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健康生活 > 學校恐怖症的表現、治療、預防

學校恐怖症的表現、治療、預防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個特徵

學校恐怖症的表現、治療、預防

1、害怕上學,甚至公開表示拒絕上學。

2、發病期間,如果父母強迫患兒去上學,會使其焦慮加重,倘若父母同意暫時不去上學,則孩子焦慮馬上緩解。

3、焦慮的症狀表現爲:心神不安,惶惶不安,面色蒼白,全身出冷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有嘔吐、腹疼、尿頻、便急等。

病因

1、內因。這類孩子均有以下的性格特點:膽小、仔細、敏感、多疑特別愛面子,經不起批評。

2、外因。這類孩子的家長、老師及本人常期望過高,往往超過患兒心理所能承受的程度,導致孩子心理失衡,逐漸形成焦慮感。

怎樣治療學校恐怖症

首先,要尋找孩子不肯上學的原因。當發現孩子有不肯上學的現象時,家長應該與他們談心,儘可能瞭解所有與他們上學有關的情況。要注意開導,不要採用簡單的恐嚇的辦法,迫使孩子去上學,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創傷。要正面誘導,講清目前上學和將來工作之間的關係,讓孩子在認識上有所提高,切忌各種強迫性、懲罰性的言行。

當不肯上學的原因找到後,父母、老師、醫生應共同制定一個治療計劃。這個計劃應包括以下下兩點:

1、儘快設法使孩子回到學校去假如不肯上學的孩子焦慮症狀明顯,父母不要性急,應通知學校取得老師的配合。然後,家長要耐心等待,並陪伴孩子,以消除或減輕其焦慮症狀。開始時讓孩子在學校呆一個小時也好,如果這步成功了,可將時間延長至2小時,然後再延長至半天。逐漸過渡到不陪孩子上學和讓孩子獨自去學校。每當孩子有進步時,即應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

2、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患學校恐怖症的孩子均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症狀,在找到原因後,要有針對性地請兒童心理醫師進行心理治療。

肌肉鬆弛療法是幫助這類孩子克服恐懼心理、解除焦慮症狀行之有效的方法。即當孩子接近學校門口時,反覆做深呼吸,待全身肌肉漸漸放鬆之後,再進校門,以克服上學時產生的恐懼感和焦慮症狀。

採用上述方法效果不明顯時,可在醫師的指導下,在短期內應用抗憂鬱劑,如左洛復、來士普、百憂解,同時並用抗焦慮劑,如佳靜安定、舒樂安定,以消除或減輕患兒的症狀。

如何防止學校恐怖症

1、注意對孩子的性格培養。家長和老師對膽小、細心、憂鬱的孩子,不宜要求過於嚴格。相反,宜勸導這些孩子處事不要過分認真,要讓他們瞭解生活必然有成功,也有失敗的道理。

2、對孩子期望不應太高。家長切勿對這類孩子期望太高,由於這類孩子的性格特點,決定了他們經受失敗和挫折能力較差,因此,期望太高易使這些孩子在不良的性格基礎上增加心理壓力,促發學校恐怖症。

3、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一旦發現孩子有學校恐怖症的跡象,即應立即去心理門診,請兒童心理醫師進行心理治療及必要的藥物治療。家長們更應注意防範這些孩子可能發生的離家出走等不良行爲。

兒童心理學專家談學校恐怖症

1、“學校恐怖”和學習成績無關

很多人會認爲學習成績不好或調皮搗蛋的學生纔會有恐懼上學的心理。其實不然,在她接診的學校恐怖症患者中,有差不多一半是學習成績很好,平時又很乖的學生。其中不乏重點學校的學生。有一位小男孩,在小學的時候學習很好,還是班長,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一所重點中學。在初中,他仍然任班幹部。一次他和一位同學鬧矛盾,老師不分青紅皁白地批評他說:“你是班幹部,對別的同學應該多一份忍讓。”他覺得受到了老師的批評,使自己的形象沒那麼完美了,同時對老師的做法又有些牴觸。從此,他對學校產生了厭惡情緒,逐漸發展成了不願去學校,一提上學就恐懼、心慌、煩躁,患上了學校恐怖症,只好休學在家。賈美香分析說,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可能對自己在各方面的要求更高,一旦受到某種刺激,更容易出現學校恐怖症。

