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物品 > 行爲習慣 > 孩子居然撒謊 其實這樣做比批評要好得多

孩子居然撒謊 其實這樣做比批評要好得多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3.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免不了會說謊,而大人看到孩子說謊後的第一反應是批評責罵,這樣做既會讓孩子怕你,還會讓孩子下次也想說謊,那麼孩子說謊就一定是不好嗎,怎麼做讓孩子少說謊呢,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孩子說謊的教育方法。

孩子說謊就說明孩子是個壞孩子嗎

孩子居然撒謊 其實這樣做比批評要好得多

1、利用謊言來獲得好處

就像我妹在暑假裏想要出去玩,想看電視,但是媽媽又規定了做完作業纔可以幹這些事。當發現老媽只是詢問,並不實際檢查之後,她開始說謊,編造謊言糊弄過去。

媽媽應該這樣做:

無論是多看會兒電視,還是多出去玩一會,對於小孩子來說,個個都充滿了誘惑力,而她發現通過謊言,可以迅速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情況父母不必上升到道德的高度,眼前有一條捷徑,誰會不走呢?對孩子加以正確的引導,讓孩子知道,合理的願望父母可以儘量滿足,沒必要說謊。不合理的願望,耐心給孩子解釋,讓孩子明白爲什麼暫時不可以。最好是直接把事實擺在孩子面前,讓孩子明白,說謊沒有說真話舒服。

2、怕父母的責罵而說謊

對於比較小的孩子來說,怕大人的責罵是他們撒謊的主要原因。想想那些不小心打碎杯子、弄髒牆壁的孩子們,他們無不是拼命說不是自己弄的。這便是因第一次承認錯誤時,得到的是大人們的斥責,甚至是打罵。有過一次這樣的痛苦經歷,當第二次、第三次做錯事,他們很自然的會通過撒謊來避險。

媽媽應該這樣做:

經常性的打罵和過度的斥責,是很危險的一種教育方法。我們永遠也沒有辦法通過訓斥孩子膽小來讓他勇敢,也沒有辦法通過責罵孩子說謊來讓他誠實。不妨多給孩子一些尊重和寬容。讓他知道,人都是會犯錯誤的,有錯誤改了還是好孩子。當他明白爸爸媽媽不會當衆批評他,也不會一直揪着這件事不放,就會變得有安全感得多,也就會明白,說謊,是更嚴重的錯誤,什麼都不如說實話。

3、爲了得到別人的關注說謊

田亮曾經在自己書裏面提到過,家裏老人有點重男輕女,而且兒子出生後還小,本來就需要更多的照顧。女兒森蝶有一次看着全家人圍着弟弟轉,就趴到地上,跟媽媽說自己腳疼。

媽媽葉一茜趕忙跑過去,又是抱又是揉,森蝶看媽媽爸爸還這麼關心自己,就蹦蹦噠噠自己去玩兒了,剛剛說疼的腳,彷彿什麼事都沒有一樣。

媽媽應該這樣做:

如果孩子是因爲“求關注”才撒謊,爸媽們就要反省自己,是不是對孩子關心不夠了。孩子們都特別喜歡和父母在一起,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同,哪怕是利用謊言。一些孩子在襁褓的時候,就知道假笑或假哭來得到關注,等過一陣後,便可以說“我餓了”“我害怕”之類的話讓父母手忙腳亂。這些時候不要責怪孩子不懂事,他們只是在傳達自己“愛量不足”。多陪陪他,多抱抱他,多親親他,往往就會有效果。

4、爲了報復編造謊言

曾經有網友提起他們中學時有個老師,因爲特別嚴格,同學們受不了,有個女孩子提議去“檢舉”老師性騷擾,其他女生居然紛紛響應。實際上這些孩子根本不懂自己謊言帶來的後果。

這個消息擴散到家長那裏,還鬧到了網絡上,引起了教育局的重視。結果是老師被辭退,妻子也跟他離婚收場。

媽媽應該這樣做:

