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物品 > 教育資訊 > 離婚後怎麼和孩子相處減少傷害 離婚後對孩子的正確教育方式

離婚後怎麼和孩子相處減少傷害 離婚後對孩子的正確教育方式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離婚後,和孩子的相處問題,是很多家長都想知道的,儘量要減少離婚對孩子的影響,在教育上要多加重視,那麼,離婚後怎麼和孩子相處?下面本站小編來說說。

離婚後怎麼和孩子相處減少傷害 離婚後對孩子的正確教育方式

離婚後怎麼和孩子相處

受父母離婚的影響,小孩會變得沉默寡言,心裏難過也不會表達出來。所以父母這時應該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感情,比如一起玩真心話大冒險的遊戲,或者可以用書信的形式,告訴對方自己內心的感受,慢慢讓孩子重新回到活潑開朗的狀態,勇敢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消除以往的自卑感,重拾自信心,跟小夥伴們一起愉快地玩耍。

面對一個失去正常家庭的孩子,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即完全像對待一個平常孩子一樣對待他,該表揚時就表揚,該批評時就批評,該拒絕時就拒絕,把孩子放在一個正常、平常的普通環境中提要求。

同時,父母還要與孩子的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等家庭成員達成一致的教育態度,大家都恢復平常心,不要把孩子特殊化,營造一個自然的教育環境。

孩子是父母的小天使,除了父母誰都給不了孩子最需要的關愛和保護。

所以,儘管夫妻離婚了,也要盡最大的努力呵護孩子純真而脆弱的心靈,因爲當初,誰也沒問過他是否願意就將他帶到了世上。

離婚後怎麼和孩子相處減少傷害 離婚後對孩子的正確教育方式 第2張

離婚後對孩子的正確教育方式

第一、不謾罵,不指責對方

很多人離婚後當着孩子的面指責謾罵對方,這種最要不得。謾罵指責只是你宣泄情緒的一種做法,如果你試圖以此種做法,降低對方在孩子心中的形象,答案是你輸了自己,更輸了孩子。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終身的,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如果你經常灌輸負面的,那你的孩子接收到就都是負面的情緒和教育,如果你正面的信息灌輸的多,那你的孩子就會更多的得到正面的教育。最出色的心理防禦機制研究者精神分析學家安娜·弗洛伊德曾在《自我與心理防禦機制》一書中提出“藉助轉向自身(Turning against the self)”心理防禦機制,該理論強調,一個被父母情緒傷害的孩子很可能通過“傷害自己”這種思維來逃避現實。負面情緒灌輸的越多,日後孩子對自己的傷害就越大。會導致孩子長大後不敢相信感情和婚姻,甚至會有自殘自虐的傾向。

建議:如果做不到讚美對方,至少做到不評價對方。另外,生活中要引導孩子多關注別人的優點。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很微妙,與其說我們離不開孩子,其實孩子也離不開我們,一個人終其一生都會活在父母的影響裏。

第二、不要阻撓對方與孩子見面

因爲心懷怨恨,所以會千方百計的不讓對方見到孩子,尤其是一些老人還橫亙其中,最終鬧得雞飛狗跳。夫妻的名義雖然已經不存在,但是父母的責任卻還在身。阻止對方見到孩子不僅法律不允許,最大的受害者其實是孩子。離婚只是代表兩個人不在一起生活了,並不代表孩子沒有了父母,形式上的分開並不妨礙愛的完整性。但百般阻撓不讓見面,那纔是親手破壞了愛的完整性。20世紀90年美國教育部曾對1000所學校2萬多名兒童進行了調查,用來揭示哪些因素影響孩子的成績和人格發展,最後分析得出:家庭的完整性與否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幾乎沒有影響,而父母的認知水平和健康人格纔對孩子的成長影響重大。

建議:離婚只是家庭形式的不完整而已,雙方心平氣和的相處,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這纔是完整的教育。記得在父親節、母親節時教育孩子給對方打個電話,教育孩子有愛的能力你纔是合格的父母。

第三、不要溺愛,不要苛責

真愛法則是著名的教育法則之一,真愛法則強調,愛,不是孩子要什麼給什麼,更不是給孩子多少物質上的滿足,而是給孩子精神上的鼓勵和溫暖。離婚後往往會出於愧疚心理,通過物質補償的方式給孩子進行彌補。這種在你的愧疚和彌補中長大的孩子,會終其一生都覺得別人對不起他,這樣的孩子要麼以自我爲中心,要麼自卑怯懦,要麼驕橫無禮。記住:不要因爲離婚而改變對孩子的教育原則和教育底線。

建議:帶孩子多去飯店,不如多去帶孩子多去圖書館、博物館。把給孩子買好吃好喝的錢用到買書上和陪着孩子一起旅行上。一定多與孩子談心,哪怕是彼此分享一個笑話,多理解他。

第四,請一定給孩子撫養費。

法律範圍內或者能力範圍內儘量多給一些。獨自帶孩子的那一方不容易,你所給的錢根本沒有辦法來衡量養育孩子的艱辛過程。更不要認爲多給的撫養費,對方也不會都花到孩子身上,如果你這麼想,那也該着你離婚。

離婚後怎麼和孩子相處減少傷害 離婚後對孩子的正確教育方式 第3張

以上就是有關離婚後怎麼和孩子相處減少傷害,離婚後對孩子的正確教育方式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