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物品 > 教育資訊 > 挑選這些時候教育孩子 會使他們受益匪淺

挑選這些時候教育孩子 會使他們受益匪淺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是不是看到自己的寶貝慢慢的長大,心裏除了欣慰就是對他在外面模仿或者學習到的東西感到不安,擔心孩子會被外面的壞風氣影響,那麼我們選擇在哪些時候教育孩子比較好呢,相信大家的孩子在玩的時候肯定是聽不進去話的,那麼本站小編帶大家學習一下怎麼選擇好時機教育孩子吧。

這些時機很適合教育孩子

挑選這些時候教育孩子 會使他們受益匪淺

不良行爲剛冒頭

事實證明,孩子之所以養成不良習慣,往往與第一次發生這種行爲時,父母沒有進行及時正確教育和指導有很大關係。

孩子一旦犯了大錯或闖了禍,內心往往會產生畏懼感和內疚感。這種時候,他們比平時更能聽得進父母的教導和意見,也容易虛心地接受批評。父母若能抓好這一時機,幫其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進行教育,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時候,孩子還小,很多時候孩子做了錯事,往往主觀上並沒有意識到。孩子存在一些不良舉動,並不是孩子“壞”或不夠好。當自己的孩子被認爲是壞孩子的時候,父母應該做的是,及時發現,並給他們足夠的信任。

在理解和信任的基礎上,選擇最合適的教育方式,告訴孩子這種行爲的危害和後果,相信孩子在失足或犯錯之後,一定能悔過自新。這樣就能在孩子不良行爲剛暫露頭角時,就得到及時糾正。

受挫時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很多困難,挫折。父母抓住這個時機,進行恰當的教育,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拿孩子剛學騎車的時候來說吧。相信很多孩子在剛學騎車時,都會遇到很多困難,把握不準方向、經常摔倒等,這時候,孩子就容易畏難,甚至退縮。

父母在這個時候,一定要有耐心,千萬別說:你怎麼那麼笨,這點事都學不好。這樣不僅起不到教育效果,反而會讓孩子破罐子破摔:反正我就是笨,我就是學不好,那我乾脆就不學了。這樣孩子以後再遇到類似的困難,是不是也會產生同樣的心理?做不好的事情干脆趁早放棄。

正確的做法是,鼓勵孩子。告訴他,你一定行,然後給予孩子適當的幫助。孩子成功了,及時給予表揚。這樣孩子心裏就會有種克服困難的成就感。這對他以後的面對人生的困難,就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成爲他克服學習、生活中種種困難的動力。

取得成績時

生活中,孩子總會取得一定成績,如考試進步了多少名次、被老師表揚、評爲“三好學生”等。這個時候,孩子的情緒都會比較高昂,自信心也會比平常強,家長要善於抓住這個時機,在肯定和鼓勵的基礎上,給孩子提出新的目標和要求,引導孩子乘勢而上。這樣就能把一時的熱情,轉化成持久的動力。

注意,這種時候,孩子也容易因取得成績而引發驕傲自滿情緒。驕傲是成功的大敵,做家長的千萬馬虎不得。許多孩子的學習成績經常大起大落,其原因就是驕傲自滿。因此,家長在表揚孩子取得成績的同時,還應該及時讓孩子懂得“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道理。

另外,當孩子做了好事的時候,如給老人讓座、主動幫媽媽打掃衛生等,一定要給予孩子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孩子做好事常常是無意識的,如果善於把這種無意識引導到有意識,就能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

做客或待客時

很多孩子,在家明明很聽話,可是一旦帶他去做客,就好像變了一個人(有人把這種行爲成爲“人來瘋”)孩子的放任驕蠻,會讓大人覺得很沒面子。這時候,如當着客人的面大聲訓斥孩子,孩子不但不聽,還會故意大哭大鬧,弄得大家都很尷尬。

想讓孩子在別人面前變得聽話、懂禮貌,家長就必須在做客前,就對孩子做相應的指導,或者說:我們來做個約定,如果你做不到的話,以後媽媽再也不帶你去了喲。

待客時,也是孩子學習待人接物禮儀的最佳時機。在家裏即將來客人時,提前告知孩子:寶貝,某某阿姨要來我們家做客咯,要不要做個乖孩子,給阿姨留個好印象?

