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物品 > 行爲習慣 > 考場上有哪些迷惑的行爲 考試時的迷惑行爲大賞

考場上有哪些迷惑的行爲 考試時的迷惑行爲大賞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考場本應該是嚴肅認真的場所,但是由於一些奇葩,迷惑行爲也是充滿樂趣,學生時代的我們或許都經歷過,考試時爲了答題想出了各種辦法,一起來吐槽下吧 ,考場上有哪些迷惑的行爲?下面帶來介紹。

考場上有哪些迷惑的行爲?

1、答案與現實不符

2、猜不透大家的答題速度,自己纔剛開始,有人已經翻頁了。

3、只有自己的草稿紙夠用

4、別人的答題方式,各種輔助工具

5、改過的答案都是錯的。

考場上有哪些迷惑的行爲 考試時的迷惑行爲大賞

6、在考場上被歌曲洗腦

7、算出答案沒有選項

8、哪個不會考哪個

9、塗完卡後發現還剩一個

10、英語完形填空不在一頁

11、這題講過依然不會做

12、模糊的記得這些題目老師好像講過 但清楚的記得自己沒聽。

考場上有哪些迷惑的行爲 考試時的迷惑行爲大賞 第2張

13、不管改了多少遍總能準確的選擇錯誤答案

14、我考試的草稿紙永遠能夠剩下很多空白!!別人不夠用,服了

15、可能做着做着睡着了

16、語文考試還剩半小時作文還沒開始寫

17、語文考試的古詩詞填空,整首詩都背下來了,就空那句忘了

18、自己認真做的選擇題,對答案發現還不如全選c對的多。

19、答題卡填到最後發現多了一個空

20、信心滿滿的寫了一個“解”,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考場上有哪些迷惑的行爲 考試時的迷惑行爲大賞 第3張

21、用了半個小時算出來的答案,竟然不在四個選項當中,這是何等的、

22、在考場上越緊張,想起來的歌詞就越多

23、模糊的記得這些題目老師好像講過,但清楚的記得自己沒聽

24、英語完形填空的文章和題目剛好沒有印在同一頁上。

考試答題技巧

自我暗示,消除焦慮

考試一旦怯場,面對試題就會頭腦空空,平時熟悉的公式、定理回憶起來也變得困難,注意力不能集中,等到心情平靜下來,已浪費了許多時間,看到許多未做的題目,則會再次緊張,形成惡性循環。這時要迅速進行心理調節,使自己快速進入正常應考狀態,可採用以下兩種方法調節焦慮情緒:

①自我暗示法。用平時自己考試中曾有優異成績來不斷暗示自己:我是考生中的佼佼者;我一定能考得理想的成績;我雖然有困難的題目,但別人不會做的題目也很多。

②決戰決勝法。視考場爲考試的大敵,用過去因怯場而失敗的教訓鞭策自己決戰決勝。

整體瀏覽,瞭解卷情

拿到試卷後,在規定的地方寫好姓名和准考證號後,先對試卷進行整體感知,看看這份試卷共多少頁、總題量是多少、分哪幾大部分、有哪幾種題型。這樣不僅可以要防止試卷錯誤,儘早調換,避免不必要的損失;而且通過對全卷做一個整體把握,能儘早定下作戰方案。重要的是初步瞭解下試卷的難易度,以便自己合理安排答題時間,避免會做的沒有做,不會做的卻浪費了時間的情況出現。

兩先兩後,合理安排

試卷的難易、生熟、佔分高低大體心中有數了,情緒也穩定了,此時大腦裏的思維狀態由啓動階段進入亢奮階段。只要聽到鈴聲一響就可開始答題了。解題應注意“兩先兩後”的安排:

①先易後難。一般來說,一份成功的試卷,它上面的題目的排列應是由易到難的,但這是命題者的主觀願望,具體情況卻因人而異。同樣一個題目,對他人來說是難的,對自己來說也許是容易的,所以當被一個題目卡住時就產生這樣的念頭,“這個題目做不出,下面的題目更別提了。”事實情況往往是:下面一個題目反而容易!由此,不可拘泥於從前往後的順序,根據情況可以先繞開那些難攻的堡壘,等容易題解答完,再集中火力攻克之。

②先熟後生。通覽全卷後,考生會看到較多的駕輕就熟的題目,也可能看到一些生題或新型題,對前者——熟悉的內容可以採取先答的方式。萬一哪個題目偏難,也不要驚慌失措,而要冷靜思考,變生爲熟,想一想能不能把所謂的生題化解爲若干個熟悉的小問題,或轉化爲熟悉的題型。總之要記住一句名言:“我易人易,我不大意;我難人難,我不畏難”。

一慢一快,慢中求快

一慢一快,指的是審題要慢要細,做題要快。題目本身是解題方法、技巧的信息源,特別是每卷必有的選擇題中的題幹中有許多解答該題的規定性。例如:選出完全正確的一項還是錯誤的一項,選一項還是兩項等,這些一定要在讀題時耐心地把它們讀透,弄清要求,否則是在做無用功。考卷大多是容易的,在大家容易的情況下就看誰更細心,而細心最主要的就是審題時要慢。

當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後,答題時速度應快。做到這一點可從兩方面入手:

一、書寫速度應快,不慢慢吞吞。

二、書寫的內容要簡明扼要,不拖泥帶水,嚕嗦重複,儘量寫出得分點就行了。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請大家繼續關注。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