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物品 > 教育資訊 > 孩子愛玩網絡遊戲就要阻止他嗎 爲什麼不能讓孩子玩遊戲

孩子愛玩網絡遊戲就要阻止他嗎 爲什麼不能讓孩子玩遊戲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2.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在提起某些遊戲,就是孩子玩了之後上癮不好,或者說孩子玩遊戲之後亂花錢,不過孩子玩遊戲就真的是洪水猛獸嗎,孩子真的不能玩遊戲嗎,什麼樣的遊戲適合孩子玩呢,本站小編就來說說吧。

如何判斷一種遊戲的優劣,我認爲有三點核心判斷

孩子愛玩網絡遊戲就要阻止他嗎 爲什麼不能讓孩子玩遊戲

第一孩子的參與程度高不高

第二,孩子投入的主動判斷多不多

第三,是否伴有愉快的情緒體驗

這三條可以套用在一切遊戲中,比如電腦和電視都是通過屏幕來提供娛樂,看電視沒有互動不需要參與,不需要判斷。人在電視機前呆的時間越長大腦越懈怠,所以它對兒童的智力發育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現實生活中我們確實觀察到一些孩子會玩電遊過度。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爲板子不應該打到電游上,應該追究到整個社會在對待玩耍的變態行爲上。一方面是成人對電遊有太多的偏見,這對兒童反而形成負面刺激,另一方面,遊戲的目的本來只是娛樂,可現在除了電腦遊戲,幾乎所有的兒童娛樂項目就成爲了培訓內容,游泳班,唱歌班繪畫班,羽毛球班等。許多人高高在上的指責孩子沉迷於電腦,有多少人反思過到底我們爲孩子提供了怎樣一種生存和成長的條件。

孩子愛玩網絡遊戲就要阻止他嗎 爲什麼不能讓孩子玩遊戲 第2張

新一代人被帶到這個世界上他們其實非常被動,世界要給他一些什麼?是由不得他自己選擇的。當下的孩子們,他們向人類發展史上任何一代新人那樣,伸開雙手接受世界爲他準備的種種時,生命中必然的經歷和喜樂卻成爲錯誤和問題,甚至是疾病。事實上,真正令人糾結的不是孩子出了什麼問題,而是他們的行爲不符合成年人的有用原則和功利原則,試想電腦還沒有被髮明,孩子們最喜歡的是打球或唱歌,打球和唱歌也將被妖魔化。關於玩耍及電遊正面價值和功能的闡釋,可能會緩解很多人對電遊的顧慮,改變一些家長對電遊的態度。但不少人仍然會有這樣的擔心,現在功課壓力很大,孩子玩兒的過度了,耽誤了功課學習怎麼辦?到底該如何把握管和放手的度呢?這就說到第三個關鍵問題,也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

事實上,孩子能做到“大致齊”就已經很好,允許平時安排的不理想,只要總體上能兼顧好玩耍和學業即可,這個簡單的目標能否正常實現完全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只要家長態度拿捏得當,孩子基本上都會實現良好的自制。而所謂拿捏得當也並非難事,核心是:不管既是最好的管。不管是最好的管這個理念是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首次提出的,他可以套用到對孩子學習、遊戲等一系列管理中,不管不是不負責任的放任自流,不是對孩子漠不關心,而是無爲而治。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不作爲,卻是最有效,最長遠,最有利的一種方法,可謂是教育的一種最高境界。

孩子愛玩網絡遊戲就要阻止他嗎 爲什麼不能讓孩子玩遊戲 第3張

這一境界的心理學基礎是:人的天性是向上、向善的,在正常的環境中每個人在善惡表達上一定是優先表達善的一面,只有在變態的環境中惡纔會被刺激出來,這都是人類基因自我保存和延續的一種本能反應。所以,家長不必擔心自己不管孩子,孩子就會一路下滑,一直滑到網癮中。有這樣擔心的家長主要是對這一心理學基礎有相反的理解,認爲人的天性是向惡的,當孩子出現一點不好的苗頭時,如果不去關注他,他會越來越差勁。由於人性向惡的理解本身就是錯誤的,所以在這種理解基礎上的一切教育行爲都會帶有負面暗示,結果往往是越管越不如意,這就是嚴格的父母往往教育出不如意孩子的深層原因

在正常生態環境中未成年人都有自我調適的動機和力量,而且年齡越小調試功能越強大,也許他們會不時地玩得過了頭,也許他們短時期內在學業上不盡如人意。只要家長爲孩子營造一個友好善意的家庭氣氛,讓小孩子無任何負罪感的去玩兒,孩子是有能力慢慢協調好遊戲和學業的關係。父母親如果完全信任孩子,從不用負面眼光看孩子。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做到這一點,如果孩子能從小盡情的玩耍,而從不因此被訓斥和鄙視,那麼他將來對工作和學習的認真和熱情也會像對待玩耍一樣,投入並富有激情,這一點從很多身心健康的成功者身上都可以觀察到。來自成人的外部控制特別容易打擾這種自我調試,導致其心理秩序紊亂,自我管理能力下降。所謂網癮往往是兒童自我管理功能和選擇功能受到破壞的一個後果,深究一下這些孩子的家庭生活,幾乎都可以看到家長的錯誤管制及遊戲之外的問題。

孩子愛玩網絡遊戲就要阻止他嗎 爲什麼不能讓孩子玩遊戲 第4張

我聽某著名大學一名學生跟我講,她班裏有一位男同學,高考成績非常高,人也很聰明,但入學第一年就出現掛科現象,整天瘋玩電遊,到二年級開始不去上課,老師管也沒用,他父親到校陪讀四個月,當爹的每天晚上就在宿舍把三張椅子拼起來睡覺極爲辛苦,亦不能從根本上改善兒子的狀態。男同學留過一級後仍然不能完成學業,學校只能對其進行勸退。這個男同學曾對宿舍同學講:他現在其實並不喜歡電遊,上中學時是真喜歡玩兒,但父母一直對他管的太嚴了,尤其高中幾年請來的家教老師佔滿了他所有的課餘時間,幾乎沒摸一下電腦也沒有任何其它娛樂,他現在只想把所有失去的玩耍補回來。

分析這個男孩子的情況,補回來只是他自己所能歸納的原因,真正讓他無法完成學業的一方面是:長期以來不能釋放的玩耍需要積壓在內心所形成的巨大反彈力,另一方面是父母的控制太強,他沒機會練習自我調適和自我控制。所以這方面能力也就喪失了,他對電游上的放縱,其實是一種力不從心,是自我無力感的表現。

愛的最高境界是不打擾。比不停地給予更讓人幸福。這一點對兒童教育,婚姻維護都是很用的,想長久維持的東西必須給出足夠的空間,尤其對孩子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線之上,幾乎可以同意他們去做一切願意做的事情。這樣不會慣壞孩子,生命受到的阻礙越少成長越健康,孩子的好與差不在於管或不管,在於環境變態不變態,不正確的管教本身就是變態的一種,比不管還要糟糕的多。我知道有些家長在和孩子糾結一段時間後,感覺無能爲力了就滿臉失望的說:不管啦。這是對不管的誤解,不管和放棄關愛一點關係都沒有,所謂不管是不動聲色的管。即不跟孩子形成對抗和衝突的基礎上,想辦法發展孩子的潛能,比如建立良好的親子信任關係,對於電子遊戲的監控,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但計劃如何制定一定要聽取孩子的建議,如何執行也要交給孩子,如果你實在不知如何做,哪怕什麼都不做,也比錯誤的做要好。

重要的是孩子在遊戲之外找到生活的樂趣。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