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教育 > 分娩 > 三位媽媽透露生得快的祕密

三位媽媽透露生得快的祕密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2.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全部分娩的全過程和需要的時間

三位媽媽透露生得快的祕密

掌握文中中三位母親的迅速分娩小故事確實是一件很不經意的事兒,可是從上產牀到小寶寶出世但是十幾、二十分鐘,讓誰聽了也禁不住想追根究底,生小孩怎能那麼順利?但是,在此之前大家應當先掌握一般狀況下全部分娩的全過程和需要的時間:

* 第一產程(從開始發生間歇性5~六分鐘的規律性宮縮,到宮頸口開全。)初產因子宮過緊,宮頸口擴大比較慢,約需11~12小時;初產婦的子宮過鬆,宮頸口擴大較快,約需6~8鐘頭。

* 第二產程(從宮頸口開全到胎寶寶娩出。)初產約需1~2鐘頭;初產婦一般 在1小時內進行。

* 第三產程(從胎寶寶娩出到胚胎娩出。)約需5~15分鐘,不超過三十分鐘。

有某些孕婦,年紀偏大或是緊張焦慮,懼怕分娩,都還沒宣佈臨產前,就弄亂了自身的生活的節奏,吃不太好,睡不太好,結果耗費了精力,到宣佈臨盆時則疲倦乏力,因此產程增加了,假如產程超出24小時則稱之爲“滯產”。一旦滯產,手術治療產和感柒的機遇都將提升。

可是分娩也並並不是越是快就越好的,有的孕婦宮縮尤其強,產程也顯著的減少,不上3鐘頭就分娩,稱之爲“急產”。針對這類孕婦,要尤其照顧和隨時隨地留意觀查產程,以防猝不及防造成母嬰用品產生併發症。

相相對而言,第二產程是痛疼最強烈,消耗精力數最多的一個環節。怎樣可以更迅速、更順利地渡過第二產程,聽一聽這3位母親怎麼講的:

* 零晨4:00 輕度的疼痛逐漸

* 下午11:00 住進醫院門診

* 中午1:30 發生有規律性的宮縮

* 中午3:00 入待產室

* 中午3:12 生下一個重六斤半的男孩兒。

生完孩子由於無創口,不上兩天就住院了。

聽李旭講過她的分娩歷經的人都是會把嘴脣張大極大地,啊?!那麼快!你怎能那麼快就把小孩生出來?儘管,大夥兒的印像裏生過孩子的人再造第二個會順利得多,但12分鐘則是一個讓醫師也詫異的數據。

“性命取決於健身運動,真不知道哪隻老虎獅子母親由於擁有杯孕就躺在那裏歇息,而不會再飛奔獵捕的。”

我還在孕期的情況下,除開過度猛烈的健身運動,大部分沒什麼顧慮。但我的健身運動並並不是去健身會所,大量的是陪閨女玩樂。陽光明媚的情況下,大家必然去公園,登山、划艇、喂鴿子、風箏。遇到下雨天,我是個閒不住的人,逛街、去鮮花店、陪閨女玩翻鬥樂,或是去小孩子家拜訪。就算到臨產前的最後一個月,因爲我每日確保2~3鐘頭的出門主題活動。

住進醫院門診,因爲我沒在牀上,只是在屋子裏往返渡步,行走能加快我宮縮的幅度,宮縮越好,產程就越少。從發生有規律性的宮縮到進到待產室,宮縮從每二十分鐘1次加速到每2分鐘一次,宮頸口也開到5、6釐米。這幫我最終的分娩獲得了大量的活力和精力。產程越長,消耗的精力越多,由於只需疼痛逐漸,就大部分是沒有食慾,睡不着覺,假如耗上一天一夜,類似會耗光你所有的精力和自控能力。

當宮縮做到每1~2分鐘一次的情況下,我基本上不可以再次邁開,就倚在牆壁休息一下。護理人員進去了解我的狀況,摸摸我的腹部,詫異地說:“哇,宮縮得那麼強大,腹部比古城牆還硬。你怎麼好像一點也不疼?並且還一邊跟人閒聊,一邊跑來跑去的?”我講:“這叫‘分散化留意法’,越發把注意力集中在腹部上越感覺疼,聊聊天覺得許多了。”

3:00躺上產牀,宮縮一下子返回了7~8分鐘一次,幅度也變弱了。因此我嘗試和醫師明確提出能否坐下來生?想不到醫師確實願意了,“你能挑選一切姿態,只需感覺合適你。”他們鼓勵了我。因此,護理人員將產牀搖到60度,我的宮縮迅速就上去了。我就用兩手抓牢護欄,腕關節撐躺在牀上,第一次用勁,宮頸口就開全了,第二次,樂樂的頭就出來,第三次就一股腦地把樂樂推了出去。

蕭惠昀 三十歲:初產,從宮頸口開全到小寶寶娩出僅用了大概二十分鐘。

* 零晨4:00 懷孕見紅

* 早晨6:00 住進醫院門診,每過十分鐘宮縮一次

* 早晨7:00 進到待產室,宮縮消退,返回醫院病房

* 中午2:30 腹疼,再次返回待產室,打縮宮素

* 中午3:10 拎着點點滴滴的水瓶座上產牀,查驗孕婦羊水狀況優良,再次回待產室等候

* 中午4:00 開過1指

* 中午4:30 第二次上產牀,開過5指,再次回待產室等候

* 中午4:40 10指開全

* 中午5:00 孩子出生

蕭惠昀分娩的小故事,我是以朋友的口中聽聞的,深刻的印像便是:她以前是個開心的孕媽媽。她能夠拎着自身點點滴滴的水瓶座在產牀上3上3下,竟然還可以強忍痛疼,平心靜氣地把小寶寶生出來。徹底並不像許多孕媽媽一樣,把注意力集中在冰涼的產牀上,氣惱醫生與護士的心態較差。她的觀點便是:“針對生小孩這件事情,我徹底沒有工作經驗,因此能做的便是要相互配合醫師,她要我幹什麼,我也幹什麼。”她,是個太陽母親。

[1][2]下一頁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