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物品 > 性格養成 > 人人都不喜歡的熊孩子 竟然和家長脫不了干係

人人都不喜歡的熊孩子 竟然和家長脫不了干係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6.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中人事走動,最擔心的就是熊孩子了。不過也有人說熊孩子的背後一定有一個熊家長,本站小編想想也是有道理的,是不是不是很理解爲什麼孩子會被家長養熊這種說法呢,那就和本站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爸爸媽媽是怎麼把孩子養成熊孩子的

人人都不喜歡的熊孩子 竟然和家長脫不了干係

糟糕的“以身作則”

我們是否經常見到以下這些啼笑皆非的場景:

對着孩子嚷嚷:“不許大叫!聽見沒有!”

批評孩子:“你TM不許說髒話!”

一邊揍孩子,一邊說:“不許打小朋友!”

雖然作爲家長,我們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但在生活中,我們卻往往並不注意自己的行爲。但“以身作則”對孩子恰恰是最重要的,甚至比語言的教育更加重要。這就是“身教大於言傳”。

在學齡前階段,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又沒有分辨能力。如果父母的陋習比較多,有不良行爲和嗜好,孩子基本上會全部模仿下來,並覺得父母都是對的。因此,在孩子面前,家長應該更加註意自己的言行,希望孩子怎樣做,就自己先做到。這樣,纔會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嬌生慣養、溺愛放縱

所謂正確的愛和溺愛間的差別就是:家長會不會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當孩子不管有什麼要求,不管做什麼,都會得到家長無條件的滿足和鼓勵,他就會得到一個信號——無論我做什麼都是對的。那既然如此,自己也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誰妨礙他做這一切,就都是錯的。於是,很多小孩,在公衆場所,別人好端端的也沒惹他,他過去使壞打別人一下,往別人身上吐口水,掀別人裙子,罵人髒話。等等,這都是把家裏的淫威帶到了社會上來。

因此,在家長髮現孩子的不良行爲後,不應該嬉笑地放縱孩子,反而要認真地告訴孩子:這樣做是錯誤的,錯在哪裏,應該怎麼做;在孩子對家長提出需求時,家長應該先分辨是否正當,再決定是否滿足。

教育失當、心智啓蒙失敗

小學整個階段,是孩子智力被鞏固成模式的關鍵階段。這時候的孩子,什麼東西都能很快記住,甚至能牢記一輩子。

因此在這個階段,這個階段,就應該告訴孩子,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因爲孩子在這個時候,雖然已經有了是非對錯的意識和判斷力,但對於塑造他知識結構和心智的東西其實並沒有分辨能力。而孩子接受很多垃圾內容後,這些東西就充塞在自己的腦子裏面。有的家長,在孩子看一些暴力血腥的動漫和玩一些暴力遊戲,也不管,認爲小孩子懂什麼。這就更可怕了。

因此,在學齡前階段,家長應該儘可能地爲孩子選擇溫和的、正能量的、導向性強的書籍、動畫,如:歪歪兔系列圖畫書、歪歪兔和她的朋友們手偶動畫劇。這樣才能塑造孩子的“三觀”和知識結構,免於變“熊”。

孩子變“熊”怎麼教育好

人人都不喜歡的熊孩子 竟然和家長脫不了干係 第2張

①不帶情緒地指出孩子的問題

我發現,偉大如富蘭克林,小時候也是一個人見人煩的熊孩子。

舉個例子,富蘭克林小時候很喜歡捉魚,爲了方便自己在河灘上捉魚,他趁着夜黑風高,帶領小夥伴把工人準備用來建新房子的石頭搬到河灘邊建了一個碼頭。

工人們發現後,把狀告到了老富蘭克林那裏。這個熊孩子還洋洋得意地跟他老爸爭辯,這個碼頭如何有用,如何公益。

聽完小富蘭克林的狡辯,老富蘭克林只說了一句:“不誠實有何用?”

