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知識 > 生活疾病 > 腦缺血的症狀

腦缺血的症狀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1.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導讀」腦缺血就是指人體大腦因為某些原因,導致的血液供應不足而引發的大腦功能障礙,比較多發於中老年人。那麼,腦缺血時有什麼症狀,出現了腦缺血需要如何治療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詳細瞭解一下。
腦缺血的症狀
腦缺血的症狀

在出現了腦缺血之後,患者就會有很明顯的感覺,中老年人應該多瞭解一下相關知識,以便可以在腦缺血出現時進行有效的甄別。

1、腦缺血的患者經常都有感覺功能的障礙,因為腦缺血會對腦部感覺神經纖維造成影響,因此患者經常有脣麻,舌麻,臉麻的症狀。還經常會出現肢體發麻以及感覺有異物的情況,有些時候還會有視力模糊現象,甚至會發生突然性的失明。腦缺血的主要症狀還有眩暈、肢體自發性疼痛、耳鳴等。

2、腦缺血還會影響到患者的運動神經功能,這就會使患者出現流口水、嘴歪的症狀,患者還會有說話困難、吐字不清的情況。而且還會導致吞嚥困難和走路不穩。

3、出現腦缺血之後,在精神意識上也會出現異常。患者總是昏昏欲睡,由個別患者會出現失眠、沉默寡言、急躁的症狀。

人體的大腦缺血後,通常都會出現以上的症狀。如果大家有上述情況,就應該及時的到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腦缺血是怎麼引起的

在人體大腦缺血的時候,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在嚴重時甚至會有生命危險。那麼,腦缺血是怎麼引起的呢?

1、人體血液粘稠度升高,就會使血液流動緩慢,還會改變血液的成分,進而引發腦缺血。在人體動脈血管腔狹窄以及血管痙攣的時候,血流量便會減少,就會導致對大腦的供血不足。

2、在人體血流動力出現障礙的時候,就會使血壓降低,心臟的搏出量便會減弱,這就會造成腦缺血。而且在出現了微血栓後,很容易出現動脈搏粥樣硬化,進而使板塊脫落,這就很可能堵塞住血管,進而導致對大腦的供血不足。

3、有很多心臟疾病也會導致腦缺血,比如風溼性心臟病以及高血壓性心臟病。還有心房纖維顫動、房室傳導阻滯以及心功能不全等,都會影響到腦部供血。

可以引發腦缺血的因素有很多,以上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最常見的原因。在發生了腦缺血之後,必須要予以足夠的重視。

腦缺血嚴重嗎

在中老年人群中,腦缺血是很常見的,大家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和調理,否則極易給身體健康造成傷害。現在我們就來看看腦缺血嚴不嚴重。

1、腦缺血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會給患者帶來很多傷害,尤其是在病情嚴重的時候,如果不及時的進行治療,甚至會給患者帶來生命危險。

2、腦缺血會導致大腦缺氧,這會使大腦出現彌散性的病變,大腦的整合機能會顯著下降。長此以往,患者會出現嚴重的記憶力減退,而且還會造成性格的忽然改變,在嚴重時會患上老年痴呆症。

3、大腦長期、慢性的缺血,就會使患者經常性的出現頭暈、頭痛。還會使患者的肢體麻木、無力、嘴角歪斜、說話不清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短暫性腦缺血,通常都是中風來臨的先兆。

腦缺血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而且這種疾病的嚴重性是毋庸置疑的。大家要在腦缺血出現的時候,及時的進行治療。

腦缺血如何治療

有很多老年人的睡眠都不是很好,而且脾氣也變得很差,這很可能是腦缺血所導致的。那麼,在出現了腦缺血後要如何治療呢?

1、如果大家出現了腦缺血的症狀,首先該做的就是到醫院進行檢查,以查明引發自己腦缺血的原因,而後才能夠有的放矢地進行解決。而且患者要對自己的血壓進行監測,在出現異常時要採取措施,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

2、有很多疾病都會導致腦缺血,在大家查明原因後,就可以進行鍼對性的治療。比如腦缺血是由顱內壓增高導致的,就該依據病情來使用藥物,將顱內壓恢復正常。血管狹窄、痙攣所導致的腦缺血,就該對血管進行擴張。

3、很多腦缺血嚴重的患者,都需要使用支架成形術來治療。這種方式比較適合於動脈粥樣硬化、肌纖維發育不良以及動脈慢性炎症的患者。

現在醫學上對於腦缺血的治療手段有很多,不過這都需要先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確認,而後才可以展開具體的治療活動。

腦缺血應注意什麼

在出現了腦缺血之後,不僅需要及時的治療和調理,還要在平時多加註意。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腦缺血患者應該遵守的注意事項。

1、腦缺血患者最需要做的就是要堅持治療,不要在症狀有所好轉的時候就停藥,而且在使用藥物時要遵守醫囑。不過,患者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降壓過度。由於降壓過度是很容易誘發腦梗塞的,所以在使用降壓藥的時候,不要擅自加大劑量。

2、在出現了腦缺血之後,患者在平時要勞逸結合,不可過度的勞累。否則會引起血壓波動以及血液動力的異常,很容易導致腦梗塞。規律的生活,對於腦缺血的患者是很有益的。

3、腦缺血的患者要遠離菸草和酒精,菸草中所含的尼古丁會損害人體的血管內膜,很容易形成血栓,而酒精則會誘發腦梗塞。

在出現了腦缺血之後,就應該對以上的事項多加註意。而且在平時還要控制好情緒,不要吃過於油膩的食物。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