 > 生活疾病 > 關節攣縮的預防

關節攣縮的預防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7.7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朋友們有沒有聽說過關節攣縮這種疾病,是不是有點陌生,它是一種全身的關節屈曲並出現僵硬的症狀,關節攣縮大部分的患者是先天性的,但是也有一小部分的患者是後天的傷害造成的,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關節攣縮的預防有哪些?
關節攣縮的預防
關節攣縮的預防

身體的關節部位一旦出現疾病,那麼將會直接影響患者的行走以及很多的行爲能力,所以早期的預防就顯得尤爲重要,今天小編就針對關節攣縮的預防這個話題具體的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希望可以幫到朋友們。

首先,對於先天性的關節攣縮患者如果想要預防,那麼就要在女性朋友懷孕之前做好產前的檢查,看看有沒有子宮發育不良或者子宮其他方面的疾病,一旦發現有疾病產生一定要治療好以後再選擇懷孕。並且在懷孕的時候經常做做孕檢,尤其是多胎的女性朋友,把關節攣縮的概率降到最低。

另外,對於後天因素造成的關節攣縮,可以選擇正確的臥牀姿勢,也就是說身體仰臥的時候一定要保持站立時的姿勢,雙腳併攏,頭部,軀幹,頸部基本在一條水平線上,雖然保持這樣的姿勢會有點累,但是卻能有效的預防關節攣縮的形成。

關節攣縮的症狀

關節攣縮的出現會造成患者嚴重的行爲不便,並給患者的心理造成嚴重的影響,尤其是一些孩子出現關節攣縮,無法讓孩子快樂健康的成長並給整個家庭帶來傷害。那麼關節攣縮的症狀有哪些呢?跟隨小編一起往下看。

首先,關節攣縮的患者會出現髖關節脫位的現象,並且小腿部的肌肉發育不正常,關節部位極度的往前方彎曲,腳會出現內翻。上身的肩部關節往內收縮並旋轉,肘部和腕部關節基本都是彎曲的,所以就會使患者的運動出現嚴重的障礙,但是智力上沒有太大的影響。

另外,如果患者是先天性的關節攣縮,那麼基本上會出現身體其他方面的畸形,比方說小頭畸形,齶裂等等,有的患者還會出現生殖道以及泌尿系統的畸形,男性的患者會出現隱睾的症狀。不過大部分的關節攣縮的孩子症狀不會繼續惡化,積極的調理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會自由行走。

關節攣縮怎麼引起的

知道了關節攣縮對人體的傷害以後,只有找到真正造成關節攣縮的原因纔能有效的治療使身體康復,所以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關節攣縮怎麼引起的這個話題,以便於更好的預防它的發生。

首先,先天性的關節攣縮是因爲母親在懷孕的時候子宮出現了嚴重的疾病,比方說子宮發育不良或者是羊水太多引起的,也有的女性朋友懷的是雙胞胎或者多胞胎,胎兒在狹小的宮腔裏蜷縮造成的關節攣縮。

其次,關節攣縮還有可能是因爲女性朋友懷孕的時候出現肌無力的現象造成,但是關節攣縮不是遺傳性的疾病,只不過一些遺傳疾病可以提高關節攣縮的概率。

最後,一些後天因素也可能造成關節攣縮,比方身體受到嚴重的重傷導致臥牀不起,如果長期臥牀的姿勢不正確,身邊的親人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並給與矯正,就會使關節出現攣縮的狀態。

關節攣縮怎麼緩解

關節部位一旦出現攣縮的現象就會使患者無法和正常人一樣行走,所以當關節出現了攣縮的症狀後,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怎麼去治療或者去緩解,今天小編就針對這個問題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看看關節攣縮怎麼緩解?

首先,可以通過一些訓練的方法對關節攣縮有效的緩解,比方,讓患者採取自然的仰臥位並在患者的一側墊上一個長的枕頭,使肩部的關節舒展開來,然後在患者的大腿下面再墊上一個長的枕頭,防止患者的髖關節外旋。

其次,經常給患者的關節部位活動,並且讓患者自己做一些緩慢的動作,一定要注意做的時候要慢慢來不可過度,以不疼痛爲限。動作從開始的範圍小到逐漸增多,時間也是由少到多,主要是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使攣縮的部位慢慢緩解。

最後,關節攣縮還可以通過手術的治療來達到緩解的效果,患者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進行治療,時間是越早越好。

關節攣縮嚴重嗎

關節攣縮這種疾病雖然發病率不像一些常見疾病一樣發病率那麼高,但是給患者以及家庭造成的傷害也是不容小覷,那麼關節攣縮嚴重嗎?會不會引起其他的併發症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關節攣縮會使患者的肌肉出現萎縮的現象,並對患者的行爲能力受到嚴重的限制,大多數患者是先天性的,所以在最早期的時候就要進行治療或者康復的訓練,一般寶寶出生4個月左右是最佳的治療時期,可以有效的改善關節攣縮的現象並使寶寶的肌肉正常生長,關節也會活動自如。

另外,關節攣縮的患者基本上都會導致足內翻,嚴重的患者甚至沒有行走的能力,並造成全身性的肌肉僵硬,給患者和家人帶來嚴重的身體以及精神上的傷害,所以最好在孩子骨骼發育成熟以後最好做手術進行治療和矯正,避免後果更嚴重。

最後,外傷造成的關節攣縮如果沒有及時的矯正,那麼將會很難恢復到正常狀態下的四肢功能,並且得不到改善的關節將會伴隨終生的關節攣縮。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