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健康生活 > 談談夏季飲食養生

談談夏季飲食養生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夏日已至,赤日炎炎,暑熱難耐。雖然如此,可如果在度夏時能夠了解人體的某些特點,調理得當,夏天也能成爲補益身心的良好時機。夏季的飲食養生調養是增強人體對炎熱氣候的適應能力及防治中醫上所說的暑證、暑溼證的有效手段,並對增強人體在秋、冬季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有重要意義。下面就結合人體在夏季代謝的生理特點,談談夏季養生的要點及適合度夏的飲食,爲朋友們在夏季強身健體提供飲食營養方面的建議作爲參考。

談談夏季飲食養生

(一)夏季氣候與人體代謝的特點

剛進入夏至,北京就似乎與桑拿天氣結了緣,人感到渾身溼漉漉的,且特別悶,這是因夏天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所造成的。 所以,“暑熱”、“溼熱”是夏季氣候的特點。在我國古代,人們將夏季分爲夏和長夏(夏末初秋,由熱轉涼,即夏秋之交)。天氣炎熱導致毛孔開張,出汗量較大,由於夏天人體各臟器的功能活動增強,人體的代謝也進入一年中最爲旺盛的階段,人體此時的能量消耗也是一年中最大的時期,對營養物質的需要較其他季節大爲增加。同時,由於高溫對人體的溫度調節、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及泌尿系統等方面產生的一系列影響,所以,炎夏季節人們常感到食慾不振、倦怠乏力、小便少而黃,身體虛弱或有慢性病的人常會感到睡眠困難,有的人甚至在這一時期會日漸消瘦。傳統中醫將人們夏季有時出現的頭暈腦脹、心煩口乾、胸悶心悸、自感發熱(或低熱)等現象稱爲疰(zhu音爲駐)夏,就是說人體不能適應夏季炎熱潮溼的天氣特點而出現某些不良反應。

現代醫學對疰夏的病理機制不是十分清楚,不過中醫認爲,這種症狀多是由於體質虛弱又外感暑熱之氣所致。具體說來引起這種症狀的原因主要有這樣幾點,即元氣不足、津液耗傷、暑溼困脾。元氣不足、津液耗傷容易導致機體氣陰兩虛,夏天高溫高溼引起的暑溼困脾會導致脾虛,同時暑熱傷肺或脾氣虛弱還可導致肺氣虛,這些現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不少見。另外,炎炎夏日裏,人們常感有口渴多汗、頭昏耳鳴、神疲乏力、胸悶心悸、小便短赤等,中醫將這些虛證表現稱爲傷暑。

在長夏季節或夏秋之交,由於天氣炎熱多雨、地面氣溫高溼度大且處在換季時節,天氣由熱轉涼導致氣溫高低變幻不定。這一時期,特別是東南沿海雨水較多的地區,常因感受溼邪而導致上面提到的暑溼困脾,有些人往往出現神疲乏力、倦怠乏力、頭腫脹而心煩悶、食少泄瀉等中醫上稱爲暑溼的徵象。因此特別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食物不潔,否則容易染上痢疾、腹瀉等。除此之外,暑溼、冒暑(即夏季感冒)、暑瘵(zhai音寨,指由夏季炎熱而導致的人體咳嗽發熱諸不適)等也是人體因爲夏季的暑、溼所誘發的常見病。

(二)夏季的食物養生原則

物換星移、四季輪迴是自然規律,任何人都規避不了。那麼,我們爲了能夠順利度夏,更好地工作和生活,特別是夏季常見病的易感人羣,應該注意哪些問題遵循哪些基本的規則呢?從中醫養生和食療補益角度看,應該從以下幾點着眼。

1.清心祛暑、清熱解毒。中醫認爲,夏爲暑熱,夏季歸於五臟屬心,適宜清補。而心喜涼,宜食酸,比如可常吃些小麥製品,之外可適當多食些豬肉、李子、桃子、橄欖、菠蘿、芹菜等。中醫注重天人合一,陰陽互補,因此人們在夏天以多吃些以性寒涼味酸食物爲宜,儘量不吃辛辣溫燥之物。不過應注意生食冷飲不宜過度,以免傷及人體內的正氣而誘發疾病。

