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物品 > 教育資訊 > 如何給孩子講臘八節的來歷 怎麼說讓孩子能理解臘八節

如何給孩子講臘八節的來歷 怎麼說讓孩子能理解臘八節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臘八節會吃好吃的當地飲食,有的吃臘八蒜大多數的地方吃臘八粥,在吃的時候是每家每戶的祝福,對於孩子來說是瞭解我國傳統節日的好時機。每個節日的時候孩子都會有疑問,包括臘八節,那麼怎麼給孩子講臘八節呢?下面本站的小編爲大家分享2018年的農曆多少號是臘八節,怎麼給孩子講臘八節大家一起來看吧。

如何給孩子講臘八節的來歷 怎麼說讓孩子能理解臘八節

農曆2017年的臘八節是幾月幾號

農曆2017年的臘八節是2018年01月24日 星期三 (丁酉年(雞年)臘月初八)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農曆十二月初八,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爲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爲“嘉平”,商代爲“清祀”,周代爲“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爲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爲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如何給孩子講臘八節的來歷 怎麼說讓孩子能理解臘八節 第2張

臘八節的含義

“臘”的含義有三:

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

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臘者,逐疫迎春”。

臘八節因臘日而來,是農曆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日期爲臘月初八,古代稱爲“臘日”,俗稱“臘八節”。

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臘月節,農曆十二月,人們習慣稱爲“臘月”。據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下令將每年十二月改稱爲“臘月”。而“臘”這一詞到漢代才正式出現。

如何給孩子講臘八節的來歷 怎麼說讓孩子能理解臘八節 第3張

怎麼說讓孩子能理解臘八節

農曆的十二月,人們習慣叫做臘月。

臘月初八,就是臘八節。臘八節這天,人們要喝臘八粥。

臘八粥是用江米、小米、大米、玉米等多種米,加上芸豆、紅豆、大棗、栗子、杏仁、花生等好多東西熬成的。如果家裏沒有這麼多,湊夠八種就可以了。

喝粥的時候,可別忘了“瞌睡蟲”和“沒底鍋”的故事。

從前,有一戶人家,有爸爸、媽媽和兒子三口人。

爸爸是個勤快人,60多歲了,還是天天雞叫起牀、天明下地。他常說:“搖錢樹,人人有,就是自己兩隻手。”

媽媽過日子很節儉,一天三頓精打細算,省吃儉用,她總說:“聚寶盆,不算好,勤儉纔是無價寶。”

他們家糧囤冒尖兒,院子裏瓜棚遮天,瓜果蔬菜終年不斷。

老兩口這樣勤快,可他們的兒子卻好吃懶做,整天吃飽了就睡,鄰居管他叫“瞌睡蟲”。

老兩口年紀越來越大了,爸爸常對兒子說:“要吃飯,得流汗。你不要光睡覺,也得學會種莊稼。”

如何給孩子講臘八節的來歷 怎麼說讓孩子能理解臘八節 第4張

媽媽也說:“爹孃只能養你小,不能養你老,你要學會過日子呀!”

“瞌睡蟲”哼兩聲,這個耳朵聽,那個耳朵冒,什麼也沒有聽進去。

不久,“瞌睡蟲”成了家。媳婦和他一樣懶:日頭不落就睡,日出三竿不起。踢倒了油瓶也不扶,大家叫她“沒底鍋”。

過了幾年,老兩口得了重病,他們把小兩口叫到牀前,囑咐說:“要想日子富,雞叫離牀鋪,男應勤耕耘,女當多織布……”不久,老兩口就先後去世了。

“瞌睡蟲”看着老兩口積下的滿囤糧食,對媳婦說:“吃不愁,喝不愁,何必種地曬日頭?”

“沒底鍋”看着老兩口留下的滿箱衣被,對丈夫說:“冬有棉,夏有單,何必紡織日西偏?”

他們倆誰也沒把老人的話記在心上,每天照樣光吃不幹。

一年一年過去了,老兩口留下的地成了荒草園,家裏的柴米油鹽也用光了。

這年臘月初八,北方呼嘯、大雪封山。小兩口沒吃沒穿,偎在破房子裏打哆嗦。這時,他們後悔已經晚了。

最後,他們找遍了缸底、囤縫、牆邊、老鼠洞,好不容易掃出一些黃米、玉米、豆子、花生粒,混在一塊煮成粥。誰知端起碗剛想喝,一陣大風颳倒了房子,把兩人都壓死了。

後來,每年一到臘八,大人們就熬這麼一鍋粥給孩子們喝,讓他們記住懶人的教訓,從小養成勤勞節儉的好習慣。

如何給孩子講臘八節的來歷 怎麼說讓孩子能理解臘八節 第5張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