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知識 > 生活疾病 > 結腸炎應該做什麼檢查?

結腸炎應該做什麼檢查?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結腸炎常見檢查:

結腸炎應該做什麼檢查?

常見檢查:糞紅細胞、上消化道x線鋇食、便通、糞隱血檢查(OBT)、白細胞計數(WBC)、血紅蛋白、c反應蛋白(CRP)、腹部平片、血管造影、CT檢查、腸鏡、纖維結腸鏡檢查、乙狀結腸鏡檢查、腸胃CT檢查、腸胃疾病超聲檢查、腸胃造影、腸造影、無痛內視鏡檢查、腸驅氣檢查、糞上皮細胞。

檢查

實驗室檢查

1、糞便檢查在活動期間最常見粘液、膿血便,鏡下檢查有大量紅細胞、膿細胞,其數量變化與疾病病情有關。塗層中常見的多核巨食細胞很多。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大便隱血試驗呈陽性。爲了避免口服鐵劑和飲食引起的大便隱血試驗呈假陽性,可以採用具有較高特異性的抗人血紅蛋白抗體進行檢查。糞便病原學檢測有利於排除各種感染性結腸炎,易混淆的病原體有痢疾桿菌、結核桿菌、空腸彎曲桿菌、沙門菌、賈蘭鞭毛蟲等,其次是阿米巴原蟲、梭子桿菌、沙眼衣原體、鉅細胞病毒、性病性淋巴肉芽腫病毒、單純性皰疹病毒、Norwalk病毒、組織細胞漿菌、芽生菌、隱球菌、耶爾森小腸結腸炎桿菌等。

2、血沉(ESR)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在活動期間,ESR經常上升,輕度或中度快,常見於重病例。但ESR不能反應病情的輕重。

3、白細胞計數 大多數患者白細胞計數正常,但在急性活動期,中、重型患者中可有輕度升高,嚴重者出現中性粒細胞中毒顆粒。

4、血紅蛋白50%~60%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低色素性貧血。

5、c反應蛋白(CRP)正常人血漿中只有微量c反應蛋白,但輕度炎症也會引起肝細胞合成和分泌蛋白異常,因此CRP可以識別功能性和炎症性腸病。損傷16hCRP比其他炎性蛋白質上升,纖維蛋白原和血清粘性蛋白在24~48h後上升。在Crohn患者中,CRP比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高,表明兩者有不同的急性反應。IBD有活動時,CRP可以反應患者的臨牀狀態。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CRP常持續升高;在病情較嚴重的患者,若CRP高時,對治療的反應則緩慢。該試驗簡單易行、價廉,較適合在基層醫院使用。

6、免疫學檢查 一般認爲免疫學指標有助於對病情活動性進行判斷,但對確診本病的意義則有限。活動期間,IgG、IgA和IgM在血清中上升,T/B的比例下降。在Crohn病和一些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1受體(IL-1R)的比較比普通人和其他炎症患者高。炎症性腸病組織中IL-1含量增加,其含量與病變活動性成正比。有資料顯示,炎性腸病中巨食細胞處於高活躍狀態,分泌TNF-α,測量TNF對理解IBD患者病變的程度和活動程度具有重要意義。

影像學檢測

1、x線檢測,x線檢測一直是診斷潰瘍性結腸炎的重要方法,即使腸鏡應用後,在診斷和鑑別診斷方面也有獨特的價值,是診斷潰瘍性結腸炎的重要措施。

(1)腹部平片:臨牀上很少使用腹部平片診斷潰瘍性結腸炎,其最重要的價值是診斷中毒性結腸。中毒性巨結腸患者每12~24小時進行腹部平片檢查,監測病情變化。x線結腸橫徑超過5.5cm,輪廓不規則,可出現指壓痕跡徵兆。

(2)鋇劑灌腸檢查:鋇灌腸檢查是潰瘍性結腸炎診斷的主要手段之一,但x線檢查對輕或初期病例的診斷沒有什麼幫助。氣鋇雙重對比造影明顯優於單鋇劑造影,有助於觀察粘膜水腫和潰瘍。x線主要表現爲

①粘膜皺紋粗糙或細粒變化,有人形象地說明爲雪點的徵兆,x線顯示腸管內充滿細密的鋇劑小點。

②多發性淺地板或小盈餘缺損。

③腸管縮短,結腸袋消失呈管狀。初期見腸壁痙攣收縮,結腸袋增多,粘膜皺紋增粗紊亂,形成潰瘍時,腸壁邊緣有大小不同的鋸齒狀突起,直腸和乙狀結腸可見細粒狀變化。後期由於腸壁纖維組織增生,結腸袋消失,管壁硬化,腸腔狹窄,腸管縮短,呈水管狀。假息肉形成時,可見腸腔多發圓形缺損。

(3)腸繫膜上或腸繫膜下動脈選擇性血管造影:血管造影可以使病變部位的細血管顯影,有助於本病的診斷。典型表現可見腸壁動脈影像有中斷、狹窄及擴張,靜脈像早期則顯示高度濃染,而毛細血管像顯示中度濃染。

2、CT和MRI檢查 以往CT很少用於腸道疾病的診斷,而近幾年隨着技術的提高,CT可模擬內鏡的影像學改變用於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表現爲