2、“學校恐怖”不同於逃學

其實,有學校恐怖症的孩子心理挺矛盾的。他們雖然對上學或學習有恐懼感,但內心對自己的學業又有擔憂,覺得應該去上學,但自己又不能克服對上學的恐懼。這完全不同於逃學。逃學的孩子是不想在學校呆着,不太擔心自己的學業,曠課後揹着家長去做了別的什麼事情。他們對學校不會有恐懼感,在教室裏不會有出虛汗、面色蒼白的表現。學校恐怖症的孩子有明確的軀體和心理表現,而且他們多願意呆在家裏,幫媽媽幹些家務什麼的。

3、“學校恐怖”多由壓力造成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學校恐怖症,和壓力有直接的關係。目前,學生面臨的壓力是多方面的,有來自社會、家長、老師的壓力,也有學生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就業時對學歷的要求,使得孩子的前途和各種升學考試緊密相連。家長的望子成龍,使得孩子的學習成績成了家庭關注的焦點。有許多家長給孩子創造出“極好”的學習條件,只要是學習用的東西,要什麼買什麼;在家裏怕浪費時間,不讓孩子幹任何家務,這無形中給了孩子很大的壓力,覺得學習不好就對不住父母。學校對老師的考覈也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直接掛鉤。學生成了這所有壓力的承受者。再加上一些孩子有追求完美的傾向,過分要求自己,處處爭強好勝,有時候稍微做得不完美,心裏便惴惴不安。這些因素使得心理髮育尚不成熟的孩子承受着遠遠超過他們承受能力的壓力。賈美香說,除了心理上的壓力外,大量的習題堆在孩子面前,讓孩子不能有

充足的睡眠,孩子的身體也會感到很疲勞。而且孩子即使叫苦,家長和老師也多勸其忍着。這樣長期的心理和身體勞累,就可能使孩子產生焦慮、煩躁,恐懼甚至仇恨學習。有的孩子甚至有撕書、作業本的衝動。其實即使是成人,每天處於疲憊不堪的狀態,心情也不會好的。但學生沒有選擇“不上學”的自由,在無法逃避的情況下,一些學生在潛意識中便選擇了“生病”。有了病家長就得帶着去看病,就可以不學習了。賈美香強調說,這種“生病”不是“故意裝病”,患者確有軀體不適感,它是用軀體不適來掩蓋心理上的異常,這在心理學上叫“軀體化”,是一種心理障礙。對於這種身心已存在問題的情況,家長一定要給予重視,不要輕易地認爲孩子是在“裝病”。

4、在愛心和耐心中走出恐怖

治療學習恐怖症,一方面需要心理醫生的引導;另一方面需要家長和老師的愛心和耐心。要給孩子一個消除恐怖的過程。她舉了一個例子,還是前面那個初中男孩,在他患學校恐怖症後,他父親先是每天帶他到學校周圍轉,讓他在心理上接近學校等到他能接受了,再帶他走進學校大門,在校園裏轉,等到他願意走進教室後,才讓他坐到了教室。同時他父親和老師進行了溝通,希望老師不要用刺激性的言語對待他。一年後,這個男孩終於恢復了正常的學習生活。這其間,他父親的耐心和老師的愛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專家呼籲:請真正給學生減負

