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物品 > 性格養成 > 怎麼看待得抑鬱症的孩子 孩子抑鬱症怎麼調理

怎麼看待得抑鬱症的孩子 孩子抑鬱症怎麼調理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有抑鬱症是什麼樣的,大多數人對抑鬱症不是很瞭解,而且對於抑鬱症會有一些偏見,那麼怎麼幫助有抑鬱症的孩子呢,本站小編就來說說吧。

怎麼看待得抑鬱症的孩子 孩子抑鬱症怎麼調理

一位爸爸在談自己那看起來“不可理喻”的女兒,學習成績雖然好,但不愛運動,照顧妹妹也不達標,稍微被批評兩句就發脾氣,後來被醫院查出了抑鬱症後,他覺得得病是因爲女兒意志力太薄弱,而自己纔是受害者,因爲付出的都打了水漂。最後爸爸提出自己的期望,女兒要多體諒父親,早點好起來。

這位爸爸的疑問,字裏行間透着一股“無辜”,我都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了,所有的筆墨都用來描述女兒的“不體諒”和父親的想法,而對女兒的病情和真實想法一帶而過。真的很想吐糟,要是我是他女兒,我早抑鬱了!

事實上,這樣的事情並不是先例,就在一個月前,一個年僅九歲的孩子因爲父母期待過高而患抑鬱症。

根據醫生的介紹,抑鬱症中的兒童患者和青少年患者的數量,在近年來呈現高發趨勢。而大多數孩子的父母們,並沒有重視起來。

也許是因爲自身對抑鬱症的瞭解不多所以對孩子缺乏感同身受,覺得孩子小題大作,比如這位“無辜”的爸爸,也許是因爲太過於關注孩子的成績無形中給了孩子太多壓力,漠視了其他維度的成長,但無論是哪種原因,兒童抑鬱症這個話題,都值得重視起來。

關於抑鬱症的“有色”眼鏡

怎麼看待得抑鬱症的孩子 孩子抑鬱症怎麼調理 第2張

在網絡上,隨便一搜抑鬱症,都不難發現各種論調,某心理研究機構總結了人們對於抑鬱症的幾種偏見如下:

社會對心理疾病的刻板印象- “心理疾病不存在的,人家患癌症的都沒你這麼能bibi。”

社會及外界對心理疾病偏見- “抑鬱什麼的,其實就是不夠堅強,忍忍不就好了?”

外界的歧視- “別靠近ta,那人一言不合就輕生!”

大都無一例外的像這位父親一樣,對抑鬱症還沒有去深入瞭解,就先入爲主有了自己的主觀判斷。

所以首先要搞明白,抑鬱症確實是小題大作嗎?真的不值得我們去同情嗎?

抑鬱症,簡單來講,就是心境的持續低落,感覺生命的活力被抽走,幹什麼都提不起勁頭兒來。可能在平常人看起來很簡單的事情,抑鬱症患者好費巨大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做好,因爲他們全部的心理能量,都用來和自己做鬥爭了。

根據心理學家表述,抑鬱症就好似體內產生了黑洞,能量都憑空消失了,新的能量產生又會在一瞬間消失殆盡。

聽起來匪夷所思是不是?這究竟有多痛苦?

今年年初,一位女孩在峨眉跳崖,在她的遺書裏,第一句話就是“我得了一種病,叫抑鬱症”,她的老師曾經回憶到,說她經常“坐着發呆,一動不動,眼神空洞”。

雖然不至於所有的抑鬱症兒童都像這般極端,但是大多數的孩子每日感受到的都是精神的睏倦,對人生的絕望和對外界的敵意。而且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8年曾經發布的報告稱,抑鬱症已經成爲了兒童及青少年常見的心理疾病。因爲地區差異,抑鬱症在兒童及青少年中的流行率約有8%~12%。也就是說,大約每十個孩子,就有一個有可能患有抑鬱症。

那抑鬱症的成因是什麼?根據現代醫學研究,雖然抑鬱症有先天遺傳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因爲成長於不良的家庭關係和家庭環境。

這在大多數人看起來或許難以理解,但你要知道,所有的理解,都是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之上。就像我們都知道,得了癌症的患者要遭受化療,阿爾茨海默症患者會漸漸丟失自己的記憶,這究竟有多痛苦?我們沒法感同身受。