以這種提前約定的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而且,孩子都有在外人面前表現自己的慾望,抓住孩子的這一心理,及時對孩子進行教育。在做客回來或者客人走後,及時對孩子的表現作出評價。此時,無論是表揚還是懲罰,都將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活中的任何恰當時機

教育孩子的時機,不只是以上的4點。生活中,教育孩子的好時機還有很多,當孩子有崇拜的偶像時、當開完家長會回來時、當孩子經歷失敗時、當孩子享受成功時、當帶孩子一起逛超市時……

只要家長留心發現,原來教育孩子有很多的時機,抓住這些時機,再配上得當的方法,對孩子進行教育,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健康、快樂的成長。

教育孩子講究時機。當然,這也需要家長用心發現、耐心等待,用寬容的心去創造時機……只要時機準確、方法得當,每個孩子都不會讓家長失望!

教育孩子什麼好

挑選這些時候教育孩子 會使他們受益匪淺 第2張

(一)培養他們的愛心

媽媽們有必要向孩子說明親切有禮地待人接物與學業及體育方面出類拔萃同樣的重要。

那些在情感方面得到一定培養的孩子會產生心理學家丹尼爾所說的情感智商,即協調自己與他人需要的能力,這類人有比別人更多的機會在生活中遙遙領先。貝爾實驗室所進行的一系列調查表明:那些成果豐富的工程師並不一定是智商最高的,而是那些能與同事進行良好溝通的工程師。

媽媽通常培養孩子們的交友技巧。

一位朋友說他還是個孩子時,他曾在交友方面遇到困難。當時一位隊友受傷了,這位朋友的媽媽堅持要他打個電話,問問那個男孩感覺怎樣。“媽媽,”這位朋友反對道,“他甚至不知道我是誰。”“他會知道的。”他的媽媽回答道。這個電話標誌着親密友誼的開始。“我的媽媽讓我明白:友誼起源於你對他人所表示的關切而不是要他人對你表示關切”。

(二)多一些表揚和鼓勵

我們都知道表揚能使人創造奇蹟,過多的批評會導致孩子過多的自責,使他們貫於爲了獲得成功而作一些冒險。

表揚也有正確的方法與錯誤的方法。大多數父母在批評孩子時可以細數總總,而在表揚時卻言語含糊──“你是個了不起的孩子”這種評價會使片刻的光彩頓然消逝。因此表楊應具體些,與其說“你很勇敢”不如說“我爲你摔倒了以後仍然爬上車而感到自豪。”這樣明確地說明了爲什麼這種行爲值得表揚。

每個人都有一個“要害區”,這個區域一旦受到表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爲媽媽,你可能比誰都瞭解對於你的孩子來說什麼是重要的──可能是音樂、體育或某一課程,如果你不瞭解,問一問沒什麼不對。

其次,由於孩子們一時間內只能吸收那麼多的表揚,因此小量而頻繁地給予一些表揚。一分鐘一百次鼓勵勝過一次作一百分鐘的表揚。

(三)談論“禁忌”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危險的世界裏。在這個世界裏,孩子們放眼接觸到的盡是毒品、酒精與性。一些媽媽擔心談論諸如此類的禁忌行爲是在鼓勵他們這麼做。 但事實正好相反,調查發現:那些與父母作過坦誠交談的孩子更不易涉及毒品與酗酒。

媽媽們尤其可以有技巧地與孩子們談論這些敏感的話題。首先,讓你自己對這些現象有所瞭解,而後詢問你的孩子他們所知道的。六、七歲大的孩子可能是在操場上聽到這類事或在電視上看到這類事。指出你與他們談論這類事是爲了讓他們瞭解其危險性,而不是不信任他們,讓他們明白你願意回答任何問題或與他們談論他們的煩惱

