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知識 > 用藥指南 > 如何確保用藥安全 找找你用藥時的安全底線

如何確保用藥安全 找找你用藥時的安全底線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良好的用藥習慣不僅能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而且是安全用藥的關鍵。你不妨通過下面的測試,看看你的藥物安全係數。

如何確保用藥安全 找找你用藥時的安全底線

1.你知道你對什麼藥過敏嗎?

A.知道(3分)B.知道部分(2分)C.不知道(1分)

點評,確保用藥安全,皮疹、紅斑、腹瀉、哮喘、發熱、蕁麻疹是藥物過敏反應的主要症狀,嚴重者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青黴素、頭孢菌素、氨基糖苷(如鏈黴素、慶大黴素等)、磺胺類(複方新諾明等)、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等)、鎮靜催眠藥(巴比妥、水合氯醛)和各種疫苗。

2.你有沒有爲了提高療效而增加劑量?

A.經常(1分)B.有時(2分)C.從不(3分)

點評,認爲這種病可以快速好轉。然而,我們應該知道,過量的藥物劑量,特別是長期的大劑量藥物,會增加毒性反應的可能性,對藥物造成傷害,主要表現在中樞神經系統、消化、血液系統、過度濫用藥物,會導致體內藥物濃度過高,腎結晶嚴重,免疫複合物沉積等,可以看出,過量的藥物劑量是藥物肝腎損傷的罪魁禍首。爲了你的健康,請立即擺脫這個壞習慣。 3.你有經常更換藥物的習慣嗎?

A.經常(1分)B.偶爾(2分)C.從不(3分)

評論需要保持有效的血藥濃度。過高會引起更多的毒副作用,過低,達不到所需的有效治療濃度。如果在治療過程中經常更換藥物,不僅不能有效治療疾病,而且容易產生身體對各種藥物的耐藥性,治療只會"南轅北轍"。

4.能準確說出阿司匹林、撲爾敏、六神丸等常用藥物的主要副作用嗎? A.能夠(3分)B.可以說出一部分(2分)C.不能(1分)

點評是指用藥治療疾病時伴有的不適反應,難免,患者不應誤以爲是病情加重,有心理負擔。應牢記常用藥物的主要副作用,如服用抗過敏藥物"撲爾敏"之後,會引起嗜睡,此時不能駕駛車輛或高空作業等。

5.你家裏的內外藥品分開存放嗎?

A.分開(3分)B.有的分開(2分)C.混放(1 分)

點評,可以看出你家裏存放藥品是否有隱患。在家庭中科學合理地儲存藥物時,應選擇通風陰涼的地方,內外藥物分開,安眠藥和有毒藥物分開放置。如果家裏有孩子,特別要注意藥物最好存放在高處或鎖上。 6.你通常如何處理過期藥物?

A.全部扔掉(3分)B.留下外觀完好的(2分)C.繼續使用(1分)

評論和失效藥物是保證您有效合理藥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你發現你的藥有以下情況,那麼立即扔掉,口服液泄漏和酸敗,片裂開、變色或發黴,霧不能噴霧,橡膠膏失去粘度,眼藥水打開一個多月,包裝損壞消毒敷料等,應及時放棄,消除健康隱患。

7.當你在廣告中發現藥物可以治療你的疾病時,你通常是:

A.馬上買來使用(1分)B.向熟人打聽(2分)C.諮詢醫生(3分)

點評,或者簡單地根據一些藥品廣告"望名用藥",很不靠譜。例如,藥店中幾種名稱不同的藥物可能是化學成分相同或相似的藥物。如果盲目聯合使用,必然會產生毒副作用;比如胃病種類繁多,根據藥品的商業名稱簡單稱爲"胃××"或者在藥品廣告中宣傳可以治療胃痛,用這種藥治療胃病,後果可想而知。你要做的就是找臨牀醫生詳細諮詢,然後嚴格按照醫囑使用。

8.你能讀懂常用藥物的說明書嗎? A.能夠(3分)B.能讀懂部分(2分)C.不能(1分)

點評。藥品說明書上的有效期、用法用量、適應症、禁忌症、副作用、注意事項、貯藏方法等項目,都是你應當瞭解和掌握的方面。特別是兒童、老人、孕婦等特殊人羣用藥注意事項,必須認真瞭解。

9.你有幹吞藥片的習慣,還是經常用茶、酒、飲料送藥?

A.經常這樣(1分)B.有時(2分)C.從不(3分) 點評(如緊急創傷,應使用白酒送服"雲南白藥"),最好多喝溫開水。多喝開水不僅可以避免茶等破壞藥物成分的缺點,還可以防止幹吞藥片,燒傷食道,甚至在體內沉澱結晶形成結石。此外,在胃中補充足夠的水也有利於藥片的穩定溶解和吸收。

10.你經常使用安眠藥或去痛藥嗎?

A.經常(1分)B.有時(2分)C.很少(3分)

點評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濫用者容易對藥物的身心依賴。一旦斷藥,就會出現抑鬱、疲勞、虛弱等不適症狀。這就是所謂的"藥癮"。患者應記住,使用此類鎮靜催眠、解熱鎮痛藥物和其他成癮藥物(如部分鎮咳藥物)時,應及時對症使用,不得盲目濫用,造成不良後果。

總結: 加上每個問題的分數,得到總分,分數越高,用藥安全係數越高。 ■總分超過25分的。您有良好的用藥習慣,您的日常用藥安全有效。 ■總分在19-24分之間的人。你的用藥習慣還是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以後要注意改正。 ■如果總分低於18分,你的用藥習慣令人擔憂。如果不立即糾正,會嚴重損害你的健康。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