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物品 > 教育資訊 > 端午節習俗起源是什麼 端午節古詩詞大全

端午節習俗起源是什麼 端午節古詩詞大全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9.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有關端午節習俗起源說法很多,古代不少文人墨客也描寫了許多端午節相關詩詞,那麼,端午節習俗起源是什麼?端午節古詩詞有哪些?接下來本站小編就來說說。

端午節習俗起源是什麼 端午節古詩詞大全

端午節習俗起源是什麼

1、紀念屈原。

屈原投江而死,楚國人都出船汨羅江救他,爲了讓他的身體不被魚蝦侵擾,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投入江中餵食。後來演化成端午節最著名的兩個習俗:“賽龍舟”,“包糉子。”

2、起源於古代吳越民族圖騰祭。

近些年出土的大量文物和考古研究證明,這種說法是比較科學的。古代吳越人民每年的五月五日都要舉行盛大的圖騰祭祀活動,將裝在竹筒中的食物或裹在樹葉裏的食物倒入水中,獻給圖騰神,並划着那刻有龍形的獨木舟在水上取樂,爲圖騰神表演。

3、起源於文字諧音。

五月初五,“五”通“惡”,即“厭惡”的“惡”。《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夏小正》中記:“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認爲重五是死亡之日的傳說也很多。《風俗通》佚文,“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論衡》的作者王充也記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爲“鎮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爲惡日,是普遍現象。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荊楚歲時記》這樣記載:“荊楚人以五月五日並踏百草,採艾以爲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還認爲糉子只不過是一種民間普通食品,龍舟競賽是一種節日活動,最初並不固定在端午舉行。用這些活動和儀式延伸到紀念屈原因爲對忠臣義士的熱愛而慢慢附會,經過千百年的流轉演變,反而通俗流行起來。

端午節習俗起源是什麼 端午節古詩詞大全 第2張

4、源於夏至。

其依據是在《後漢書·禮儀志》中所記載五月五日用“朱索、五色印爲門戶飾”的做法,是兼用夏、商、週三代有關夏至的一些習俗,一直到唐代《歲華紀麗》對端午的解釋仍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夏”,意思是隻有在夏至太陽才能完全合於正陽之位。端午又稱天中節,所以,端午始源應該是夏至。

以上是比較流行,也各有歷史證據的幾種端午節起源的說話,但其中以屈原說最有故事魅力,最能激起我們的愛國情懷,故流傳最廣,也是現在最爲民間接受的說法。

端午節古詩詞大全

《五月五日》

宋代-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峯。

《浣溪沙·端午》

宋代-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端午節習俗起源是什麼 端午節古詩詞大全 第3張

《端午》

清代-孫元衡

五日當庭斫綠瓜,蒲觴聊與酌流霞。

香羅細葛思難到,白海青潮景未斜。

粳稻垂楣同艾葉,扶桑照眼勝榴花。

心知南國音書少,醉聽回帆鼓一撾。

《小重山·端午》

元 舒頔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

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以上就是有關端午節習俗起源是什麼,端午節古詩詞大全的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