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健康生活 > 下肢深靜血栓形成

下肢深靜血栓形成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DVT 病因:

下肢深靜血栓形成

(一)靜脈血流滯緩 手術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導致周圍靜脈擴張,靜脈流速減慢;手術中由於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縮功能,術後又因切口疼痛和其它原因臥牀休息,下肢肌肉處於鬆弛狀態,致使血流滯緩,誘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二)靜脈壁的損傷

1、化學性損傷 靜脈內注射各種刺激性溶液和高滲溶液,如各種抗生素、有機碘溶液、高滲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靜脈內膜,導致靜脈炎和靜脈血栓形成。

2、機械性損傷 靜脈局部挫傷、撕裂傷或骨折碎片創傷均可產生靜脈血栓形成。股骨頸骨折損傷股總靜脈,骨盆骨折常能損傷髂總靜脈或其分支,均可併發髂股靜脈血栓形成。

3、感染性損傷 化膿性血栓性靜脈炎由靜脈周圍感染竈引起,較爲少見,如感染性子宮內膜炎,可引起子宮靜脈的膿毒性血栓性靜脈炎。

(三)血液高凝狀態 這是引起靜脈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各種大型手術是引起高凝狀態的最常見原因。術中和術後因組織損傷引起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強;術後血清前纖維蛋白溶酶活化劑和纖維蛋白溶酶兩者的抑制劑水平均有升高,從而使纖維蛋白溶解減少。 綜合上述靜脈血栓形成的病因,靜脈血流滯緩和血液高凝狀態是兩個主要原因。單一因素尚不能獨立致病,常常是兩個或3個因素的綜合作用造成深靜脈血栓形成。

DVT症狀:

最常見的主要臨牀表現是一側肢體的突然腫脹。患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病人,局部感疼痛,行走時加劇。輕者局部僅感沉重,站立時症狀加重。體檢有以下幾個特徵:

①患肢腫脹。腫脹的發展程度,須依據每天用卷帶尺精確地測量,並與健側下肢對照粗細纔可靠,單純依靠肉眼觀察是不可靠的。這一體徵對確診深靜脈血栓具有較高的價值,小腿腫脹嚴重時,常致組織張力增高;

②壓痛。靜脈血栓部位常有壓痛。因此,下肢應檢查小腿肌肉、膕窩、內收肌管及腹股溝下方股靜脈;

③H omans徵。將足向背側急劇彎曲時,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小腿深靜脈血栓時,Homans徵常爲陽性。這是由於腓腸肌及比目魚肌被動伸長時,刺激小腿血栓靜脈而引起;

④淺靜脈曲張。深靜脈阻塞可引起淺靜脈壓升高,發病1、2周後可發生淺靜脈曲張。

DVT治療:

(一)急性期 近年來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治療主要是非手術療法,但偶爾仍需手術治療。

1、非手術療法

(1)臥牀休息和擡高患肢:患急性深靜脈血栓病人,需臥牀休息1~2周,使血栓緊粘附於靜脈內膜,減輕局部疼痛,促使炎症反應消退。在此期間,避免用力排便以防血栓脫落導致肺栓塞。患肢擡高需高於心臟水平,約離牀20~30cm,膝關節處安置於稍屈曲位。如擡高適宜,就不需用彈力繃帶或穿彈力襪。開始起牀活動時,需穿彈力襪或用彈力繃帶,適度地壓迫淺靜脈,以增加靜脈迴流量,以及維持最低限度的靜脈壓,阻止下肢水腫發展。

(2)抗凝血療法:這是深靜脈血栓形成現代最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正確地使用抗凝劑可降低肺栓塞併發率和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後遺症。其作用在於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繼續滋長和其他部位新血栓的形成,並促使血栓靜脈較迅速地再管化。

適應證:

①靜脈血栓形成後1月內;

②靜脈血栓形成後有肺栓塞可能時;

③血栓取除術後。

禁忌證:

①出血素質;

②流產後;

③亞急性心內膜炎

;④潰瘍病。

凡肝腎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傾向者,禁用抗凝血療法。抗凝血療法,一般先用肝素4~5天,停肝素前一天起口服香豆素類衍化物,療程應根據病變部位及有無肺栓塞而定。1975年Hirsh指出,小腿深靜脈血栓形成需4~6周;髂股靜脈血栓形成需3~6月;輕度肺栓塞需4~6周;重度肺栓塞需6個月。

(3)溶血栓療法: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或併發肺栓塞,在發病1周內的病人可應用纖維蛋白溶解劑包括尿激酶治療。

近年來,已研製成功作用僅限於血栓部位的新溶栓藥物,使溶栓藥物史上又增添新的一頁。

(4)其他藥物:中分子量(平均分子量7~8萬)或低分子量(平均分子量2~4萬)右旋糖酐靜脈滴注,是治療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輔助藥物,現已被廣泛應用。

2、DVT手術療法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一般不作手術取栓。但對於廣泛性髂股靜脈血栓形成伴動脈血供障礙而肢體趨於壞疽者(股青腫),則常需手術取栓。髂股靜脈血栓取除術的手術時間,一般在發病72小時內,尤以48小時內效果最好。手術時間越早,血栓與靜脈壁粘連、炎症反應程度越輕、靜脈內膜破壞越輕、繼發血栓形成越少,手術取栓越可徹底,術後療效更佳。

值得指出的是,DVT的手術治療,必須配合以藥物和其它輔助治療。對不同部位、不同輕重和不同階段的血栓形成宜採用截然不同的手術方案。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