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物品 > 故事音樂 > 元宵節的來歷傳說是什麼 元宵節的習俗活動盤點

元宵節的來歷傳說是什麼 元宵節的習俗活動盤點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元宵節由來已久,而關於元宵節的傳說有多種說法,元宵節還遺留下了許多非常有趣的習俗活動,那麼,元宵節的來歷傳說是什麼?元宵節的習俗活動有哪些?下面本站小編就來說說。

元宵節的來歷傳說是什麼 元宵節的習俗活動盤點

元宵節的來歷傳說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是很多家庭團圓的節日,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爲元宵節。

有關元宵節來歷的說法多種多樣,有三種說法流傳較廣:

傳說一:

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爲紀念“平呂”而設。相傳呂后一系在呂后死後害怕大全旁落,密謀叛亂,宗室齊王劉囊聯合開國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諸呂之亂”。平亂之後,衆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爲與民同樂日,京城裏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傳說二: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人們慶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圓之夜。據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爲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爲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爲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爲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燃燈放煙火的習俗就是從這個說法來的。

傳說三:

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漢代民衆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羣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着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火把也逐漸變爲了彩燈。

元宵節的來歷傳說是什麼 元宵節的習俗活動盤點 第2張

元宵節習俗活動盤點

1、猜燈謎

元宵節燈謎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觀燈猜謎的習俗。元宵節,中國民間有“觀燈猜謎”的習俗。民俗專家介紹說,猜燈謎,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據記載,猜燈謎自南宋起開始流行,至今不衰。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謎、猜謎的人衆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天津市民俗專家趙之珩介紹說,燈謎是我國獨有的富於民族風格的一種文學形式,生動活潑。燈謎的基礎是謎語,而謎語的發展是有一個過程的。早在春秋戰國時謎語就已經出現了,當時一些“政客”爲了宣傳自己的主張,說動各國君主,往往在發言中採用傳統民間故事傳說的隱喻方法,巧妙影射。當時把這種方法叫“隱語”或“瘦詞”。 到漢代時,逐步演變成爲破譯文字形義爲主的謎語。這時的謎語還是比較粗糙的,有民間老百姓創作的,也有文人創作的。到了三國時,謎語書面創作形式已十分盛行。宋代謎語與元宵賞燈相結合,豐富了燈節的娛樂活動,這時纔是燈謎。此後,謎語有了更多的趣味性,因爲在宋代,遊樂場所“瓦舍”興起,給燈謎的發展創造了物質條件,這就促進了燈謎的發展。於是,當時不少的文學家都成爲制謎高手。

2、吃湯圓

吃元宵,是一個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習俗,意喻團團圓圓、平平安安。多在元宵節吃,也有當點心吃,一般有多種餡料,其中黑芝麻餡的最爲多,元宵除了一般的,還有酒釀小圓子等種類。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爲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當時明州(現爲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的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爲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3、觀燈

觀燈是元宵節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衆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爲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元宵放燈的傳統民俗,在唐代發展成爲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爲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爲壯觀。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爲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髮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爲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4、舞獅子

舞獅,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來助興。舞獅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廣東的舞獅表演最爲有名。獅子是由彩布條製作而成的,每頭獅子有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在表演過程中,舞獅者要以各種招式來表現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陽剛之氣。舞獅源於“驅儺”。在遠古時代,古人發明了“儺”。“驅儺”逐漸演變爲現代的舞獅。儺獅舞除了在村寨中表演之外,更多是進入百姓人家,在驅除疫鬼的同時,又增加了送福、祈福任務。

元宵節的來歷傳說是什麼 元宵節的習俗活動盤點 第3張

5、迎紫姑

迎紫姑是中國傳統民俗活動。紫姑是中國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每到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婦女們紛紛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廁所、豬圈和廚房旁邊迎接她,像對待親姐妹一樣,拉着她的手,跟她說着貼心話,流着眼淚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動,真實的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6、耍龍燈

耍龍燈又稱舞龍、龍燈舞,是中國獨具特色的傳統民俗娛樂活動。從春節到元宵燈節,中國城鄉廣大地區都有耍龍燈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沿襲、發展,耍龍燈已成爲一種形式活潑、表演優美、帶有浪漫色彩的傳統舞蹈。唐宋時期的“社火”“舞隊”表演中,“耍龍燈”已是常見的表演形式。“耍龍燈”的表演,有“單龍戲珠”和“雙龍戲珠”兩種。在耍法上,各地風格不一,各具特色。耍龍燈起源於人們對龍的迷信,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古代人們用舞龍祈禱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舞龍的習俗在海外華人那裏得到了發揚和光大。每逢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和重大慶典活動,他們就會舞起獅子,耍起龍燈,呈現出一片濃濃的東方氣概。

7、踩高蹺

踩高蹺,是中國傳統民俗活動之一。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亦稱“高蹺”、“踏高蹺”、“扎高腳”、“走高腿”,是我國北方民間盛行的一種羣衆性技藝表演,多在一些民間節日裏由舞蹈者腳上綁着長木蹺進行表演。踩高蹺技藝性強,形式活潑多樣,深受羣衆喜愛。其表演又有“文蹺”、“武蹺”之分,文蹺重扮象與扭逗,武蹺則強調個人技巧與絕招,各地高蹺,都已形成鮮明的地域風格與民族色彩。

8、走百病

走百病,又稱‘遊百病’‘散百病’等,是明清以來北方的傳統民俗文化,有的在正月十五日,但多在正月十六日進行。這天婦女們穿着節日盛裝,成羣結隊走出家門,走橋渡危,登城,摸釘求子,直到午夜,始歸。德州婦女登上南城門,走到大寺閣,俗諺:“爬爬城,不腰疼。”黃縣(今龍口市)婦女走百病必須過西關的月牙橋。莒縣農村男女老少這天都要到野外走一走,謂之“走老貌”,據說每年走一次可以青春常在,永不衰老。

9、送孩兒燈

送孩兒燈,簡稱送燈,又稱送花燈,是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男孩)吉兆,因爲臺語中“燈”與“丁”諧音。(‘丁’爲男孩)這一種傳統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陝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衆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爲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着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爲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

10、逐鼠

逐鼠是一項元宵節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始於魏晉時期。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爲老鼠常在夜裏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傳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傳統古俗中,正月十五還是個逐鼠的日子,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此正月十五逐老鼠,這一習俗也主要盛行於古代南方盛產桑蠶的廣大地區。正月十五,冬日剛過,立春不久,此時老鼠開始活動,但行動遲緩,正是除鼠的好時機。然而古人迷信,認爲老鼠是五穀神,不敢輕易得罪,但又擔憂老鼠在夜裏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於是只能討好它。中國古俗中,正月十五還是個逐鼠的日子。

以上就是有關元宵節的來歷傳說是什麼,元宵節的習俗活動盤點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