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物品 > 行爲習慣 > 古代打仗時士兵爲什麼不會裝死 古代打仗裝死有用嗎

古代打仗時士兵爲什麼不會裝死 古代打仗裝死有用嗎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2.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打仗是很殘酷的事情,死傷更是常見,很多人就發散思維想,那麼多的人打仗時士兵裝死是不是會逃過一劫,那麼,古代打仗時士兵爲什麼不會裝死?古代打仗裝死有用嗎?下面本站小編就帶來介紹。

古代打仗時士兵爲什麼不會裝死 古代打仗裝死有用嗎

古代打仗時士兵爲什麼不會裝死

古代的戰場上是有嚴格的紀律和管理的。士兵們都是按照軍隊的編制和陣型來作戰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任務,不能隨意離開或者脫離隊伍。如果有人在戰鬥中倒下裝死,很容易被自己人發現,這樣就會被視爲逃兵或者膽怯者,受到嚴厲的懲罰。比如,在秦漢時期,逃兵或者膽怯者會被斬首示衆;在宋朝時期,逃兵或者膽怯者會被割鼻或者割耳;在明朝時期,逃兵或者膽怯者會被砍斷腳趾或者手指。這些懲罰都是非常殘忍和嚴酷的,所以士兵們寧願冒着生命危險向前衝鋒,也不敢在戰場上裝死。

古代打仗時士兵爲什麼不會裝死 古代打仗裝死有用嗎 第2張

古代打仗裝死有用嗎

古代打仗裝死來逃命,真的很難,小概率事件。

戰後是要打掃戰場的,被發現後自然要被補刀。

戰後論功行賞,人頭數是重要領賞標準,裝死的話也可能與真死人一起收了人頭。

以明朝首功(人頭功)爲例:一人擒/斬一名/顆,升一級,至三名/顆升三級;二人共擒/斬一名/顆,爲首升一級,至三名/顆升三級。人頭都是明碼標價的。

祖承訓憑以“7顆人頭”爲代表的軍功在關寧遼軍中加官晉秩,更爲“寧遠祖氏”的發跡立下了汗馬功勞

據《寧遠衛選簿》記載:祖承訓,隆慶三年(1569年)鎮靜堡斬首一顆,升小旗;大清堡斬首一顆,五年(1571年),升總旗;六年(1572年),遼陽斬首一顆,萬曆二年(1574),升試百戶;撫順東州斬首一顆,四年(1576年),大興堡斬首一顆,五年(1577年),升副千戶;六年(1578年),丁字堡斬首一顆,七年(1579年),升正千戶;紅土城斬首一顆,九年(1581),升指揮僉事。

另外,爲防瘟疫,戰場上的屍體【尤其是敗方屍體】往往會集中處理掉,多是集體掩埋,也有焚燒的,但不多,這是躲過收人頭後另一個難關。

古代打仗時士兵爲什麼不會裝死 古代打仗裝死有用嗎 第3張

再者,勝者頭頭想耀武揚威,玩一把京觀的話,完,人頭還是得捐出去,

張岱《夜航船》

京觀:京,謂高丘也;觀,闕型也。古人殺賊,戰捷陳屍,必築京觀,以爲藏屍之地。古之戰場所在有之。

公元184年,漢軍在在曲陽打敗張角的弟弟張樑,皇埔嵩帶着漢軍全殲10萬黃巾軍,斬殺3萬多人,俘虜6萬多人,“黃巾之亂”一戰平定。在戰後,皇埔嵩爲了一勞永逸解決流民,居然下令屠殺俘虜,並將10萬黃巾軍的屍體拿來修建“京觀”。

如果這些都躲過去了,纔有可能撿回一條命,這種主角光環,在史書中也是寥寥無幾,像李廣、劉備這種命硬之人才敢玩的招數

以上就是有關全部內容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