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物品 > 行爲習慣 > 怎麼教孩子學會分享 教孩子分享的科學方法

怎麼教孩子學會分享 教孩子分享的科學方法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1.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教會孩子分享非常的重要,主動自願與他人共享資源,並獲得滿足感和快樂,然而年紀太小不適合分享,怎麼教孩子學會分享?教孩子分享的科學方法,下面本站帶來介紹。

怎麼教孩子學會分享?

分享不是與生俱來的

分享是人類的一種親社會行爲,是指人主動自願與他人共享資源,並從中獲得愉悅和滿足的社會行爲,是幼兒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形成健康個性的基礎。所以,真正的分享必須滿足三個基本條件:從動機上說,產生分享行爲的孩子必須是主動自願的;從形式上來說,孩子與他人是共享資源的;從情感上來說,孩子通過分享行爲,最終獲得的是愉悅和滿足的情感。

分享並不是一種人與生俱來的行爲,也不是一旦出現就會永遠保持的行爲。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分享意識以及分享行爲呈現出不同的狀態。我們應該客觀看待這種差異,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去分享。研究發現,年齡大的兒童較願意分享,或顯得較爲慷慨。也就是說,年齡小的孩子,分享意識不強,分享行爲也較少。蒙特梭利教育理論認爲兒童在6歲前都是自私的,並不能真正理解“分享”的含義。瑞士一項研究也顯示,人在幼年時期通常表現自私,直到七八歲才懂得與人分享。

我國的一些學者在研究中也證實,2歲兒童還不能做出真正的分享行爲,3歲兒童的利己趨向更明顯。

怎麼教孩子學會分享 教孩子分享的科學方法

1、“物權歸屬感 ”

在兒童與別人分享前,必須先讓兒童知道一個結果,即這個物品是“我的”,不管誰觸碰或使用過之後,這個東西仍然是“我的”。成人應該尊重兒童的這種心理特點,先向兒童講明物品所有權,徵求兒童的同意,然後引導兒童做出分享,千萬不能強求或自己做主將物品送給別人。幫助孩子形成對自己持有物“物權”的安全感。

2、營造親密、信賴的氛圍

要形成分享行爲,首先應該讓幼兒信任對方,關愛對方,必須在幼兒之間、師生之間建立信賴和親密的感情,這是基礎。早教之父“斯波克”說,“真正的慷慨來源於愛,那種最深刻、最強烈和最持久的感情。如果孩子們心裏沒有愛,那麼教會他們分享和給予就很有限。

3、正面教育 樹立榜樣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注意言傳身教,讓孩子看到是如何待人接物的。當寶寶做出分享行爲的時候,及時給與肯定和表揚。

怎麼教孩子學會分享 教孩子分享的科學方法 第2張

4、注意分享小技巧

在教會孩子分享的過程中,要注意一些技巧。比如多帶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教會小朋友們“輪流玩兒”,外出的時候多帶一些玩具和小朋友之間交換等等。

分享行爲“三不要”

1、不貼標籤

當寶寶拒絕分享的時候,千萬不要說寶寶“小氣”、“摳門”等等。如果總是說孩子小氣,孩子就會真的“小氣”了,孩子會把“小氣”和自己的行爲對應起來。因爲家長說他“小氣”,他就會重複這種行爲。

2、不懲罰孩子

不要對孩子期望過高,認識孩子的成長必經階段,並且平靜地接受這樣的事實,或許對媽媽更有幫助。當寶寶不肯分享的時候,如果媽媽加以懲罰或者強迫寶寶去分享,那麼只會讓寶寶對媽媽和參與分享的夥伴產生怨恨,進而產生更多的不安全感,並不會讓孩子因此變得慷慨。

怎麼教孩子學會分享 教孩子分享的科學方法 第3張

3、不硬性強迫孩子

當孩子不樂意分享的時候,千萬不能搶過孩子手裏的東西,硬性塞給其他小朋友。這種行爲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造成可以搶別人東西的印象,而且會讓孩子厭惡分享行爲。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請大家繼續關注本站。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