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教育 > 3-6歲 > 溺愛

溺愛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希望將一切美好的都給孩子,但是過度的愛會變成溺愛,溺愛是會妨礙孩子獨立發展,使孩子變得自私自利、不珍惜愛、不會給予他人愛的個性特徵。
溺愛
什麼是溺愛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希望將一切美好的都給孩子,但是過度的愛會變成溺愛,溺愛多數人都懂得是有害的,但到底什麼纔算是溺愛呢?

有的父母受自身童年艱苦經歷的影響,將自己的一切希望繫於孩子身上,視孩子爲掌上明珠,產生了“絕不能讓孩子遭一點罪、受一點委屈”的心理,儘量滿足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對孩子的溺愛可以說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他們無時無刻、無代價的愛造成孩子覺得什麼都是理所當然,從而變得自私自利、不珍惜愛、不會給予他人愛的個性特徵。

溺愛就是過分寵愛,由着孩子的性子,慣着孩子。從而導致孩子產生各種不良習慣。還有些家長過度保護孩子妨礙孩子獨立發展。而導致孩子變得毫無獨立性。

溺愛的類型

有許多父母很早就給孩子鋪好路,孩子只要照着行就好了,確保前面暢通無阻,其實這何不也是溺愛的一種表現,這些父母一早就已經把孩子的選擇權利給剝奪了。

1、模具型

此類父母,屬於自以爲是之人,總以爲自己的想法不會錯誤,總以爲自己是愛孩子,爲孩子好。孩子每走一步都爲孩子設定好,對孩子的要求極嚴,孩子的舉手投足,都給予詳盡的指示,從生活習慣、活動的範圍,到讀書的範圍、興趣愛好,甚至到高考專業的選擇、畢業工作的種類,都受到強制性指導。

2、溫室型

孩子的衣食住行無不操心,總擔心孩子吃不飽,着不暖,睡不好。每樣都爲孩子做得妥妥當當,不用孩子動手。從來不允許孩子單獨行動,在學校附近春遊,父母也要請假奉陪。擔心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每天必到校裏視察情況。只允許孩子跟些成績優秀的人玩。孩子學的,更要操心。從小時候的興趣培養,到入學的學校選擇、老師選擇,無一不體現了家長的“智慧”,直到孩子的畢業,專業的選擇,工作的選擇,愛人的選擇,仍在操心當中。

3、極力壓榨型

這種模式多出現在孩子的讀書過程之中。家長都希望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從小就對孩子提出過於苛刻的要求,爲使孩子能夠上一所名校,有個教好的前程。縱使學校能夠減負,家長也未必讓孩子減負,連小學生的作業,家長都要求孩子完成兩套三套,在平時,孩子們每天都迫學習到很晚,而假期,更要上各種補習班、特長班。以使孩子沒有遊戲時間,每天也只能在學習中度過,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心智發展。

溺愛孩子的表現

父母愛孩子是理所當然的,有些時候甚至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某些方面的做法,已經是變成對孩子的溺愛,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溺愛有什麼表現吧,不要真的是不經不覺溺愛了而不自知。

1、特殊待遇、輕易滿足: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只要孩子想要的就二話不說就滿足孩子的需要。這樣的孩子會變得理所當然,不會懂得跟人分享,更不珍惜所擁有的物品。

2、生活懶散、包辦代替:允許孩子想怎樣就怎樣,生活上沒有任何規律性。寵慣孩子飯來張口,衣來張手,沒有一點自理能力。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如何能夠獨立。

3、大驚小怪、過度保護: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跌倒,從跌倒中爬起來的孩子會變來越來越堅強,而有些家長往往孩子跌倒了就大驚小怪,而限制孩子某些行爲,過度保護。這樣的過保護會令孩子變得懦弱。

4、當面袒護:有時父母教孩子,奶奶護着:“不要太嚴,他還小呢。”這樣會導致孩子教不了,因爲這樣會令他無是非觀念,時時有人護着,其後果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

溺愛孩子的危害

愛孩子是件好事,但是過度的愛很可能會變成溺愛,溺愛屬於是家長對子女一種畸形的愛,也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愛。那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危害呢?

