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知識 > 用藥指南 > 高血壓病人正確服藥的注意事項 高血壓患者秋季用藥需謹慎

高血壓病人正確服藥的注意事項 高血壓患者秋季用藥需謹慎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進入秋冬季時氣候逐漸變冷,此時高血壓患者最易發生中風現象。專家提醒:秋冬兩季,高血壓患者要切實關注自己的血壓高低,最好能做到每天測量血壓。

高血壓病人正確服藥的注意事項 高血壓患者秋季用藥需謹慎

◆每天測三次血壓

據瞭解,人的血壓在一天中是有變化的。清晨時血壓最高,傍晚時偏高,中午時最低,午夜時偏低。根據這樣的變化,顧醫師建議高血壓患者一天中測量三次血壓,即早晨、中午和晚上各一次。這樣就可以掌握自己的血壓變化規律,瞭解病情。在血壓穩定後,可以延長測量的間隔時間,比如將原來的每天測量改變成每週測量等。爲了準確量好血壓,專家還指出了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從病人方面來說,在活動以後應至少休息5分鐘以上,並少抽菸和少服食含咖啡因等刺激性食品。環境要安靜舒適,座椅適當,手臂與心臟位置等高;從儀器上說,以傳統的水銀血壓計爲好。因爲水銀血壓計是國際上醫生通用的血壓測量儀器,因其數值準確而歷久不衰。血壓計的選擇最好是名牌產品,會有較好的售後服務。

而高血壓病人如果在秋冬季節經常出現頭昏、胸悶、眩暈,面部有麻木感等表現,一定要在兒女的配合下堅持每天測量血壓。防寒保暖,避免嚴寒刺激,同時可以選擇一些含有紅景天、茶多酚中藥成分的產品,加強心腦整體養護和保健,以防意外。

◆秋季用藥需謹慎

夏天時天氣炎熱,腦血管舒張,血壓急劇升高的情況會減少,而到了秋天氣溫轉涼,腦血管收縮,血壓會隨之升高,此時應及時調整降壓藥的劑量,控制好血壓,減少腦卒中的機率。

據專家表示,因爲秋天天氣變得乾燥,早晚溫差大,早晨的溫度低,使血管收縮,造成血壓升高,所以有些病人會感到頭暈。此時患者可以選擇到醫院就診,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服用降壓藥的時間,控制血壓不會在早晨過高。但是造成頭暈的原因有很多,高血壓只是其中之一。如果您在調整了服藥時間後仍然經常頭暈,就要做進一步的檢查。另外,不要在秋季停服改善心腦血管的藥物,如阿司匹林。因爲秋季是一個過渡的季節,溫度的降低會影響血管的收縮功能。較低的溫度會使腦血管收縮,促使血壓升高,容易造成腦卒中。所以,在秋季應該堅持服用阿司匹林這樣可改善心腦血管功能的藥物。

此外,從臨牀上看,適當做些運動是會對調節血壓有好處。但高血壓患者一定不要做劇烈的運動,跑步、登山這樣的運動,容易使血壓驟然升高,引發腦出血。可以選擇散步、打太極拳等比較溫和的方式,既能鍛鍊身體調節血壓,又沒有危險。

對於各類患者的降壓標準,顧醫師還給出了一個具體數據:普通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應該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人的收縮壓降至150mmHg以下,有糖尿病或腎病的高血壓患者血壓降至130/80mmHg以下。而除了定期到醫院進行正規體檢治療外,顧醫師還建議高血壓患者還可以嘗試自我降壓。

◆按摩降壓法

一些重要穴位或部位的按摩,可調節神經血管運動中樞的功能,改善周身血液循環,使小動脈、微血管擴張,循環阻力減小,血壓降低。

按摩百會穴百會穴位於頭頂的正中央。先用右手掌緊貼百會穴順時針旋轉,按摩20圈;換左手逆時針按摩20圈。此法可寧神清腦,降低血壓。

按揉太陽穴用雙手食指、中指指腹同時按摩雙側太陽穴,順時針旋轉20圈,再逆時針旋轉20圈。有清腦明目、疏風解表、降壓止痛作用。

按摩拇指甲坐位、臥位均可,先用右手的拇指與食指捏住左手的大拇指末端的指甲與指腹,轉動揉搓50次,然後,自指甲遠端向指根方向慢慢地推揉50次;兩手交換同樣按摩。每日醒後、午睡前和就寢前做3次,堅持下去,有降壓效果。

按摩足三裏坐在沙發上,膝屈曲90度,分別用左右手的中指端,按揉左右小腿的足三裏穴,旋轉按摩30次。除有引血下行、血壓降低外,還有調理胃腸功能,健脾養胃的作用。

按摩涌泉穴每晚溫水足浴後,坐於牀上,常用左手心按摩右足心、用右手心按摩左足心各100次,有降壓健身之效。

自制降壓茶飲

菊花茶:所用的菊花應爲甘菊,其味不苦,小白菊、小黃菊尤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飲用,每日3次。有平肝明目、醒腦降壓之效。

荷葉茶:中醫實踐表明,荷葉的浸劑和煎劑具有擴張血管,清熱解暑及降血壓之效。同時,荷葉還是去脂減肥之良藥。飲用時用鮮荷葉半張洗淨切碎,加適量的水,煮沸放涼後代茶飲用。

玉米鬚茶:玉米鬚不僅具有很好的降血壓功效,而且也具有止瀉、止血、利尿和養胃之療效。泡茶飲用每天數次,每次25~30克。在臨牀上應用玉米鬚治療因腎炎引起的浮腫和高血壓,療效尤爲明顯。

如有條件還可以用一些中藥代茶飲用,如首烏茶、葛根茶、決明子茶、桑寄生茶等,最好請中醫醫生指導選用哪種茶飲最適宜。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