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物品 > 教育資訊 > 培養孩子早說話有哪些好處 孩子說話應該怎麼教學得快

培養孩子早說話有哪些好處 孩子說話應該怎麼教學得快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學說話什麼時候比較好,孩子早點學會說話有什麼好處,怎麼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呢,相信大家看着自己的寶寶慢慢的就會說話了一定會有一種幸福感,那麼孩子什麼時候會說話會比較好呢,本站小編具體的來說說。

孩子語言成長表

培養孩子早說話有哪些好處 孩子說話應該怎麼教學得快

月齡

正常語言發育

新生兒

能哭叫,會用哭聲來表達飢餓和疼痛; 所反映出來的哭叫聲在音響度、時間、音調上有所差別,媽媽常能區別出其中的不同。

2個月

發出和諧的喉音如“啊、咿、吳”。

3個月

咿呀發音; 朝發出聲音的方向扭頭。

4個月

開始模範一些聲音; 大聲發笑,聽到媽媽的聲音會微笑。

5個月

能喃喃地發出單調音節。

6個月

能發出單音“媽”“爸”; 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 開始對“不”有反應。

7個月

能發出“爸爸”、“媽媽”等複音; 通過音調辨認感情; 對聲音有反應時發出聲音; 利用聲音表達喜悅和不高興; 開始一連串音節的咿呀學語。

8個月

能重複大人所發的簡單音節; 能發出雙字重音“媽媽”、“爸爸”,但無意識。

9個月

能聽懂“再見、把手給我”等詞句。

10-11個月

能用很多單詞表示各種意識。

12個 月

能叫出物品的名字,如牙、眼、燈、碗; 1歲時纔會叫“媽媽”、“爸爸”,對說話的注意力日益增強; 能聽懂大人的吩咐,對簡單的語言要求做出反應; 對“不”字有反應; 能利用簡單的姿勢例如搖頭代替“不”; 開始反射性咿呀學語。

15個月

能說出自己的名字。

18個月

能認識和指出身體各部分的名稱; 能講2-3個字的詞組; 能認識和指出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辨認出熟悉的人和物體; 能說出幾個單獨的詞; 能用代名詞你、我等; 說話時反覆使用熟悉的單詞。

2歲

會用2-3字組成的句子; 在2歲末聽到某個物體或圖畫的名字時,能指認; 能聽懂簡單的命令。

說話早的優勢

如果孩子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事情的經過,這樣能夠表達自己的意願。

這其實就給他帶來了一種「先發優勢」:因爲他掌握了能跟大人溝通的語言能力,他自然可以得到更多的資源以解決問題。

這種「先發優勢」繼而帶來的好處是,孩子更自信了,願意去嘗試更多的事物;再長大一些,上學了之後,也會得到更多的資源和機會;孩子也更容易培養出領導力和更廣的知識面。

培養孩子早說話有哪些好處 孩子說話應該怎麼教學得快 第2張

怎麼培養孩子語言能力

孩子一出生就在學,透過感官感受環境中的每個信息,語言教育不是等孩子會說話纔開始,尤其是語言學習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以豐富詞彙量與表達力,因此,創造一個多元的語言環境很重要。

原則1.多跟孩子對話

一個語言表達能力佳、願意開口說話的孩子,通常有個樂於表達的照顧者。照顧者運用愈多口語與孩子互動,不但讓他理解語言的運用方式與功能,更可提升其語言能力,讓他不斷串連字詞語言關係。提醒爸媽,和孩子說話時,速度要放慢,適時重複或在重要字句加重語音。她認爲,大量閱讀是增加詞彙很好的方式,不妨每天抽段時間和孩子一起讀一本書。她提醒,爲孩子讀書甚至從嬰兒期就可以開始了,別以爲寶寶根本沒在聽,只要你說,他就會吸收。

培養孩子早說話有哪些好處 孩子說話應該怎麼教學得快 第3張

原則2.在生活情境中學習

語言的學習要有效果,就必須落實於生活情境中,最簡便也最好的方式,是爸媽在做任何事時,一邊做一邊說明自己在做什麼:「來,媽媽幫你換尿布,你先躺下來,把褲子脫下來……」或是「媽媽要煮飯囉。先用量米杯量3杯米……用水把米洗乾淨…放到電鍋煮。」孩子除了吸受大量生活情境的詞彙外,也學習語言的表達方式,甚至,也透過語言瞭解煮飯的過程。有時候,你會看見寶寶獨自拿着小盒子,喃喃自語地假裝自己在煮飯,就是他在練習說你說過的話。另外,爸媽展現對語言的興趣和多元使用語言很重要。

原則3.鼓勵孩子重述生活經驗

讓孩子經常講述發生在身邊,或者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讓孩子練習從單詞的使用到句子的表達,不僅能培養幼兒語言能力,也能建立他的自信心。孩子說話時可能斷斷續續,也很難說得完整,爸媽要有耐心,不要心急,適時在孩子不知如何表達時,稍加提醒,但不要搶着把話說完,而剝奪了他練習的機會。

原則4.多聽‧多看‧多體驗

孩子的所見、所聞、所觸摸的各種體驗均可促進孩子語言的發展。爸媽要多帶孩子出去玩,爲孩子讀童話和圖畫書。豐富的感官經驗,讓他易於將生活發生的事與書本情境連接,語言內容自然更豐富。知道如何談自己實際看到的、感受到的事情並體會其快樂性,求知的好奇心也得到了發展。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