學生的學業是每個家長最爲關注的問題。高知者希望孩子超越自己,知識水平不高者希望孩子不要像自己一樣。賈美香擔憂地說,絕大多數的孩子都處於這種“希望”的壓力之下,一個孩子往往承載着兩代人甚至幾代人的理想,這對孩子是不公平的。現在雖然在搞素質教育,但到了畢業升學的時候,仍然是分數決定一切。所以,雖然在學校“素質教育”,但在家裏,許多家長都在給孩子“開小竈”,請家教,報這個班那個班,學習負擔一點也沒減輕。賈美香說,家長應該認識到,孩子的智力水平和興趣愛好有差異,站在寶塔尖上的人永遠是少數的,“壓”和“逼”對孩子來說是很殘酷的做法。家長和老師在考慮學業的同時,也應該考慮一下孩子的身體健康(這裏的健康指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等到孩子的健康出了問題,才認識到“健康是最重要的”,往往爲時已晚了。

學習、成績、家庭問題成學校恐怖症主因

成績好的學生也會患病 據臨牀統計,三分之二以上“學校恐怖症”患者的家長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且不單成績差、淘氣、常被老師批評的學生才怕去上學,學習成績很好的孩子一樣會得“學校恐怖症”。 12歲的小玉在學校的成績很好,深得老師賞識。在患化膿性扁桃體炎打了一個星期的吊針後,小玉不願意上學了。 心理醫生在和她的接觸中,發現她是個敏感而要強的孩子,追求完美,原來小玉是擔心自己落了一週的課成績會跟不上,也擔心自己的好朋友會和自己疏遠了。這種困擾已經造成了她的情緒障礙,影響了她的認知和判斷,導致行爲的退縮,即使事情並沒有她想的那麼糟糕,她在潛意識中認爲只有遠離學校環境,才能減緩自己的情緒問題。 查醫生分析說,小玉的“完美主義”是她患上“學校恐怖症”的原因之一。 50%患兒家庭有問題 查醫生介紹說,學校恐怖症的基礎是生物學因素,但多是由環境因素誘發的,比如同伴關係不佳或學校老師的批評,家庭也是個重要因素,50%的“學校恐怖症”患者家庭中存在問題,如父母關係不佳、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或疏遠、父母個性不健全等。 父母間的矛盾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更不能利用孩子;同時醫生建議他的爸爸,要改善親子關係,加強和孩子的溝通與交流。 治療一月可返校 “學校恐怖症”治療的開展需要醫生、學校、家長和小朋友的共同配合,如果孩子在學校受過同學欺侮,醫生會建議老師干預同學停止欺侮,設法爲孩子換一個班級甚至是轉學。查醫生特別強調,孩子轉班轉學並非是歸咎於老師,只是一種治療手段,可以使孩子離開已經產生了心理陰影的環境。 家長也應改變家庭裏不良的親子關係和養育方式,以及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家長和老師應認識到,“學校恐怖症”不同於一般的裝病逃學,理解孩子的情緒問題不是裝出來的,不應對孩子呵斥打罵,而應盡力以合理手段解決孩子的實際困難。 查醫生提醒說,一旦診斷孩子患有“學校恐怖症”後,家長應儘早帶孩子接受心理治療,不要拖,治療越及時效果越好,以免患兒長期不去學校,荒廢了學業。 大部分孩子接受治療1個月後焦慮恐怖情緒明顯減輕,大多可順利返學,但要達到情緒和軀體症狀完全消除及良好的適應狀態則需3至6個月的心理治療。

三個年齡段最高發

長期關注這一疾病的查彩慧醫生介紹,“學校恐怖症”的三個發病年齡高峯分別在5-7歲、11-12歲和14歲的青春期。 5-7歲的孩子剛進入小學,年齡還小,自然喜歡與親近的人呆在一起,進入陌生的環境後受分離性焦慮的影響易患“學校恐怖症”;而11-12歲的孩子可能與面臨升學的壓力、學習任務加重和人際關係的不良有關;14歲的孩子與青春期發育而致情緒波動有關。查醫生說,11歲的孩子開始進入青春前期,經歷自我意識的第二次高漲,這個階段的孩子會獨自完成很多事情,尤其在人際關係方面,更樂於認同夥伴而非父母,因此情緒上較易受人際關係影響。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