所以與其糾結於“理解”的層面,不如想想實際可行的辦法。

如何幫助抑鬱症的孩子

怎麼看待得抑鬱症的孩子 孩子抑鬱症怎麼調理 第3張

鑑於這位父親的表現是比較典型的應對方式,就以此爲例,來談談如何幫助他的女兒。

首先,這位父親需要放下自己的過激行爲。

這位父親對女兒做出的行爲如下:

“罵女兒偷懶不運動”

“女兒在屋裏哭,把門砸了”

“抱怨女兒不去照顧妹妹”

通過這些行爲,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受到的家庭支持是非常少的。什麼是家庭支持?就是在自己家庭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體驗和滿足程度。顯然,這位父親並沒有給到,而且還非常過激。

根據調查研究,兒童生活中遭遇的負面事件是患抑鬱症的應激源。我們很難知道女兒遭遇了什麼重大的負面事件,但孩子已經處於應激狀態了,就像一隻受驚的小兔子,這時候又是“砸門”又是“謾罵”,對孩子來講,無異於雪上加霜,只會讓她遭受更大的驚嚇。

如果父親不知道自己具體能做些什麼,但是至少,請先放下自己的過激行爲。

其次,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兒童抑鬱症,和成年人的抑鬱症有個顯著的不同,就是兒童抑鬱症有較少的語言表達,更多的是一些隱匿的症狀。其實也就告訴大人,千萬別太“自我”了,孩子們需要被“看見”。

而這位父親滿篇都在談自己的想法:

“讓女兒跑步,是爲了她好”

“向心理醫生告狀,害的自己被說教”

“這個家遲早要被女兒拆散……我花了很多錢,爲什麼不能體諒我……”

相對應的,我大膽揣測一下女兒聽到這些話語時,心理的想法:

“每天精神疲憊,整個人都被耗幹了,哪裏還跑到動……”

“跟爸媽是兩個世界的人,只有心理醫生可以理解我,傾訴一下好放鬆”

“我壓抑了這麼久,病情到今天才被發現,自己還沒來得及委屈就從天而降一口‘要拆家’的大鍋讓我背……”

唉,父不知女,女不知父,這莫不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你希望孩子變好,難道不知道,這世界上能讓孩子前進的最大動力,莫過於愛?

孩子已經病成這樣了,這時候應該是父親向孩子前進,而不是反過來而行之。這位父親現在最迫切做的是放下“自我”,去和女兒聊一聊:

每一件在我看起來天經地義的事情,你是怎麼想的?

爸爸在這些事情上的處理方式,帶給了你怎麼樣的感受?

你希望接下來怎麼做,需要爸爸的幫忙嗎?

事出反常必有妖。心理學家張怡筠博士曾經說過,孩子的每一個“非正常”表現的背後都有一個正當的理由。他們可能是在宣泄精神或身體上的創傷所引起的負面情緒,也可能是在呼喚父母的關注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宣泄。

通過和女兒的交流,可以幫助這位父親找到孩子表達背後隱藏的需求,需求清楚了,疾病的病因就找到了,纔能有針對性的改善。

最後,就是接納女兒的內疚感和自己的羞恥感。

大多數抑鬱症兒童的現實是,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一提到抑鬱症都會有明顯的負面情緒。

大人會有“羞恥感”,自己的孩子被診斷爲抑鬱症,這是一件多麼丟臉的事情;相應地,孩子會有“內疚感”,是不是自己哪裏做的不好,又給家人添麻煩了!

而“羞恥感”最容易讓人產生逃避傾向,因爲這樣的情緒難以承受,所以他們會下意識的選擇相信是孩子意志力太薄弱了或者太矯情。從爸爸的敘述中可以看出,女兒成績不錯,還承擔着一定的家務事,是個懂事的孩子。要知道,這種懂事的孩子一旦患上抑鬱症,可能內疚感會更嚴重。

所以父親可以告訴自己:抑鬱症就是心靈的“感冒”,很多人都會得,別人不說不代表不存在。女兒現在已經發現確診了,只需要配合醫生治療就行。

父親也最需要提點自己的女兒,適當的向“外”歸因:這是你沒法控制的事情,如同生老病死,每個人都無法保證一生順遂,我們的家庭環境也許或有不足,我們一起來改善。

以上是我能想到的,這位父親立即就能去做的當下應對之策。也適用於所有家有抑鬱症兒童的不知所措的父母。

最後的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旦發現孩子疑似抑鬱症,一定要求助專業的心理醫生。因爲抑鬱症的診療與康復是很漫長的,甚至要服用精神類藥物,絕非這裏三言兩語就能解決。只有專業受訓的心理醫生,可以幫助孩子實現最佳的療效。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