也許她們不能完全意識到後果,僅僅是因爲好玩,有報復的快感而說謊,但是這種行爲本身,已經是觸犯了道德的底線。這是父母最該重視也最該管教的一種謊言,一旦發現,有必要堅定的跟孩子說清楚,這種做法是非常可恥的,也會給他人造成難以想象的後果。甚至要讓孩子,受到懲戒,來規範他日後的行爲。

哪些情況下孩子會撒謊

孩子居然撒謊 其實這樣做比批評要好得多 第2張

一是覺得好玩。

現在很多家長還覺得,孩子年紀很小就會撒謊,就這麼聰明,很好!我每次聽到這樣的話都會寒毛直豎。孩子小,聰明好嗎?老實忠厚纔好。記得小時候讀過一個故事,叫“放羊的孩子”。有一天,這個孩子在放羊時,覺得好玩就大喊:“狼來了!狼來了!”農夫們都很淳樸,一聽到他有危難,都拿起農具當作武器來幫助他,結果一看,狼根本就沒有來,他自己還在旁邊哈哈大笑。第二次他又大喊:“狼來了!狼來了!”只有一半的人來幫忙,另外一半的人覺得他是不是又在騙人!結果又是假的,農夫們很無奈地回去了。第三次,狼真的來了,他在那裏喊了半天,一個人也沒有來,結果狼就把羊羣都吃了,也把這個放羊的孩子吃了。所以,孩子絕對不能爲了開玩笑而撒謊,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

二是逞能。

現在的孩子攀比心很重,有時候同學說自己家有什麼,他立刻就說,我們家也有,我們家還有更多的,在那裏比來比去,言詞就會愈來愈誇張,這個要謹慎。

宋朝有位名臣叫司馬光,小時候有一次跟他姐姐在剝青核桃。在剝核桃的過程中,他姐姐離開了一下,他們家的僕人就對他說,你只要用熱水燙一下就好剝了。後來他姐姐回來,看他剝得特別快,也剝了很多,就問他:“你爲何剝得這麼快?你是如何知道要用水燙一下的?”司馬光立刻就說:“我自己會的。”他的父親聽到了很警覺,立刻告訴司馬光:“自己有多少本事就說多少話,不要去逞能欺騙別 人。”父親懂得“慎於始”,司馬光第一次逞能撒謊,就把他糾正過來,才成就了他的德行。

司馬光曾經講過:“平生所爲之事,無有不可語人者。”誰的功勞?父親的功勞。所以,小孩在第一次因逞能而撒謊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及時糾正這種不良行爲。

三是貪圖利益。

有個教育官員提到,有一個朋友告訴他,說自己的兒子很聰明,爲什麼很聰明?有一天他兒子跟他說:“爸爸,你給我兩塊錢。”爸爸拿起一張兩塊錢的鈔票給他,兒子說:“爸爸,你給我兩張一塊錢的。”“同樣是兩塊,爲什麼要兩張一塊的?”“因爲你給我兩張一塊的,我可以到訓導處兩次,說是我撿到的,交一塊就計10分,兩次計20分。”聰不聰明?這個爸爸聽了在那裏哈哈大笑,還告訴別人說自己的兒子很聰明。這個教育官員覺得很無奈,這個家長教育孩子的意識太低了,公然引導孩子去撒謊,還是爲了貪圖功勞,貪圖學校的稱讚,這也是要謹慎的地方。

四是掩飾過失。

父母長輩眼光要銳利,當孩子第一次撒謊掩飾過失時,絕對是可以從他的臉上看出來的。有個小孩把衣架弄壞了,其實衣架壞了,是很容易修好的,但是他弄壞東西很驚恐,就趕快藏起來了,結果被其他同學看到了,報告了老師。老師就跟學生說:“你犯了兩個錯誤,第一是把東西弄壞,第二是沒有承認。第一個錯叫做‘無心非,名爲錯’,第二個錯是‘有心非,名爲惡’,第二個錯比第一個錯嚴重很多。假如你欺騙老師一次,往後可能就無法贏得老師的信任,‘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所以往後犯錯,要勇於承認,不可逃避。”

