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教育 > 兩性知識 > 非經期出血是怎麼回事?哪些人容易得子宮內膜癌?

非經期出血是怎麼回事?哪些人容易得子宮內膜癌?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子宮是女性的重要部分,其作用也特別大,平時也要重視子宮的維護。其中子宮內膜癌是子宮的嚴重疾病,必須重視其危害性。

非經期出血是怎麼回事?哪些人容易得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症狀

1、陰道不規則出血:這是子宮內膜癌初期最主要的症狀,患者絕經後閉經後出現陰道出血,而且血量不定,時間長短不同。

2、陰道排液:部分患者出現陰道白帶增多,呈水樣,還有臭味,因爲癌瘤潰爛而排出的。感染後,白帶出現膿性,最後宮腔出現膿,感染全身。

3、疼痛:疼痛多發生在晚期,在子宮內膜癌早期極少出現,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出現的可能性,如患者可能表現爲腰骶部、下腹部疼痛。

4、體徵變化:患者早期在婦科檢查沒有明顯的異常,但是在絕經後子宮不萎縮。癌症成長後,子宮增大,質量稍軟。合併宮腔積液,子宮明顯增大,柔軟或張力大。

子宮內膜癌易感人

1、肥胖:子宮內膜癌患者中約80%的人過重或肥胖,即體重超過正常值10%。肥胖是內分泌失衡的表現,脂肪會增加血中雌激素的含量,導致子宮內膜增生甚至癌變。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自身代謝異常,發生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比血糖值正常患者高3倍。

3、高血壓、冠心病:這是下丘腦垂體-腎上腺功能失調、代謝異常的結果。同時,子宮內膜癌也與常吃高熱量、高脂飲食,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方式有關。

4、生殖內分泌失調:包括閉經、不規則陰道流血、不孕、多囊卵巢綜合徵(PCOS)等,這些疾病及表現都與卵巢內分泌功能異常有關。

5、激素替代治療:長期服用外源雌激素的人,患子宮內膜癌的可能性增加,與使用量、時間長短有關。

6、不良飲食習慣:高脂肪具有儲存雌激素的功能,引起子宮內膜增生,變成癌症。因此,攝取脂肪和油類較多的人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蔬菜和水果有保護作用,多吃可以降低危險性。

7、x射線暴露:例如頻繁進行x射線和CT檢查等。

8、遺傳因素:約20%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有家族史、近親腫瘤史。

子宮內膜癌如何早發現

1、要定期進行婦女病普查,一年一次,尤其是肥胖、有高血壓、糖尿病的人,或者家裏有親屬得過癌症的人。

2、55歲還未絕經的人應該到醫院檢查,查找原因,必要時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相應的檢查。

3、40歲以上婦女月經紊亂,陰道不規則出血時,應立即到醫院就診,進行必要檢查,如陰超、診斷性刮宮等,排除子宮內膜癌。當然,40歲以下的女性月經紊亂、不規則出血等情況下,也需要立即就診。

子宮內膜癌檢查

1、超聲波檢查:超聲波檢查可知子宮大小、子宮內膜厚度、回聲不均勻、子宮內贅生物、肌層浸潤及其程度等,診斷合格率達80%以上。子宮內膜癌患者肥胖多,陰道超聲波比腹部超聲波好。超聲波檢查方便無創,成爲診斷子宮內膜癌的最常規檢查,也是初步篩查的方法。

2、分段診刮:是確診子宮內膜癌最常用、最有價值的方法。不僅可以明確是否爲癌,子宮內膜癌是否累及宮頸管,還可鑑別子宮內膜癌和子宮頸腺癌,從而指導臨牀治療。對於閉經期陰道大量出血或出血持續的患者,分階段診斷也起到止血的作用。分段診斷的標本需要分別標記病理學檢查,確診或排除子宮內膜癌。

3、宮腔鏡檢查:宮腔鏡下可直接觀察宮腔和宮頸管是否有癌症爐,癌症爐的部位、大小、病變範圍、宮頸管是否受到影響等,直視可疑病變採訪活檢,有助於發現較小或較早的病變,減少子宮內膜癌的泄漏率。宮腔鏡直視下活檢準確率接近100%。宮腔鏡檢查和分段診刮均有發生出血、感染、子宮穿孔、宮頸裂傷、人流綜合反應等併發症,宮腔鏡檢查尚有發生水中毒等風險。對於宮腔鏡檢查是否可導致子宮內膜癌播散尚有爭議,目前大部分研究認爲宮腔鏡檢查不會影響子宮內膜癌的預後。

4、細胞學檢查:宮腔刷、宮腔吸引塗層等方法可獲得子宮內膜標本,診斷子宮內膜癌,但陽性低,不推薦常規應用。

5、核磁共振成像:子宮內膜癌的病竈大小、範圍、肌肉層浸潤、骨盆和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等,可以更準確地估計腫瘤的分割。CT對軟組織的分辨率略低於MRI,因此在有條件的醫院,應用MRI術前評價者較多。

6、腫瘤標誌物:在早期內膜癌患者中一般無升高,有子宮外轉移者,CA125可明顯升高,並可作爲該患者的腫瘤標誌物,檢測病情進展和治療效果。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