(四)將界限適當放寬

孩子們需要得到無條件的愛,這樣自尊自愛的種子纔會得以生長。這種無條件的愛並不意味着你不設定任何界限,設定界限是向孩子們顯示他對你來說很重要。當一個孩子越界時,向他們說明你對這種行爲而不是他們本身感到失望。

隨着孩子的成長,界限自然要放寬些。尤其是男孩子,他們想與他們的媽媽保持一定的距離。心理學家埃文索-貝斯索曾描寫道:男孩子們第一次碰到玩具卡車時,心裏就響起車子開動的轟鳴聲,這是與生俱來的,他們想冒險並表現他們所見過的男子漢的力量。隨着男孩子的長大,他們的界限也應適當地放寬些,作母親的既不要感到自己被拋棄了,也不要感到自己很懦弱。

媽媽是孩子們巨大的鼓勵之源。心理學家埃頓-萃絲在調查了250個學齡兒童後發現:近一半的孩子更想獲得一份媽媽而不是父親的工作。其中一個原因,貝斯索推測道:孩子們更想了解他們媽媽所做的事並想參觀他們媽媽的工作地。

(五)指明方向

孩子們需要一個道德指南針。這意味着不僅在重大問題上灌輸是非觀,而且在日常瑣事上灌輸是非觀。

一位媽媽看到她五歲大的兒子騎着他的朋友──鄰居七歲大男孩的車子。 “湯姆不用這輛車,”他兒子說,“他在學校。”他認爲自己這麼做沒什麼不對,因爲他的朋友不會介意。但這位媽媽堅持讓他的兒子把車子送回去:“在沒有徵得他人同意下使用他人的財物是不對的。”

當一位媽媽對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正直、忠誠給予足夠的重視,她們就爲孩子樹立了一個價值體系,這將成爲孩子的無價之寶。最好的道德指南是媽媽自身的行爲,如果媽媽自身逃避責任,無視他人的權利或食言,她的孩子就失去了行爲的嚮導。

你也許不希望聽到這類話:“可是,媽媽,你就是這麼做的。”

(六)與孩子一起玩耍

在短時間內,媽媽們通常關注所謂重要的事──捕捉孩子們的情況,輔導功課。然而在我們這個生活節奏緊張的社會裏,孩子們渴望的不僅僅是這些,他們更希望與媽媽一起共度美好時光。

這並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僅需擁有一種嬉耍的態度,一種願意把做功課的時間變成嬉戲或把做家務轉化爲遊戲的態度。

一位朋友允許她的孩子們與他們的朋友在廚房打鬧,玩具、顏料與泥土不時地飛落到食物裏。幾年以後,她上大學的兒子帶了一位老朋友回家吃飯。“我總想能來你們家實在太好了,”那位朋友說,“我們曾在這裏擁有歡聲笑語──湯裏也飄落着玩具。”

對幼兒進行早期教育的好處

挑選這些時候教育孩子 會使他們受益匪淺 第3張

德國幼兒早期教育家威特說:“對孩子的教育開始得那麼早也不會過頭”。目前國內外多數專家認爲,幼兒早期教育重點是指3到5歲前的教育。對幼兒進行早期教育究竟有哪些好處呢?

幼兒期是人生智力發展的關鍵期,抓緊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學習效果。例如有人認爲,幼兒在2-3歲期間是學習口頭語言的最佳年齡;外語學習最遲也不能超過4-5歲,因爲在這時幼兒學習外語不會與本國語言相混淆;5-5歲半則是掌握數概念的最佳年齡;6歲是發展大小、方位知覺最佳年齡。美國芝加哥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1964年出版了《人類特性的穩定與變化》一書,提出了有名的智力發展的假設:5歲前是兒童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

人的智力或心理是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日本學者木村久一認爲,兒童的潛在能力遵循着一種遞減規律。即生下來具有100分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一出生就進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爲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從5歲開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爲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從10歲開始教育,就只能成爲具有60分能力的人。

早期教育能促進大腦的發育。一些家長擔心,對孩子實施早期教育,會累壞孩子的大腦,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一些研究者曾經用動物的大腦和生化的變化。事實說明,早期豐富的環境刺激與學習機會不但不會傷害大腦的發育,而且還會促進大腦的發育。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