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物品 > 故事音樂 > 二十八把面發的來歷是什麼 二十八把面發什麼意思

二十八把面發的來歷是什麼 二十八把面發什麼意思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這句過年的兒歌大家耳熟能詳,“把面發”有着期盼來年財運的意思,做麪食也是春節自古以來的習俗之一,二十八把面發什麼意思?來歷是什麼?下面帶來介紹。

二十八把面發的來歷是什麼 二十八把面發什麼意思

二十八把面發的來歷是什麼?

臘月二十七準備了過年要吃的肉類,到了二十八這天,就該準備麪食了。過去,還沒有現代比較方便的發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幾天做好了容易壞,只有發麪不容易壞,於是二十八這天就發麪,準備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

因爲初一到初五期間不能動火蒸饅頭,所以人們習慣在大年二十八、二十九這兩天做主食。由於蒸與爭諧音、炒與吵諧音、炸與炸(四聲)諧音、烙與落諧音,均屬不吉利,所以不少人在年前都要蒸出夠全家吃上一個星期左右的饅頭,這叫隔年吃。

正月裏的傳統習俗是不燒火做飯的。過去沒有發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幾天做好容易壞,只有發麪不易壞,於是這一天就開始發麪,準備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時,這也是因爲舊俗中初一到初五期間不能動火蒸饅頭的緣故。

秉承着傳統的飲食習慣,從“臘月二十八把面發”這天開始,一鍋鍋熱饅頭一屜頂一屜。餡的、棗的、糖的饅頭和油鹽卷,一直到大年除夕纔算告一段落。蒸好的麪食還要“打”上紅點,爲尋常的麪食賦予了靈性。各樣麪點儲存在竹籃或大缸中,放到屋外冷凍,一般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後,甚至吃到出了正月。

二十八把面發的來歷是什麼 二十八把面發什麼意思 第2張

二十八把面發什麼意思?

在過去,還沒有現代比較方便的發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幾天多做好了容易壞,只有發麪不愛壞,於是二十八這天就發麪。

同時,天津有食“隔年陳”的習俗,所謂的“隔年陳”就是除夕之前做出來的食物。因“蒸”與“爭”諧音,被認爲不吉利,所以除夕到正月初五一直不能生火做飯,人們在年前要蒸出全家春節期間的主食。

此外,“發”字也表示富有,“把面發”還有期盼來年財運的意思。

二十八把面發的來歷是什麼 二十八把面發什麼意思 第3張

臘月二十八除了要發麪以外,還要“貼花花”也就是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爲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

到了五代時,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爲後世春聯之濫觴,而題寫於桃符上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便成爲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

後來,隨着造紙術的問世,纔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家家戶戶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寄託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