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生活用品 > 天津立法禁止採集人臉識別信息 人臉識別技術有什麼風險

天津立法禁止採集人臉識別信息 人臉識別技術有什麼風險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今人臉識別技術應用非常廣泛了,但是有些時候的應用則讓人覺得不適,近日,天津立法禁止採集人臉識別信息,2021年實施,那麼,人臉識別技術有什麼風險?下面本站小編就來說說。

天津立法禁止採集人臉識別信息

《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12月1日表決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採集自然人信息的,應當經本人同意並約定用途,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天津立法禁止採集人臉識別信息 人臉識別技術有什麼風險

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不得采集自然人的宗教信仰、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識別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採集的其他個人信息。據此,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商會等被禁止採集人臉、指紋、聲音等生物識別信息。

人臉識別技術有什麼風險

毫無疑問,人臉識別技術可以帶來便利性。抓捕逃犯、海關通關、信息錄入、身份識別……

但技術帶來的風險也顯而易見,近日,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牽頭成立專項治理工作組發佈《人臉識別應用公衆調查報告2020》,其中提到,9成受訪者稱“使用過人臉識別技術”;6成受訪者認爲該技術“有濫用趨勢”;3成表示個人隱私或財產安全已因此遭受損失。

天津立法禁止採集人臉識別信息 人臉識別技術有什麼風險 第2張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100款App個人信息收集與隱私政策測評報告》同樣顯示,參與測評的100款App中,10款“涉嫌過度收集個人生物特徵信息”。

人臉等生物特徵是關鍵性的敏感個人信息。郵箱密碼可以定期修改,但是人臉改起來難度可不小。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信安中心測評實驗室副主任何延哲說,如果只採集人臉信息,未獲得關聯身份信息,隱私泄露風險不算大。但“商家”銷售的個人數據中,個人手機號、社交媒體賬號甚至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等數據一併打包在內,就值得警惕了。

在這一領域,目前仍缺乏統一標準規範,數據存儲也缺乏安全保障。用戶對於人臉識別技術安全風險的主要擔憂是,不知道某些場景下人臉信息是如何被收集、存儲和處理的。

最近,圓通快遞內部員工泄露40萬條用戶信息的消息炸了鍋;今年5月,江蘇也破獲一起建設銀行員工販賣用戶信息數據的案件,數據多達5萬餘條,涉及金額2000餘萬元。

這些雖不是人臉信息,但足以警示風險:人臉信息一樣有被泄露的可能,而且一旦泄露,其關聯的平臺註冊信息、銀行卡、個人住址等信息很有可能一併泄露。

考試培訓,技能提升,游泳健身,保健理財,不管什麼推銷電話打進來,一開口總能知道你姓甚名誰;你跟同事在辦公室聊到某產品,隨後便在手機App裏看到廣告;再加上某些企業家“中國人就是喜歡用隱私換便利”的大言不慚言論——種種現象,讓人不免對個人信息安全環境感到擔憂。

天津立法禁止採集人臉識別信息 人臉識別技術有什麼風險 第3張

以上就是有關全部內容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