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物品 > 行爲習慣 > 孩子以後孝不孝順 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孩子以後孝不孝順 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老人總是喜歡說養兒防老,雖然自己也尚且年輕,但是孩子慢慢的長大,也會想到自己老了孩子會不會孝順自己呢,會不會常回家看看,總有些孩子會在小時候做出一些出乎自己意料之外的事情,讓自己十分的驚喜,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這些情況孩子長大一定是孝順寶寶。

這些情況孩子長大一定會很孝順

孩子以後孝不孝順 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毫不掩飾對媽媽的愛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是他們的偶像,是他們的模仿的對象。

當媽媽做好一份香噴噴的餅乾,或是一頓美味的飯菜,孩子們就會馬上送上一個香吻,說一句“媽媽你好棒啊”、“我最愛你了”、“媽媽你辛苦了”……

這些都是孩子向我們表示愛意的體現,如果家長能夠及時給予孩子迴應,例如說聲“寶貝,媽媽也愛你”,對孩子的性格養成也是很有幫助的哦。

媽媽生病,立馬變貼心小棉襖

別以爲孩子只會在大人面前撒嬌,不懂得心疼大人。當媽媽發燒生病,孩子比誰都着急。如果你說一句“想喝水”,孩子會立馬幫你倒水,然後還不忘時刻叮囑你記得吃藥,簡直就是個小大人。

雖然孩子照顧人的力量有限,但他們愛媽媽的心卻是無限的。這樣的孩子從小就懂得孝順,懂得照顧長輩,長大後必然是個孝順孩子。

好吃的總想留着給媽媽

記得《爸爸去哪兒》第3季裏,有一幕很讓人感動的場景。當時孩子們都分得了糖葫蘆,立馬打開就吃了,而阿拉蕾卻說想要兩隻,一隻自己吃,一隻帶給媽媽。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看到好吃的就想張嘴,看到好玩的就邁不開腿,這是天性。但誰能想到,孩子在這種誘惑下還記着給媽媽留一份呢?不過是因爲,自己想要和媽媽分享最愛的東西,共享快樂。

小時候,在零食麪前都能想到媽媽的孩子,長大後還能不疼媽媽嗎?

我的媽媽最漂亮

“情人眼裏出西施,孩子眼裏只有媽”。

每次帶孩子出門,總有親朋好友問孩子:“你覺得阿姨漂亮還是媽媽漂亮啊?”不管你拿糖果還是餅乾誘惑孩子,他們的答案一律都是“媽媽最漂亮!”

或許你長相平平,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成就,可在孩子眼裏,你就是最好的。因爲是你給了他擁抱,給了他愛,所以你在他心中是最美。

不準任何人欺負媽媽,爸爸也不行

家庭中多多少少都會存在一些小矛盾,因此爸爸媽媽必不可免的會吵架,嚴重的時候也會動手。

這時候,孩子會和你統一戰線,共同面對外面的敵人。就算是老爸,孩子也不會客氣的哦。畢竟孩子是媽媽們手把手帶大的,不僅有生養之恩,還有哺育之勞,孩子和媽媽的感情理所當然的超越所有人。

不管怎麼罵他,還是媽媽最親

看到孩子調皮搗亂,將家裏弄的雞飛狗跳,媽媽就氣不打一處來,少不了要將孩子狠狠罵一頓。

挨批後,孩子會一邊哭一邊不搭理你,可過不了幾分鐘,他就會來到你跟前,對你說“媽媽,別生氣。”

不是孩子沒有脾氣,而是他沒有將你的批評放心上,你是他最重要的人,所以他對你的愛沒有底線。

總想幫你做家務

每次做飯的時候,孩子總是在旁邊繞來繞去,怎麼說都支不走。有次實在看不過去了,說了聲,“幫媽媽拿個盤子好嗎?”一說完,孩子立馬就高興地跑去拿了。

這才意識到,孩子們是渴望幫媽媽做些什麼,讓媽媽不那麼辛苦。雖然有時候他們都是越幫越忙,但看着這個小樣子心裏卻暖暖的。

能力多少不重要,但有顆心疼媽媽的心卻是難能可貴的!這種從內心裏愛父母的孩子,長大不會太差,很孝順的!

當我們一直在強調孩子學習成績的時候,卻沒有發現,孩子有一顆孝順父母的赤子之心是多麼的難得!

可能有的人會想,怎麼都是說媽媽的呢,媽媽在家能看出一個孩子的情商,爸爸相當於孩子的信仰和智商。

怎麼讓孩子懂孝

孩子以後孝不孝順 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第2張

1. “孝”是一切品行的道德根本

古語說的好:“百善孝爲先。”

一個不孝順父母,不供養父母、不尊敬父母的人,他不可能是個好人!

每次看到棄養老人、虐待老人的新聞,我心疼老人的同時,也會在心裏暗罵他的子女:“王八蛋,連父母都不要,肯定不是什麼好東西!”

我們一直努力地教育孩子,要善良、要助人爲樂、要堅強、要獨立.....若忽略了“孝順”這個道德基礎,以上的種種品行都只是空中樓閣。

2. 只要愛他,他長大了自然會孝順?

