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物品 > 教育資訊 > 當孩子問自己從哪裏來時應該怎麼回答 孩子對自己是怎麼來的感興趣怎麼辦

當孩子問自己從哪裏來時應該怎麼回答 孩子對自己是怎麼來的感興趣怎麼辦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一個孩子都會對自己是怎麼來的很感興趣,但是應該怎麼跟孩子說他是怎麼來的呢,不少媽媽會說從垃圾桶撿來的,或者說在街上撿的,這種回答方式都是錯誤的,那麼應該怎麼說呢,本站小編就來說說吧。

父母的每一個回答在寶寶心裏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相信父母說的每一句話,但是作爲父母的我們並不知道我們隨口一句玩笑話,可能會給帶給寶寶一些傷害,這樣的回答並不是最適合的回答。

當孩子問自己從哪裏來時應該怎麼回答 孩子對自己是怎麼來的感興趣怎麼辦

最近在看《媽媽是超人》,霍思燕關於這個問題,在節目裏就做了一個正確的解讀,讓嗯哼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從哪裏來的。霍思燕帶着嗯哼一起給貓咪小玉做孕檢,在B超圖像的時候,嗯哼和媽媽一起在B超中看到了貓咪肚子裏的小貓咪。

霍思燕在旁邊貼心的告訴嗯哼:“當年你在我肚子裏的時候也是這樣的“。有了眼前直觀的畫面,嗯哼就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從媽媽肚子裏生出來的。

當孩子問自己從哪裏來時應該怎麼回答 孩子對自己是怎麼來的感興趣怎麼辦 第2張

小暖男嗯哼知道自己的出生方式後,暖心的問了媽媽:“那你會感覺不舒服嗎,會不會痛呀?”當孩子知道自己是從媽媽肚子裏出來的時候,孩子對於媽媽的愛會更加緊密,同時也能理解到媽媽的辛苦,學會關心媽媽。

我們到底該如何回答孩子呢?

當孩子問自己從哪裏來時應該怎麼回答 孩子對自己是怎麼來的感興趣怎麼辦 第3張

德國專業機構的建議是:站在寶寶的角度,用適合寶寶的語言,儘可能貼近事實的來回答這個問題,不需要編得天花亂墜。孩子問什麼就答什麼,如果孩子對答案滿足了,家長就可停止。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自然會提更多後續問題,到時再逐漸增加答案的信息量。

當孩子只有兩三歲,第一次提“我是從哪裏來的?”這個問題時,父母們完全不用緊張,因爲通常“你是從媽媽肚子裏來的”這樣一個簡短答案就能讓兩歲孩子滿足了。

隨着孩子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他們又會主動詢問細節,我們可以告訴TA“你是在媽媽肚子裏被創造出來的,在那裏你慢慢長啊長,越長越大,40周之後,你就出生啦。”

如果孩子對這個答案還有疑惑,繼續問 “那我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 我們可以接着補充:“爸爸提供了一顆種子,和媽媽子宮裏的卵子(還記得你平時吃的雞蛋嗎?)相結合,你就被創造出來啦!”

當然,等孩子再長大一些,肯定會繼續追問:“那我是怎麼進到媽媽肚子裏的呢?” 或者 “爸爸的種子是怎麼進到媽媽肚子裏的呢?”這個時候就可以根據現實情況,對孩子進行性知識的普及教育啦。

回答孩子問題時應該注意什麼?

當孩子問自己從哪裏來時應該怎麼回答 孩子對自己是怎麼來的感興趣怎麼辦 第4張

有些人會擔心,跟孩子過早的說這些問題,會不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影響。那麼在回答這些問題時,父母就要注意自己的語氣、態度、眼神、表情等等。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他們極其善於捕捉我們話外的情緒和感受,爲了不讓孩子受到成人眼光的影響,我們可以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以平常心對待,不要覺得尷尬,或表現出擔心,肯定和表揚孩子的提問,淡定放鬆地給出答案。

回答“終極”問題時,將重點落在孩子被創造出來的那一刻,父母感到多麼的幸福。將性與愛連接起來告訴孩子,以後還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提出來。

如果父母目前做不到淡定放鬆地回答這個問題,最好是在孩子問出“終極”問題之前先自己排練一下,提前多練幾次,等到孩子哪天拋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就能從容應對了。

相關繪本推薦

在這裏,肉醬給大家推薦一些繪本或者書籍,父母和寶寶都可以一起看哦。

1、《小威向前衝》

《小威向前衝》在圖與文的互動中,除了講述一個小精子變成小寶寶的過程,還分享不放棄的力量、不完美的祕密、濃濃的愛意、淺淺的幽默以及孩子的思維方式。

2、《小雞雞的故事》

《小雞雞的故事》

這本書正視兒童性教育,用溫和的畫面和溫柔的語言,告訴他們身體的構造和生命的由來。

3、《我從哪裏來?》

《我從哪裏來?》這本書很好地呈現了這一話題的基本知識,卻巧妙地避免了一些讓成年人尷尬的細節,非常適合含蓄內斂的中國家長。

4、《我的故事·男孩篇》

《我的故事·男孩篇》

這本繪本清晰地回答了這些問題,字裏行間洋溢着“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喜悅之情。

5、《 我的故事·女孩篇》

《 我的故事·女孩篇》“我”的名字叫愛。“我”穿着內褲的身體部位是“私密地帶”。這本繪本講述了“自己的身體和心靈由自己來保護”的重要性。

這些都是推薦的兒童繪本,當然啦,媽媽也可以看的書,這些書裏面幽默又巧妙的回答了孩子關於性知識的問題。

最好的育兒專家一直都是父母,平等的與孩子相處,和孩子一起探索成長,感受生命的敬畏和奇妙,纔是對這個問題最好的詮釋。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