換做是我,可能早就暴跳如雷,先揍一頓再說,但老富蘭克林並沒有情緒失控,他只是心平氣和地指出小富蘭克林的過錯所在,讓他心服口服。

在看《富蘭克林自傳》期間,我同時在看另一本書,書中有個觀點:

當你帶着情緒教導孩子時,孩子會體會到各種情緒,他會覺得內疚、羞愧甚至氣憤,唯獨不知道他錯在哪裏、該爲他的行爲負什麼責任。

這個道理似乎老富蘭克林早已爛熟於心,於是他教給我的第一個對付熊孩子的大招就是:不帶情緒地指出孩子的問題。

爲了讓熊孩子心服口服,有時你還得跟他擺事實。

富蘭克林12歲左右的時候常與朋友柯林斯爭論,他認爲柯林斯能駁倒自己不是因爲過硬的道理而是憑藉流利的口才。

熊孩子們總是充滿這樣一種迷之自信。

對於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他們通過書信進行辯論。

老富蘭克林有一次碰巧發現了這些書信,他給了富蘭克林客觀中肯的評價。他指出富蘭克林雖然在拼寫和標點符號的使用上勝於對方,但在文筆的優雅和邏輯的嚴謹上差了對方一大截,並且一一舉例印證,這才讓熊孩子認識到自己在表達上的不足,並通過不斷的練習和模仿進行提高。

②安全範圍之內不干涉孩子的選擇

當了媽媽之後,我開始對心理學很感興趣,也上了一些心理學的課。有位女老師說的一句話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男人生來是要征服世界的,但我們現行的教育制度卻把男孩當女孩養,教他們遵守各種規矩,還好我生的是女孩。”

當時我心裏想的是:老師您考慮過我的心裏陰影面積嗎?我生的可是男孩!

所幸,在讀《富蘭克林自傳》的過程中,我也得到了一些把男孩當男孩養的啓發。

首先,我們得像老富蘭克林一樣,在堅守安全底線的範圍之外,讓孩子自由地發展。

富蘭克林小時候是個極具冒險精神的熊孩子,想在海上工作。就像那位女老師說的,男人生來就是要來征服世界的。

但這樣的工作在當時無疑是危險的,爲了打消他的這個念頭,老富蘭克林就特意帶着他去觀察木工、泥瓦工、車工是怎麼工作的,後來發現,他嗜書成癖,就支持他做一名印刷工。

後來富蘭克林開辦了自己的印刷作坊,加上他非常喜歡寫作,又創辦非常有影響力的報紙,相當於現在的媒體巨頭。從此之後,走上了順水之路。後來就連他的墓碑上也只刻着:印刷工富蘭克林。

如果沒有老富蘭克林堅持安全底線,阻止他去海上闖蕩,並根據他的興趣點找到了他的工作,今天我們或許就不能看到富蘭克林如此波瀾壯闊的一生。

還有一件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富蘭克林在費城的時候意外地得到當時的殖民地總督的青睞,總督認爲他是一位才華無量的青年,極力鼓勵他在費城創業。總督甚至寫了一封信給老富蘭克林,試圖說服他同意小富蘭克林在費城的創業計劃。

老富蘭克林雖然覺得十分欣喜,但也清醒地認識到,此時的富蘭克林還太年輕,距離他成年還有三年,即便總督答應對其進行指導,小富蘭克林也還不能承擔起創業的風險。

富蘭克林後來才從朋友那裏瞭解到,總督是一位毫無信用可言,信口開河的人。不得不佩服老富蘭克林的先見之明。

讓富蘭克林安全地成長,這是老富蘭克林養育孩子的底線。在不碰及底線的基礎上,老富蘭克林從不干涉孩子的選擇,他選擇相信孩子,做孩子堅實的後盾。

我想,正是因爲這樣,在面對人生的一些重大選擇上,包括事業、包括婚姻,富蘭克林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氣。

自由的孩子是不易受到別人影響的,因爲他們沒有恐懼,而無所畏懼是孩子所能得到的最棒的禮物。自由的孩子怨氣最少。

——《夏山學校》,尼爾

③給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

富蘭克林因爲跟哥哥的關係鬧僵,隻身前往三百英里之外的紐約,那年他只有十七歲。

在富蘭克林重返費城闖蕩時,老富蘭克林對他說,到他二十一歲的時候,如果事與願違未能自立門戶,老富蘭克林願意扶他一把,走完全程。

在擇偶方面,雖然富蘭克林十八歲時便與裏德小姐定下了婚約卻因爲他後來的一封說自己歸期未定的信,裏德小姐的母親把她嫁給了另一個人。婚後的裏德小姐並不幸福,她的丈夫據說在跟她結婚之前已有妻子,並且負債累累。

