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健康生活 > 爲啥悲傷的時間過得更慢

爲啥悲傷的時間過得更慢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1.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陷入悲傷之中,常有人鼓舞我們振作精神,“給你的悲傷定個時吧”。但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在衆多的情緒當中,悲傷持續的時間最長,平均可以達到120h。相比較而言,快樂持續的時間實在是微不足道,幾乎如雲影般掠過。

爲啥悲傷的時間過得更慢

爲什麼悲傷能夠持續這樣久呢?研究人員認爲,這可能與其沉思默想(rumination)的性質有關。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時間去消化這些不良情緒,別無他法,最長的時光總是最差勁的時光!

一、常識的正確性

生活中,我們極易沉溺在悲傷之中無法自拔,無論是失戀還是面對親友的離去。然後,我們可能會聽到這樣的慰藉:時間是最好的治癒藥。因爲常識,我們篤定時間的力量。而比利時魯汶大學科研人員在對人類不同情緒的持續長短研究中,也證明常識的正確性。

科研人員要求233名實驗者回憶最近發生的情緒片段,報告它們的持續時間,並回答以何種策略應對這些情緒。最後統計發現,悲傷情緒維持的時間最長,平均要5天才能平復;“憎恨”及“喜悅”則分別維持60小時和35小時;“恐懼”、“羞愧”及“厭惡”的負面情緒則只持續約40分鐘和30分鐘。

然而爲何悲傷持續的時間最長,該研究用了事件的重要性與我們對事件的“沉思”進行了解釋。簡單說來就是人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來仔細考慮和處理所發生的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悲傷時,我們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理順內心的衝突,努力寬慰自己去達到新的平衡與適應。我們需要用五天去完成悲傷,這很可能只是我們無法控制的適應性行爲。研究人員還發現,內疚作爲一種情感的堅持就比羞恥持續的時間更長,這也符合事件重要性與沉思決定情緒時長的解釋。

二、讓悲傷堆疊成混沌而厚重的記憶牆

《健康心理學》曾經發表過一篇證明食物對治癒心理無用的文章。因爲似乎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心情不好的時候,能通過美食治癒自己。不過文章中的實驗卻證明,食物只是安慰劑,時間纔是真正起作用的東西。研究將實驗對象分成三組,所有人均觀看能引起負性情緒的電影。放映完成後,第一組獲得一根燕麥棒,第二組可以大吃特吃自己喜歡的食物,第三組什麼都沒有得到。結果顯示,不管吃不吃東西,實驗對象的心情都會好轉。根據這項實驗,恢復好心情似乎跟食物沒有關係。

不過,我們可能更願意相信,時間的治癒作用都來源於我們自己。時間久了,刺激事件會背景化,我們無法鮮明完整地提取它們。所有那些我們本以爲會“永遠在乎”的事件,最終會堆疊成混沌而厚重的記憶牆,它成爲你我經驗的一部分,它們可能影響我們後來的認知,卻再也無法獨立引起任何情緒反應,或者消耗任何認知能量,因爲它們獨立的價值與意義已經不復存在了。紀伯倫寫道“我小心的培育我的憂傷,它是那麼脆弱”,這位詩人似乎也告訴我們,儘管我們用大量的時間去悲傷,但依舊被樂觀統治。

三、人是時間的尺度

其實,在心理學研究中,對於情緒與時間感知的研究還可以用更爲微觀的方法進行。那就是時間知覺。

時間知覺(time perception)是指個體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件的持續性和順序性的反映。我們都知道,時間是一種抽象的存在。不像我們能用眼睛看,用耳朵聽,我們對於時間的感知沒有客觀的感受器,所謂對時間的知覺實際上是對事件和運動的知覺,因此時間信息加工不能脫離非時間信息,比如情緒、注意、喚醒程度等等。一般認爲分配的注意越多,喚醒程度越高,知覺到的時間就會越長。

通常,科學家會用帶不良情緒的圖片或音樂(消極、積極、中性)啓動人們的情緒,然後研究此狀態下的時間知覺,不過實驗程序的標準化與實驗結果是否能泛化到真實的情緒事件中去(具有良好的外部效度),仍然需要進一步的探討。

所唱的歌曲中有這樣兩句歌詞:時間是怎麼樣爬過了我皮膚,只有我自己最清楚。著名科學家曾說過一段幽默的話:和心愛的姑娘坐在一起,一小時就像一分鐘;坐在烤人的火爐上,一分鐘就像一小時。很多時候我們爲時間所擾亂,但其實,科學或者文學的結論都是一樣——記憶是感悟時間的唯一手段;所有的時候,人才是時間的尺度。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