2.清熱利溼、生津止渴。因人體在夏天津液消耗較多,所以夏天應注意清熱生津止渴,並且因這一時期暑溼並重,所以應在日常多注意清熱利溼、清暑化溼。中醫認爲,長夏在五臟中歸於脾,也宜清補。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過溼對脾不利,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爲宜。但應注意,因味苦的食物具有能瀉能燥能堅的功能,所以不宜多食。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飲水多,導致溼氣易侵入人體。外溼入內,使水溼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運化功能產生障礙,就會積水爲患,引起食食慾不振等。因此,夏天要常吃利水滲溼的食物,這樣能夠健脾和胃,脾健則其升降運化功能得以恢復,有利於行水利溼。

3.健脾養胃,補氣益陰 進入夏季,天氣炎熱,人體消耗增大,一方面急需補充營養物質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溼氣候的影響易導致脾胃正氣不足,胃腸功能紊亂。所以在飲食上應以健脾養胃爲原則,以湯、羹、汁等湯水較多、清淡而又能促進食慾、易消化的膳食爲主,這樣才能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同時,少吃或不吃油膩厚味、油煎的食物,並且每餐進食量不宜過大,應以少量多餐爲原則。如某些人已有疰夏、傷暑、暑溼、中暑等上文中所提到的症狀出現,那麼根據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注意針對性,辨證用膳,或補脾肺氣虛,或氣、陰雙補。

總之,暑熱、暑溼是夏季人體常易發生的生理反應,上述三個原則是根據人體在夏季易發生的生理現象或不良症狀特點而確定的。朋友們在實際運用中還應根據當地當時的氣象條件(如春夏之交由溫轉熱,夏秋之交由熱轉涼,各地區的小氣候等,)結合各自體質不同特點及在夏季容易出現的反應,做到辨證施膳。

(三)夏季的食物養生內容

中醫養生常強調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可見食補在健康養生中所佔有的重要地位。那麼在炎炎夏日裏如何注意飲食,安然度過民間常說的“苦夏”呢?根據在臨牀上的觀察、經驗,結合中國傳統飲食的知識,我覺得應當注重以下這樣幾點。

1.夏季宜清補。中醫認爲,胃爲後天之本,脾主水谷運化。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爲遲鈍,此時膳食宜清淡,這樣纔有助於開胃增食,健脾助運。清補的膳食一般總熱量略低,其營養素的構成爲兩高兩低(蛋白質含量宜略高、纖維素含量應較高,脂肪及糖的含量宜略低),因此以清淡食品、素食爲主。主食宜用梗米、麥粉爲主要原料製成的米飯和軟食(亦稱半流質飲食,如粥、麪條、饅頭、糕、麪包、餛飩、水餃、冷麪、蒸餃等),以及各種湯、羹、糊等。副食宜用味酸(以性涼或平最佳)或性味甘涼(或甘平)的肉類、禽蛋類、水產類、蔬菜類、瓜果類、乳蜜類等食物,並宜用酸甜類調味品。食物烹調應以涼拌、炒、蒸、煮、燉、燴爲主,並保證鹽分的適度攝入。

在這裏不妨列出一些夏季飲食中適宜選擇的食物供朋友們選擇,如綠豆、白扁豆、西瓜、荔枝、蓮子、蠶蟲、蕎麥、大棗、豬肚、豬肉、牛肉、牛肚、雞肉、鴿肉、鵪鶉肉、鯽魚、烏龜、甲魚、蜂乳、蜂蜜、鴨肉、牛乳、鵝肉、豆腐漿、甘蔗、梨等。還有,屬酸味、性寒涼的食物如,枇杷、芒果、梨、番茄等;性平的食物如青梅、葡萄、李子、林檎、檸檬、桃子、橄欖、菠蘿等;性溫的食物如野雞肉、山楂、楊梅、烏梅、杏子、醋等;屬性甘涼的食物主要有:小麥、高粱、薏米、芡實、黑米、麪筋、綠豆、豆腐、黑芝麻、西瓜、馬鈴薯、絲瓜、茄子、柿子、茭白、蘆根、紫菜、海帶、蛤蜊、荸薺、黃花菜、龍鬚菜、冬瓜、黃瓜、蘿蔔等;祛暑利溼、清熱解毒的食物主要有:綠豆、茼蒿、茭白、竹筍、荸薺、絲瓜、黃瓜、莧菜、菱角、青魚、鯽魚、鰱魚等。健脾養胃、滋陰補氣食物主要有:藕、茭白、番茄、胡蘿蔔、雞蛋、鵝肉、鴨肉、青魚、鯽魚、鰱魚、豆腐、枸杞等。

