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知識 > 用藥指南 > 草莓味藥怎麼還能這麼難吃?服藥還應注意哪些事項?

草莓味藥怎麼還能這麼難吃?服藥還應注意哪些事項?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3.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個人的童年回憶中,可能都藏着一款令人想吐的水果味藥劑。

在藥物界,水果口味和粉嫩可愛的包裝似乎總是充滿陷阱。一袋沖劑可能聞起來香香甜甜,但卻能在入口的瞬間就將人擊倒,讓人由衷感嘆:草莓味的東西竟然也可以這麼難吃!

草莓味藥怎麼還能這麼難吃?服藥還應注意哪些事項?

都做成草莓味、橘子味了,藥怎麼還是難吃呢?

作者繪圖

藥爲什麼難吃?

首先,藥物成分並沒有什麼“好吃”的理由。畢竟在研發過程中,人們關注的是這些成分能對人體產生哪些作用,而不太會去考慮它們的味道。

對藥品味道的抱怨經常集中在苦味上,從演化角度來看,這種苦味的存在倒是有些道理。對苦味的感知和抗拒被認爲是一種適應性的演化產物,它能幫助人類避免自然界的有毒物質。而另一方面,“有毒”意味着“具有生理活性”,也就是說,有毒的東西總是會對人的生理產生某種影響——有時候,這種影響可能正是治療疾病所需要的。所以,苦味的天然毒物常會通過改造變成藥物,同時還保留着苦味的特性。當然,這肯定是不絕對的。

在苦味之外,糟糕的氣味和奇怪的質感亦有貢獻,比如蒙脫石散就讓很多人體驗到了真·吃土的感覺

其實,草莓味的藥更容易難吃

除了成分本身,劑型也很大程度影響着藥物的難吃程度。最容易避免不良口味的是片劑、膠囊這樣不會在口腔中立刻散開的劑型,如果再加上包衣,就更能避免對苦味、不良氣味的感知。在這種情況下,不額外添加改善風味的成分也沒關係。

草莓味藥怎麼還能這麼難吃?服藥還應注意哪些事項? 第2張

當然,這些片劑和膠囊肯定不能滿足全部需要。兒童劑型常會做成液體或者散劑,這是爲了避免吞嚥困難,同時方便進行劑量調整。而這些劑型就很容易暴露藥物難吃的一面。即使加入了甜味劑和香味物質,藥物成分自帶的苦味、氣味或者奇怪質感依然很難完全被掩蓋。所以某種意義上說,“草莓味的藥”比“沒有味的藥”更難吃是很正常的現象。

正是容易難吃的劑型才需要添加風味|圖蟲創意

爲了讓藥物更快吸收和起效,一些藥片也會專門設計成在口腔中快速散開的樣子,這些劑型也具有較高的“難吃風險”。在對藥物味道的吐槽當中,經常能看到“分散片”這個詞,而分散片就是這樣一種“容易難吃”的片劑。根據藥典定義,分散片是“在水中能迅速崩解並均勻分散的片劑”,“分散”可以幫助難溶性藥物更好地溶出。既然遇水迅速分散,自然在口腔中也容易散開,與舌頭的接觸面積更大,“風味”釋放也就更充分了。

做得太好吃也有風險

如果加大口味改良的力度,應該可以讓藥物矯味變得更成功一些——不過,太成功也未必是好事。如果真把藥物製劑的味道調整得像糖果和飲料一樣好,那麼兒童誤服藥物的風險就會增加,歷史上就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1947年,製藥公司葆雅(Plough)將老藥阿司匹林的劑型重新設計,推出了一種經過調味、可以咀嚼的小劑量阿司匹林片劑。隨後幾年,拜耳等公司也推出了類似的產品,這些專爲吸引兒童而設計的調味藥片獲得了“糖果阿司匹林”(CandyAsprin)的稱呼。

1952年刊登於《閱讀鷹報》(ReadingEagle)的“糖果阿司匹林”廣告。宣傳語強調了藥品的味道“吃起來像糖果”

在當時,這些味道香甜的藥片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但也帶來了令人擔憂的問題:短短几年後,美國兒科學會就記錄下了大幅增加的兒童阿司匹林過量案例。1956年的一項兒童中毒分析報告表示,孩子們主動尋找並吃掉這些阿司匹林藥片,正是因爲他們“喜歡這個味道”。1955年,FDA爲“糖果阿司匹林”的安全問題專門召集了會議。最終在壓力之下,藥企爲兒童劑型的藥瓶加上了安全蓋[1]。

草莓味藥怎麼還能這麼難吃?服藥還應注意哪些事項? 第3張

。有時可以用食物或飲料來掩蓋藥物的味道,但一定要先諮詢醫生或藥師是否可以這樣做

更多生活中的小疑問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