那可不一定

這也是那篇文章裏的一個觀點,但我並不認同。

少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不孝順父母的孩子並不少見。爲什麼?

說到底,孩子的孝順,根源於他們對父母的感恩。愛孩子是一回事,教會他懂得感恩是另外一回事。

雖說,來到人世不是孩子的本意,但父母勞心勞力地把他養大確是不爭的事實。

父母的愛可以無私、可以不求回報,但孩子必須學會感恩。

一個不知道感恩父母的人,他也會把老婆(老公)的愛與付出視爲理所應當,朋友、同事的幫助視爲天經地義。

久而久之,他會成爲一個“自我爲中心”的人;最終,他會成爲一個不被世人接受的人。

孩子以後孝不孝順 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第3張

3. 怎麼跟孩子“談”孝順,是個技術活

父母每天苦大仇深地跟孩子嘮叨:“我這麼辛苦都是爲了你,你長大以後一定要孝順我啊!”這樣的苦肉計,太不高明。孩子不但學不會孝順,還可能產生厭煩情緒。

談孝順必須講究方法,講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我的一個朋友,暑假的時候送女兒去孔子學院。在那裏,老師會給她們講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講述孝親經典故事。她女兒在聽老師講故事時,竟然感動到流淚。回家之後,改變非常明顯,更加懂得尊敬父母、體諒父母、還主動幫助做家務。

相比於談,身體力行的榜樣作用更加有效。還記得以前央視那個給父母洗腳的公益廣告嗎?孩子看到媽媽給奶奶洗腳,就給媽媽打來了洗腳水。

孩子是我們的鏡子,他們會複製我們的行爲。

4. 一再減輕孩子的負擔,不一定是好事

這幾年,我在很多朋友身上發現了一個共性:相比我們的父母,我們爲孩子做的越來越多,卻對他的要求越來越少。

爲了孩子,自己學起了鋼琴、國際象棋、古箏、奧數,撿起來荒廢多年的小學、中學課本;自己省吃儉用、不辭辛苦地帶着他旅行、看世界長見識。

我們願意俯下身與他進行平等的對話、願意給他更多選擇的自由、願意等他成年後體面地退出他的生活,願意年老之後減輕他的負擔去養老院。

這些做法當然是一種進步。這種進步一方面可能來源於西方教育理念的影響,另一方面可能來源於我們對自己成長過程的“反思”。

但是我想提醒的是,對孩子的要求不能無止盡地降低,一定要有底線。

如何培養出孝順的孩子

孩子以後孝不孝順 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第4張

1、讓孩子知道父母爲孩子和家庭付出的辛苦

讓孩子瞭解父母通過勞動給自己的一切是用心血汗水換來的,要百倍珍惜,並要有感激之情。父母應根據孩子的年齡,所提出的問題,決定讓他們瞭解家庭經濟問題到什麼程度。家境困難的,使孩子瞭解家庭的經濟狀況,懂得生活應該儉樸,與父母共同克服困難;家庭富裕的要讓孩子知道富裕更是父母辛勤勞動換來的,要在學習、品德上努力上進,珍惜父母的勞動所得。

2、父母要以身作則,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父母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教育孩子。父母怎樣對待長輩,孩子將來就會怎樣對待父母。當孩子明白他有爲家人的歡樂、幸福出一份力,並能自覺地爲維護家庭利益而努力,甚至限制自己的一些需要和願望時,孩子的家庭責任感就已經建立起來了。

家庭責任感是社會責任感的基礎。社會責任感是一種高尚的感情,它要求個人處理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到對社會、對公共利益的影響,並自覺抵制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爲。

要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擴大爲社會責任感,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榜樣。比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關心爺爺、奶奶、伯父、伯母、堂兄妹、表兄妹等親屬,當知道他們當中有人生病了,帶上孩子去探望,當他們求助時,儘自己所能給以幫助。然後引導孩子尊敬老師、關愛同學、鄰居,進而關心幫助社會上不相識的人。

3、讓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教育孩子儘早學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並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這樣可以使孩子從中體驗父母的辛苦,減輕父母的負擔。

4、教會孩子同情、體諒和憐憫別人

父母要從小教育孩子眼中有人,學會理解父母,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權歡樂、幸福,孩子不僅應知道自己有需要和願望,還應想到父母和親人的需要和願望。

父母要教會孩子對人有同情心,告訴孩子爲了實現父母和親人的願望,可以適當地限制或放棄自己的部分需要和願望,比如父母應堅持讓孩子把好吃的先讓給長輩;與孩子一同上街購物,要求孩子幫助拎些東西;父母下班回家,應主動讓父母安靜休息,當家裏條件不許可時,限制自己的某些需要與願望等等。

5、具體要求和訓練孩子孝敬父母的行爲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不是抽象的說教,而是有具體內容的訓練。如教孩子學會根據性別年齡稱呼“叔叔”、“阿姨”、“老爺爺”、“老奶奶"等;聽父母說話時要認真,眼睛不東張西望,不插嘴;父母批評時不頂嘴,不任性;在家要當父母的小幫手;要知道父母的生日,主動爲父母祝賀生日;有好吃的,先讓父母嘗等等。孩子從小事做起,天天訓練,就可以形成習慣。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