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教育 > 育兒指南 > 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2.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雅雅:

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您是熊熊媽媽,孩子看上了別人的東西,會如何處理呢?

巴豆:

因爲孩子不是一開始就懂的什麼是自己的,當他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會去搶奪,這也是孩子發展的正常階段,不是孩子沒教育好。我會告訴他:“這是俊俊的,請你首先徵得他的同意。孩子不會爲了這句話放棄自己的行爲,我們要抱住他,反覆說:這很帥。大多數孩子會因爲失望而哭泣。抱起他,承認孩子的願望。你希望那個玩具是你的。讓孩子感受到你的理解,用愛安撫他,靜靜地接受這個現實,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你也可以引導他用自己的玩具和別人交換。許多父母受不了孩子可憐的樣子。別哭,我們也買一個。”但是我發現即使買來一個一模一樣的,他還是喜歡別人那個。這說明他的需求最初是那個玩具,是物質需求,而後來因爲得不到,就演化爲精神需求了,從得到那個玩具的過程或的心理滿足。用物質解決精神問題是無效的。

雅:

還有一種情況,經常讓母親們感到尷尬。例如,在兒童遊樂場,孩子長時間不能佔用玩具,其他孩子也想玩,旁邊的監護人說:不是你們家,爲什麼不能佔領呢?你家長是怎麼教育的孩子。”這話讓人很難堪。可是要是強行把孩子抱下來,孩子可能又哭又鬧。

巴豆:

2歲、3歲的孩子,認爲只要自己看到的,自己喜歡的、自己先拿到的,就是自己的,要充分滿足了才肯放手。在公共遊戲場所,應該遵循誰先拿到就歸誰先適用的原則,所以應該尊重孩子的合理權益,先完的玩具,如果沒有其他的規定,就不能強行要求孩子停止使用。如果他想讓別的孩子玩的話,一定要感謝他。如果他不願意,也要尊重他拒絕的權利。如果他的一些父母說,他將來會變得自私和霸道嗎?其實,你保護了他的物權,他才能學會不侵犯別人的物權,否則他會變得害怕謙讓。別的家長說三道四,那也只好頂住輿論壓力,向周圍的人表示歉意:“對不起,孩子先玩的,等他玩夠了就會下來。請耐心等待。當然,有更好的方法。例如,這個玩具是大家的,孩子們有權玩。每個人玩3分鐘。”

這樣的時間對等待的孩子也是鍛鍊,他通過等待培養了意志力,不願等待可以選擇其他的玩具,那麼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被培養出來了。

雅雅:

孩子們打架也是常見的事情,這對媽媽們來說也是一個考驗。我見過兩個不到兩歲的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一個孩子可能打了對方,其實打人也不一定,被打的父母馬上抱着孩子,露出不愉快的臉,好像受了多少傷。打人一方的家長則抓過孩子的小手打了一下:“叫你打人……還打弟弟嗎?你說!讓我們談談吧。孩子茫然猶豫地說:不打。”兩位家長對這件小事的反應帶給孩子的其實都是負面的影響。

巴豆:

對。看到父母的行爲,就知道孩子的行爲是和誰學的。父母通過毆打孩子阻止孩子毆打他人,實際上合理化了毆打的行爲,孩子得到的信息矛盾:我不能毆打他人,大人可以毆打他人。一些家長說:我打他,讓他知道打人會痛。孩子是孩子,不是微縮的大人,不記得疼痛,也不記得這種因果關係。毆打孩子的監護人通常是爲了面子。我在管教孩子。我不是沒有修養、縱容孩子的人,而是要求別人的同意。另一方面,監護人的反應也過度,另一方面,你爲什麼打我的孩子,臉上下不來,有些監護人特別受不了打擊孩子打擊自己,這種反應可能會影響孩子看別人的方法,估計別人的敵意。同時家長們也心存恐懼,一方害怕自己的孩子發展成爲喜歡暴力的“小霸王”,另一方會害怕自己的孩子成爲不敢反抗的“窩囊廢”。其實這只是孩子的交往方式,處理得好,孩子會從中學習到交往的規則和策略,獲得寶貴經驗,家長對雙方都要寬容。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