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教育 > 3-6歲 > 別讓孩子成“小木頭人”

別讓孩子成“小木頭人”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個孩子性格開朗,自然讓人喜愛。但假如開朗得過去了頭,太放縱了,沒有一點兒規矩,那麼就令人厭惡了。一個孩子守規矩,大家也喜愛。倘若太過地守規矩,很靦腆,就又太呆板了,像個小“木偶人”,一樣也也不討人喜歡了。既開朗又有規矩的小孩,誰都喜愛。殊不知,家長在塑造、文化教育、訓煉和管理的實踐中,要真真正正做的好,做到預估的目地,確實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通常情不自禁地偏激:一說懷孩子開朗,也不講一切組織紀律性,徹底退而求其次,聽之任之,任其肆無忌憚,一點兒規矩都沒有。結果,小孩膽大妄爲。一說懷孩子有規矩,也不講隨意,這不能做,那不能做,限定太多。事無大小,一切都需要歷經家長准許。不經過家長容許,不能小孩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小孩變成家長手上的“玩偶”,“牽之則動,息之則止”。結果,小孩束手束腳,“暮氣沉沉”,變成“呆板”的人,令人可伶。原因是什麼呢?便是由於家長欠缺分寸,劃不清“開朗和放縱”、“規矩和呆板”的界線。通常將“開朗與放縱”、“規矩與呆板”混爲一談。那麼,如何撇清這類界線呢?20世紀初,有一位廣東高官叫朱慶瀾。他以前給全廣東的家長讀過一本稱爲《家庭教育》的書。在書裏他對這個問題發佈了十分句句戳心的看法:“有規矩的隨意稱爲開朗;沒有規矩的隨意稱爲放縱;不放縱稱爲規矩,不開朗稱爲呆板。”他的這類分法事實上是很科學研究的,很有些道理的。可好像在說普通話繞口令一樣,閱讀者通常並不大搞清楚。爲了更好地把難題說清晰,他應用品牌形象的形容做進一步的表述。他說道:“例如牧牛場,周邊用鐵欄杆圍住,牛在護欄裏喂草飲水,東奔西走,這稱爲開朗,放羊的不太好乾預它;假如跳出來護欄外,便是放縱,不干預就不行。不準牛出護欄,這就是規矩;假如在護欄裏,不准它喂草飲水,也不准它東奔西走,必須把個小動物的牛,變爲綠色植物的牛,這般便是呆板了。”朱慶瀾老先生說:“管小孩子同牧牛類似。”這一形容沒有分毫污辱人的意思,理應說成既品牌形象又切合,很回味無窮。聯絡到親子教育實踐活動,朱慶瀾老先生又舉例說明幹了表明。他拿“講話”做事例說:“小孩子愛怎樣說,聽憑他怎樣說,這稱爲開朗;假如由於聽憑他隨意說,就連髒話、橫話、齷齪混帳話也不干預他,這般便是放縱了;不准他說道髒話、橫話、齷齪混帳話,稱爲規矩;由於不准他說道髒話、橫話、齷齪混帳話,就不管哪種話都不准他說道,如同要貼張封口在他嘴邊,這般便是呆板了。”這類區劃界線的規範是科學研究的,對家長是很有指導作用的。依據朱慶瀾老先生例舉的案例,我們可以舉一反三。要把小孩塑造鑄就變成既開朗又守規矩的小孩,家長理應保證“管而沒死,放而不亂”。就是“管”和“放”都需要掌握分寸,勤奮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情況產生。

別讓孩子成“小木頭人”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