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教育 > 0-1歲 > 新生兒肛門底下有顆痔瘡怎麼辦

新生兒肛門底下有顆痔瘡怎麼辦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新生兒肛門底下有顆痔瘡怎麼辦

新生兒在剛出生的時候是最容易看出身體外部有什麼問題,同時因爲新生兒機動性能不太好,寶媽寶爸們也可以通過輔助新生兒活動看出問題所在。通常在新生兒滿月的時候有可能會出現肛門長了顆像痔瘡的東西,這時候就得注意了,那到底該怎麼辦了呢?

新生兒肛門底下有顆痔瘡怎麼辦

小兒痔的發病率低,治療宜採用物理療法、中藥外治等簡便無痛苦的治療方法。平時多注意調整飲食,讓小兒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及蜂蜜;便後或臨睡前用溫水清洗肛門部,以改善肛門血液循環。

預防小兒痔瘡的三項注意:

(一)注意局部清潔乾燥:嬰兒的神經和肌肉的功能尚未健全,對大便的控制力差,有大便就排,所以排便次數多。由於排便次數多,又常爲稀便,如尿布更換不及時,很容易引起肛門皮膚潮紅、潰爛、感染等,俗稱“紅屁股”。要保持嬰兒的肛門健康就必須隨時更換尿布。同時在排便後用溫水或溫鹽水清洗肛門。尿布要用開水燙洗並暴曬。發生紅屁股時,洗後可撲上一些痱子粉,再用柔軟的幹尿布包好。

(二)建立良好的排使習慣:要幫助孩子建立定時大便的習慣,到時間就去大便,如果沒有大便也不要長時間坐在便盆上。少數小孩有坐在痰盂上看小人書或玩耍的習慣,這對肛門保健很爲不利,家長要幫助他們改掉。小兒腹瀉後肛門部可有裏急後重感,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幫助用手或捧刺激 肛門使肛門收縮,並用溫水清洗和用熱毛巾熱敷肛門,幫助他們克服下墜感。同時要及時治療小兒腹瀉。如果發現小兒大便時哭鬧,或排便非常用力、甚至憋得面紅耳赤時要及時查找原因,對症處理。

如何防止新生兒肛門底下有顆痔瘡發生

孩子可能喝水比較少,蔬菜吃的比較少,所以大便很難軟化,從而不能有效的促進腸道的蠕動,達到症狀的緩解,所以,可以考慮增加綠葉蔬菜類食物的攝入量,並且適當的多喝水,如果孩子能走了,那麼儘量的讓孩子多活動,促進腸道的蠕動,來緩解症狀

當然對於新生兒的情況並不能憑藉自己的主觀意見去判斷就一定是痔瘡,因爲如果是肛門口脫出的腫物發白有可能是息肉脫出引起的,如果是肛門口旁邊的腫物疙瘩一般是先天性的肛瘻引起的局部炎症感染。所以寶媽寶爸們對於新生兒有痔瘡也是要趕緊行動起來解決問題。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