五是大人帶頭撒謊。

有一部電影叫《手機》,這部電影中有一個統計數字,一個成人一天之中在電話裏講的謊言有25次之多,家長都公然說謊,孩子當然就學會了。有個孩子正在房子裏面玩耍,媽媽拿起電話來,對方說:“你先生在不在?”“我先生不在!”他爸爸就坐在那裏,怎麼會不在家?小孩聽了一頭霧水。這樣好不好?不好,這是錯誤的。絕對不要用撒謊的方式來拒絕他人,你用撒謊的方式,以後你的孩子就會出現一樣的情況。“詐與妄,奚可焉”,絕對不能欺詐,不能講妄語。

怎麼讓孩子少說謊不說謊

孩子居然撒謊 其實這樣做比批評要好得多 第3張

01 在問話之前,讓孩子保證不要說謊

也許這聽起來很愚蠢,但確實有用。在問孩子之前,讓孩子做出承諾,保證接下來不會說謊,孩子說真話的概率就會是原先的8倍。

很簡單,只要對孩子說,“我希望你保證等會兒不說謊”;而孩子也同意說,“好的,我接下來會說實話”,這樣就夠了。這對4-16歲的孩子都有效果,即使是成人也會因爲承諾而減少說謊。

相反,給孩子講道理,說“撒謊是不對的,你不應該撒謊”卻沒有用處。原因在於自願,這時孩子覺得:“我是出於自己的意願做出承諾,就應該堅持諾言不說假話”;如果打破承諾,就會破壞孩子內心對自己的看法。

02 不要讓寶寶壓力太大

不要讓寶寶承受太多期望和規矩。他不理解這些,也無法去遵守,他可能覺得只有說謊才能不讓你失望。

03 不要嚴厲地懲罰孩子

研究證實,在常常被懲罰的環境下長大,孩子會更容易說謊,也更擅長說謊。

比如,孩子因爲沒帶鉛筆去學校就捱了打,會覺得自己犯的錯沒那麼嚴重,這種懲罰不公平。以後再沒帶鉛筆,就會說謊不承認,這樣可以躲過捱打,是孩子對抗不公平、保護自己的方法。

以及,年紀小的孩子沒能力認識正確的因果關係。例如,孩子撒謊說自己考了滿分,然後爸媽檢查了試卷,發現孩子沒得滿分,就狠狠地罵了孩子。孩子不會覺得自己是因爲沒考好而捱罵,也不覺得因爲騙了爸媽纔會捱罵。

相反,孩子會覺得,因爲被爸媽識破了謊話纔會被罵。這不能讓孩子明白應該對父母說實話,反而讓孩子更加精益求精地磨練說謊技巧,比如下次先把試卷藏起來再對爸媽報告假成績,或者爲考得不好編個肚子疼之類的理由。

04 父母的以身作則

有些大人平時爲了哄小孩,經常說:“你自己乖乖地玩,一會兒媽媽給你買好吃的。”可並沒有把這當做給孩子的承認,輕易地忘記。

也有些家長爲了知道事情的真相,對孩子說:“你跟媽媽說實話,是不是你做的?說實話我就不怪你!”於是小朋友老老實實地說:“是我做的,媽媽。”得知真相的你,很生氣沒忍住便教訓了孩子一頓。

好好想想,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曾經這樣做過?這真的是很不好的做法,時間長了,小孩習以爲然,也就容易跟大人學,說話信口開河,不負責任,不考慮後果。其次,你讓孩子認識到說實話會得到不好的結果,然後他就再也不想對你說實話了。

正確的做法是,將兩件事分開談,爲他說了實話表揚他:“你承認了錯誤的事情,這很好,我很高興。”然後說:“但你不該這樣做的,這次媽媽原諒你。”

其實大家不用對孩子說謊這件事太過恐慌,畢竟誰的一生能不說謊呢?想要孩子對自己說實話,就試着給TA好的榜樣和教育。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