(1)腸壁輕度增厚。

(2)厚腸壁可顯示潰瘍。

(3)厚結腸壁內、外層之間環狀密度變化,如花結或目標。

(4)可顯示腸瘻、肛周膿腫等潰瘍性結腸炎的併發症。但CT顯示腸壁增厚爲非特異性變化,無法發現腸粘膜的輕微病變和淺表潰瘍,對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有限。

MRI檢測費用昂貴,對腸道疾病的診斷效果較差,但在診斷潰瘍性結腸炎的腸腔外病變和併發症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價值。

3、結腸鏡檢查結腸鏡檢查是診斷潰瘍性結腸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以直接觀察結腸粘膜的變化,確定病變的基本特徵和範圍,也可以進行活組織檢查,因此可以大大提高診斷潰瘍性結腸炎的準確率,對本病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另外,潰瘍性結腸炎癌變監測過程中也發揮着重要作用。但是,病變嚴重,懷疑穿孔、中毒性結腸擴張、腹膜炎或伴有其他急腹症時,必須作爲結腸鏡檢查的禁忌證。內鏡下粘膜形態的變化主要表現爲糜爛、潰瘍、假息肉形成,粘膜多發性淺表潰瘍,伴有充血、浮腫,病變多從直腸開始,呈瀰漫性分佈的粘膜粗糙呈細粒狀,粘膜血管模糊,質脆易出血的病變反覆發作者可以看到假息肉,結腸袋消失,腸壁增厚等表現。

(1)活動期間,受累的同一腸段的變化幾乎均勻一致。初期主要是粘膜充血、浮腫、血管紋理紊亂、模糊、半月褶皺增厚,腸道呈痙攣狀態,然後粘膜表面粗糙,出現瀰漫分佈、大小一致的細粒子,組織脆弱,自然出血或接觸出血,腔內有粘液性分泌物,進一步發展粘膜糜爛,分佈的黃色斑點多周圍黏膜亦有明顯充血糜爛等炎性反應,幾乎無正常殘存黏膜可見。

(2)在緩解期,內鏡的主要表現爲黏膜萎縮和炎症性假息肉。因本病的病理改變一般不超過黏膜下層,所以不形成纖維化和瘢痕,可完全恢復正常。病情輕者,炎症消失後腸粘膜充血、浮腫也消失,潰瘍縮小呈細線狀或癒合消失,吸收滲出物的慢性持續型或復發緩和型病例,腸粘膜萎縮性變化,顏色蒼白,血管紋理紊亂,粘膜正常光澤喪失,稍乾燥,殘留粘膜島由於上皮和少量纖維組織的增生可能形成假性息肉,假性息肉多少不一定,大小不一樣,有蒂或蒂。粘膜橋是潰瘍反覆發作向下挖掘,邊緣上皮增殖,潰瘍相對癒合連接,兩端與粘膜面連接,形成中間懸掛的橋形狀,不是潰瘍性結腸炎的特有。

(3)晚期嚴重反覆發作的潰瘍性結腸炎者,結腸袋消失,腸管縮短,腸腔狹窄,粘膜面粗糙,形成x線所謂鉛管樣結腸。

暴發性潰瘍性結腸炎是引起中毒性巨結腸最常見的原因。內鏡檢查顯示病變累及全結腸,正常形態消失,腸腔擴大,結腸袋和半月褶皺消失,粘膜明顯充血、糜爛、出血形成潰瘍,大粘膜剝離。因腸壁菲薄,必須指出爆發性潰瘍性結腸炎並中毒性巨結腸時應禁忌內鏡檢查,否則極易引起穿孔或使病變進一步加重。

結腸鏡下活體組織學檢查呈炎性反應,可根據隱窩結構、固有層內的炎症細胞浸潤程度及炎症的分佈,來區分急性與慢性病變,以糜爛、潰瘍、隱窩膿腫、腺體異常排列、杯狀細胞減少及上皮的變化較常見。隱窩形狀不規則、擴張或分支是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表現,也可有隱窩萎縮,使黏膜面變形。固有層中可見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漿細胞等炎症細胞浸潤,也可見帕內特細胞(潘氏細胞)化生。

依內鏡所見,對潰瘍性結腸炎活動性分級方法頗多,其中Miner分級法爲較多學者所採用。

0級:黏膜蒼白,血管網清晰,呈分支狀。黏膜下見細小結節,其表面黏膜正常。

I級:粘膜光滑,但充血、浮腫、折射增強

ⅱ級:粘膜充血、浮腫、粒狀、粘膜脆性增加,接觸容易出血或分散在自發出血點。

iii級:粘膜明顯充血、浮腫、粗糙,明顯自發出血和接觸出血。炎性分泌物多,多發性糜爛和潰瘍形成。

4、超聲波顯示器由於腸腔內氣體和液體的干擾,超聲波顯示器難以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因此超聲波顯示器被認爲不適合胃腸疾病的檢查,但仍有學者致力於探索超聲波在胃腸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研究人員建議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超聲波徵象是腸壁增厚,範圍爲4~10mm(通常爲2~3mm)的病變部位、範圍和分佈特徵。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