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物品 > 性格養成 > 孩子要錢時該怎麼回答 父母怎麼處理是正確的

孩子要錢時該怎麼回答 父母怎麼處理是正確的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孩子要錢時大方的給不好,講條件的給不好,跟孩子哭窮也不好,這讓家長非常的為難,不正確的給錢容易讓孩子自卑,不自信,孩子要錢時該怎麼回答?下面本站小編帶來介紹。

孩子要錢時該怎麼回答 父母怎麼處理是正確的

孩子要錢時該怎麼回答?

1、孩子要錢就大方的給——無原則的滿足只會養出白眼狼看到過這樣一則新聞:

南京一名34歲的海歸男,回國後不工作,啃老十多年。父親實在看不慣兒子整天遊手好閒,一氣之下,賣掉了給兒子買的轎車,還將兒子家裡砸得一片狼藉。父親氣憤地說道:“我在他身上花了幾百萬了,車和房子都是我買給他的。”

網友驚歎:原來一個10多年不工作、沒有收入的人,竟然可以有車,還有房!兒子的不上進,父母難辭其咎。這種不讓孩子在金錢方面受任何委屈,面對孩子提出的要求無原則地去滿足的教養方式,只會把孩子養成白眼狼。當他們無止盡地找父母要錢都覺得是理所應當的時候,父母再想後悔就晚了。 父母對金錢的給予過度無原則,把一個普通的孩子養成富二代,這樣的行為不是愛孩子,而是在親手毀掉孩子。2、孩子要錢就講條件——踐踏孩子的自尊只會換來惡果在央視節目《一線》中,曾經採訪過一個少年犯。講到他的犯罪心路的時候,他這樣說:

小時候問父母要錢,總是被他們講條件、羞辱,於是乾脆就不要了,因為去偷,去搶都比問父母要錢容易。剛開始需要錢的時候,就找同學要,一點小錢他們也不敢伸張,後來膽子慢慢大了,就開始搶劫犯罪了。

英國作家王爾德說:“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們愉快。”

而大多數父母在讓孩子愉快這點上,都顯得出奇的吝嗇,尤其是在金錢上。面對孩子伸手要錢,家長覺得逮住了教育的機會,甚至拿孩子正常的用錢需求來威脅孩子,就因為他們沒辦法妥協。 拿孩子暫時沒有能力擁有的東西來要挾孩子,實際上是一種很大的失敗。3、孩子一要錢就哭窮——會讓孩子的內心嚴重受傷有很多網友有同樣的經歷,自己的家庭不是大富大貴,卻也沒有窮到揭不開鍋。可小時候,父母在對他們要錢的態度上,出奇一致:

孩子要錢時該怎麼回答 父母怎麼處理是正確的 第2張

“我們賺錢很辛苦,捨不得吃穿就是為了供你讀書,你還亂花錢?”“別總想著買這買那,別人有是別人的事,我們沒條件就不要想。”“不要總跟同學比吃穿,怎麼不比比學習成績呢?”

這些話是不是特別耳熟?這些看似特別有道理的話,實際上讓孩子倍感壓力。一位網友說,直到現在,自己花錢的時候,都會有一種強烈的愧疚感。過度的“哭窮”會讓孩子有嚴重的匱乏感。他們表面上看起來十分的懂事、不任性、順從父母,但實際上,他們往往是悄悄在壓抑自己合理的需求,變得“不敢要”甚至“不配要”。他們最終會知難而退,放棄自己的正常需求。而這種自卑、不自信的心態一旦萌芽,就會跟隨孩子一輩子。

父母怎麼處理是正確的?

首先,要給孩子說的權力。當孩子跟我們要錢時,不要上來就是打擊、拒絕甚至是咒罵:“你一個小孩,要錢幹什麼!”正是因為孩子看起來不需要花錢,而跟父母要錢時,一定有特別的理由。有個小女孩跟媽媽要100萬塊錢,被媽媽批評了一頓後,孩子哭著說:“我就想給媽媽買一串項鍊,小姐姐說大人的項鍊都很貴,要100萬......”媽媽聽後後悔不迭。孩子敢於伸手向父母要錢,其實是好事一件,那證明,父母是他最信任、依賴的人,他們才敢於說出心裡的話。其次,當孩子要錢的理由父母不能接受時,不要談錢色變,甚至辱罵孩子,一定要給孩子留自尊。因為斥責、咒罵的話,只會給孩子增加內心羞辱感,毫無意義。

父母可以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給或不給、給多少的決定。如果孩子要的東西確實超出父母的經濟承受範圍,沒辦法滿足孩子的需求,也不用遮掩或哭窮,大方告訴孩子即可:

“爸爸媽媽現在沒有這麼多錢,等發了工資再給你買。”“這個東西有點貴,媽媽沒有那麼多錢,等攢夠錢再買可以嗎,你一定會體諒媽媽的吧?”

這樣,孩子儘管不能立即得到想要的東西,但是他們會知道不是自己不配得到,而是父母確實暫時有困難,但父母還是愛自己的。

孩子要錢時該怎麼回答 父母怎麼處理是正確的 第3張

父母不需要多完美,但至少要誠實。孩子也許只是跟父母要了幾塊錢,但背後卻能折射出很重要的金錢教育。正如《窮爸爸富爸爸》中說的:“金錢教育不是讓孩子變成守財奴,而是給他健康的價值觀引導,讓他對金錢有認識。

”面對金錢,父母要先拿出不卑不亢的正確態度,才能在孩子的教育上,坦然面對。所以,當孩子下次伸出小手跟我們要錢時,不妨蹲下來,把他抱在懷裡,跟他好好聊聊吧!

以上就是孩子要錢時該怎麼回答 父母怎麼處理是正確的,請大家繼續關注本站。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為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