1、自我中心化傾向

有的父母認爲自己已把所有的愛給了孩子,孩子已得到愛的滿足,無需與同伴交往;有的父母愛子心切,當孩子在與同伴交往中受委屈,不分青紅皁白,馬上上前保護而不去了解原因。長期以往,所教育出來的兒童只追求自我感知的滿足,代人缺乏真誠,極少考慮他人感受,不會明辨是非、缺乏責任感。

2、失去獨立自主能力

有調查指出,溺愛型家庭的幼兒比嚴厲型家庭和民主型家庭的幼兒更易發生感統失調。因爲照顧者(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過分溺愛保護,總是怕孩子受傷、受欺負長期摟抱式保護,剝奪所有孩子能夠獨立自主的機會,長期下來孩子就失去了獨立自主的能力。

3、耐挫能力差

無論孩子有何要求,家長就馬上滿足孩子,這樣會令孩子覺得任何事物都是很易容就可以得到,缺乏爲生活奮鬥的體驗。加上有的家長誤以爲只要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花數萬元進好學校,就能成才。長期的縱容導致孩子耐挫能力差。一點點生活中的小事即惹動較大的波動,稍有點挫折便喪失生活的勇氣和完善發展自己的願望。

4、形成不良習慣

有些家長過分寵愛孩子,由着孩子的性子,慣着孩子。只了孩子喜歡的都隨他去。例如:吃飯時候,孩子不吃飯,利用零食當代餐,家長也不多加阻止,總是慣着他。長期的縱容導致孩子不良習慣的形成。

5、不利學校教育的正常進行

因爲溺愛而形成品德缺陷的孩子進入幼兒園後,由於不能像在家裏那樣任性和爲所欲爲,要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於是轉向尋求父母幫助。溺愛型家長一般很反感別人的批評,並不斷爲自己的溺愛行爲尋找更多的藉口以求得心理平衡,使教師的說服教育工作很難奏效。長此以往,對寶寶的成長,性格形成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父母怎樣糾正溺愛

對孩子愛得適當,愛得合理,才能使孩子得以健康成長。溺愛是一種畸形愛,所以家長愛孩子應做到對孩子是關愛而不是溺愛。已經走進溺愛這誤區的爸媽們必須及時糾正過來。

1、平等對待

不要讓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爲中心”的意識,不讓孩子產生特殊優越感。家長應從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裏來了小朋友,要教育孩子懂得跟小朋友一起分享。長期堅持,就會使孩子養成與別人平等相處的習慣。

2、不要輕易滿足要求

當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時,不能輕易滿足。孩子撒嬌要家長買玩具,家長不能爽快答應,反而可以跟他提條件,例如一個月內孩子能自己收拾玩具就答應買給他。讓孩子學會爲自己想要的事情付出努力。

3、避免隔代溺愛

有時父母教孩子,爺爺奶奶總會護着。家長應該首先和老人溝通好,遇到孩子做錯事時,老人可以到別的房間去或者藉故出去,讓家長單獨來解決。剛開始,可能孩子會繼續哭鬧、扔東西,當發現無人理他時,孩子就會有些恐慌,哭鬧就會減弱,最後可能會主動找家長承認錯誤。

4、培養孩子自理能力

孩子長到兩三歲就有了強烈的我自己乾的要求,家長利用這機會從培養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多讓孩子嘗試自己做。

溺愛孩子爲什麼恨父母

現在一般都是一個家庭只要一個孩子,過分溺愛孩子從過去的個別現象成了現在的共性。 對孩子過分溺愛其實壞處極大,溺愛孩子其實就是在害孩子。而且被溺愛孩子長大以後特別容易恨自己的父母。很多人搞不明白,溺愛孩子爲什麼恨父母?

在嚴重溺愛中長大的孩子,沒可能長期不離開父母的,一旦離開家必會遇到大問題。在家中,他們習慣了別人替他做事情,他可以頤指氣使,但到了家以外,很少有人會願意接受他的頤指氣使,相反,什麼事都要他自己去完成。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則習慣以爲,他可以靠別人實現他的願望。在家以外,這自然是不可能的。於是,一個習慣了溺愛的孩子會無法在學校和社會上靠自己去實現他的願望,這就不只是受挫感的事,而是他切切實實地無法實現他的目標。

如果遇到的挫折太多,自己就會恨自己的父母,對父母產生很大的怨恨,恨自己的父母爲什麼不能幫助自己完成這些事情,恨自己的父母爲什麼這麼沒本事,爲什麼自己不生在一個有錢有權的家庭,這樣自己就什麼都不操心。

溺愛一個孩子,居然會讓他恨父母?其實是“你們對我好是理所當然的,是應該的,是欠我的”這種想法的一個邏輯結果,就是說,按照這種想法,一往前走,就走到了恨。

爲了自己的孩子長大不恨自己,不要過份溺愛孩子,挫折教育也是每個成長過程中必須接受的,沒有必要什麼都替孩子做完,長大以後他就很難適應這個社會,很難獨立。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