2.祛暑利溼、清熱解毒。具有這方面功效的食物可以大致分爲以下幾類。性味甘涼,可健脾利溼、滲溼、利水,可祛暑溼的食物有:黃豆、綠豆、薺菜、金針菜、東瓜、冬瓜子等;性味甘涼或性平的食物,可清熱解毒或者清熱祛暑的食物有:荷葉、牛蛙肉、茶汁、西瓜、冬瓜、冬瓜子、絲瓜、黃瓜、甜瓜、高粱、芹菜、莧菜、菱、甘蔗、馬蘭頭等;具有清熱之功的食物還有:菊花、苦瓜、香蕉、荸薺、生蘿蔔、茄子等;可清熱利溼的食物有:青菜、芹菜、金針菜、茼蒿、茭白、竹筍、菜瓜、荸薺等。另外,能夠健脾利溼的食物還有蠶豆、赤豆、青魚、鯽魚、鰱魚、扁魚等。

3.夏季津液虧損較多,宜祛暑生津爲主,輔以滋陰益氣。具有這類功效的常見食物有:炒大麥粉、菠菜、藕、茭白、西瓜、甜瓜、菜瓜、桃子、檸檬、蘋果、葡萄、椰子、橙子、柚子、柑、甘蔗、綠豆、番茄、竹筍、黃瓜、胡蘿蔔、枸杞苗、豆腐、滑菜(冬葵)、蛤蜊肉、鵝肉、白鴨肉、雞蛋、牛奶等。另外,常食桑椹、蓮子等也能清熱除燥。

4.夏季健脾養胃,宜控制冷食冷飲。適當食用冷飲,能起到一定的祛暑作用,然而不可食之過多。例如,雪糕、冰磚、蛋筒等是用牛奶、蛋、糖等製成,營養雖好,但過食會使胃腸溫度下降,引起不規則的胃腸壁收縮,可誘發腹痛、腹瀉等症狀。又如,各種碳酸飲料、汽水等,大多營養價值不高,多飲會損傷脾胃、影響食慾,甚至引起胃腸功能紊亂等症狀。

(四)夏季可選用的養生膳食

夏季從春夏之交到夏末秋初這一時期跨度較長,人體在此期間體能消耗大,因此,除了日常注意勞逸結合外,還可在居家時做些具有補益功效的營養膳食。下面是備選的一些食(菜)譜。

1.主食類:芝麻粥、蘑菇米粥、豆腐菜粥、山楂粥、蓮子粥、蛋花粥、米油粥、大麥米粥、玉米粥、蕎麥粥、葡萄粥、鵝肉粥、小麥米粥、番茄粥、高粱粥、赤豆飯、綠豆飯、赤豆粥、綠豆粥、絲瓜粥、綠葉蔬菜粥等。

2.菜餚類:蒜茸炒茄絲、糖醋藕片、蓮子藕羹、清炒絲瓜、番茄炒蛋、筍絲金針菜、地慄(荸薺)燉雞、生拌芹菜蘿蔔絲、荷葉粉蒸雞、檸檬汁煨雞、苦瓜雞翅、菠蘿汁雞丁、豆腐蛋、金針菜獅子頭、素燴麪筋、菠菜蛋花湯、赤豆雞湯、冬瓜肉片湯、金針菜黃豆湯、番茄冬瓜湯、豆腐湯等。

3.補酒類:可主選果子酒如蘋果酒、雪梨酒、海藻酒、桑椹酒、茯苓酒、葡萄酒、山楂酒、烏梅酒、楊梅酒等。不過,對這類果酒的飲用也應有節制,過量飲用會降低機體抵抗力及胃腸功能,甚至會引起酒精中毒,誘發某些心腦血管疾病。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