後來,富蘭克林與裏德小姐舊情復燃,決定生活在一起,卻遭到衆人強烈的反對。他們最後不顧別人反對,毅然決然地結婚,婚後生活幸福美滿。

雖然書中並沒有細說反對的來源,但我想老富蘭克林夫婦應該不在此列,就算他們極力反對也沒用,因爲他們培養的是富蘭林這樣的具備獨立人格的優秀男人,而不是一個“媽寶男”。

這就是老富蘭克林的了不起之處。正是由於他對於孩子的尊重和無條件的支持,培養起了他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義無反顧的勇氣。

我希望我的孩子在十七歲時也能具備這樣的離開家庭、獨立生活的能力和勇氣,我也希望當那一天到來時,我能像老富蘭克林那般智慧,選擇放手並且告訴他,家永遠是他堅實的後盾。擇偶方面,也希望他能有富蘭克林這種認準了就力排衆議,豁出去的勇氣。

④孩子只會學習他們看到的

在教熊孩子如何爲人處事方面,老富蘭克林教會我,身教甚於言傳。

父母不能教給孩子他們自己所沒有的東西。

誠實正直、謙虛謹慎、勤奮剋制,這些品質老富蘭克林都是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去教給小富蘭克林的。

許多年後,富蘭克林在父母墓前立了一塊石碑,石碑上寫了,他父母“既無家傳亦無功名,但賴孜孜勞作,又蒙上帝恩佑,衆口之家才得以安適度日;二老養育女子一十三人,孫子孫女七人,傳爲佳話。瞻仰者應從中獲取教益,勤奮敬業,篤信上帝。”

這些道理很多父母都會講,但孩子卻只會學習他們看到的。

要讓熊孩子成長爲真正的男人、通過不斷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去企及他生命的高度,身爲父母的我們首先應該做到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正確的看待孩子的“熊”

人人都不喜歡的熊孩子 竟然和家長脫不了干係 第3張

1、喜歡扔東西——是在學習運用手的抓握功能

“扔”這個動作,在大人看來是孩子在調皮搗蛋,其實是孩子對自己手部力量的一種探索。當孩子把自己的手掌鬆開,讓東西掉落,他會發現,原來自己的手這麼有力量,從而在手部情緒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和快樂。

而且在反覆扔東西的過程中,孩子會慢慢意識到自己所扔的物體的屬性,如扔圓形的東西會滾動;扔出玻璃製品會碎;扔下衣服沒有任何動靜……

孩子扔的越多,就越清楚哪些東西可以扔,哪些東西不能扔,如何扔,扔到哪裏更恰當。

2、喜歡敲打東西——是在刺激聽覺發育

寶寶喜歡對身邊的物品敲敲打打,可不是在搞破壞哦,那是他們在發育過程中的一種探索行爲。

這一時期的寶寶,開始對身邊的一切事物感興趣,他想要通過自己的敲打動作來了解物品的屬性,也很好奇自己的動作能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通過敲打不同的物品,比如,用筷子或勺子敲打碗邊時,會發出清脆的當當聲;用手拍打地板時,會發出沉悶的啪啪聲……寶寶慢慢會知道不同的物體之間能產生不同的聲響,而且會發現自己用力強弱如果不同,產生音響的效果也不同。

於是,寶寶就在敲打物品的過程中,刺激了他的聽覺發育,也發展了動作的協調性。

3、喜歡塞東西、鑽洞——是在用身體感知世界

這個時期的寶寶,總是喜歡把東西往縫裏塞,或者把手邊的玩具塞到杯裏或碗裏,然後不斷的拿出來,再放進去;有時甚至會撿垃圾桶裏的東西;見到大一點的洞,就會試着鑽進去看看……其實這是孩子在用身體感受空間的存在呢。

寶寶通過塞東西體驗到,小東西可以塞到大東西里面去,但大東西卻塞不進小東西里面去;通過鑽洞體驗到,空間的深淺和大小。這可是寶寶探索世界的一種獨特的方式哦。

當發現孩子正在搞破壞的時候,大多數媽媽的第一個反應就是NO。其實,當媽媽對孩子的需求說NO的同時,也剝奪了孩子探索和學習的機會。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