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物品 > 教育資訊 > 年輕人爲什麼越來越反感專家 反感專家建議的原因是什麼

年輕人爲什麼越來越反感專家 反感專家建議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9.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專家原本是權威性的代名詞,是受人尊重的,然而現在的專家似乎越來越不“值錢了”,也讓年輕人反感,那麼,反感專家建議的原因是什麼?下面本站小編就帶來介紹。

年輕人爲什麼越來越反感專家

最近,某學者表示,在鼓勵年輕人生育、婚戀的問題上,可以將法定結婚年齡下調至18歲,以此降低成婚門檻促進單身男女建立家庭。

年輕人爲什麼越來越反感專家 反感專家建議的原因是什麼

此話一出,立刻引來無數板磚。不少人質疑:18歲正是接受教育的黃金年齡,此舉是否會不利於個人發展?

這只是衆多“年輕人被建議”事件中的一個。近一段時間,一些專家頗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意味,比如“年輕人沒工作可以先結婚生子”“專家建議年輕人不要爲了錢而工作”“拿出三分之一存款買房子”“懲罰不生孩子的年輕人”“給00後增加工作強度”等。

這些觀點,看似爲年輕人好,實則惹年輕人厭。“年輕人爲什麼不愛聽專家建議”一度衝上熱搜,網友們紛紛表示:“建議專家不要再建議了”。

“專家”作爲一種身份,帶有“知識權威”屬性。他們是在特定領域中擁有特殊知識、技能或受過特殊訓練的人。年輕人大部分剛步入社會,囿於自身知識有限,在求職、生育、情感、養老、理財等領域,有時需要聽取專家意見,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

年輕人爲什麼越來越反感專家 反感專家建議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客觀地說,在專家羣體中,有不少肚裏“有貨”的學者,令人尊重。比如,有的教授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分析法律案例,爲年輕人講解法律知識;還有的人化身“情感達人”,理論結合實際輸出觀點,解決年輕人的情感問題。

這些專家之所以能讓年輕人信服,除了深厚的理論知識,還有共情心理和堅定的職業操守,他們的建議在客觀上起到了普及知識、彌合矛盾、引領輿論的作用。

但有的“專家”則不然。他們顯得很不瞭解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從未考慮過年輕人的經濟壓力、健康壓力、就業焦慮和婚戀焦慮,每每以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紙上談兵”“站着說話不腰疼”“何不食肉糜”的姿態指點江山。

年輕人雖然不是專家,但卻是生活的實踐者,他們知道什麼樣的生活對自己有利。此類“雷人建議”一出,往往會導致情緒對立。

個別專家的“倫理陷落”尤其值得警惕。專家羣體本身構成複雜,一些草根“僞專家”、“三無”研究機構的“專家”通過包裝,戴着五花八門的頭銜,涌向互聯網平臺,冒充權威之聲,甚至“跨界”對自己專業領域外的現象大肆評議,目的是爲博知名度、最終實現“影響力變現”。

還有個別專家,絲毫不顧忌年輕人的感受,放棄學術中立原則,過度爲商業利益代言。這種拋棄職業操守的行爲,讓年輕人對專家的排斥與日俱增,以至於拉低了年輕人對整個專家羣體的信任和期待。

年輕人爲什麼越來越反感專家 反感專家建議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反感專家建議的原因是什麼

一些專家建議互相矛盾,這是年輕人討厭的原因之一。雖然大多數專家是實名建議,但熱門話題通常使用“建議××”的句子,而不是專家們說的什麼,以便公衆不會特別關注是誰提出了什麼意見,而是將專家們視爲一個整體。因此,年輕人不滿意專家提出的尖銳反對意見,並提議“專家們應該先聚在一起討論術語,不要互相矛盾”。

其次是不實事求是,不少專家的建議真的讓人看完血壓升高。如果某些專家的建議不實事求是,不發揚科學求真精神,憤懣的網友不免將其劃入“僞專家”範疇。假若專家明知道應該怎麼說,然而出於爲利益站臺的考慮,卻昧着良心反着說,這也會讓網友覺得他們和自己不是一個“戰壕”裏的,因而產生排斥心理。進一步而言,“建議專家別建議了”的背後,是公衆對一些專家產生的信任危機。

以上就是有關全部內容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