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教育 > 新生兒 > 早產兒黃疸怎麼辦

早產兒黃疸怎麼辦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3.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早產兒出現黃疸的機率會比足月兒大,同時也要比足月兒的黃疸要嚴重,一般會有較高的膽紅素值,黃疸也比較不容易褪,爸媽可以給寶寶喝些白糖水,同時要去正規醫院檢查,進行治療。
早產兒黃疸怎麼辦
早產兒黃疸怎麼辦

早產兒黃疸分病理性黃疸和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一般在3天后開始,10天到15天結束,早產兒可能遷延1個月。

如果孩子在出生後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或黃疸發展過快,持續時間較長,甚至伴有貧血、體溫不正常、吃奶不好、嘔吐、大小便顏色異常。有的是黃疸已經消退或減輕後又重新出現和加重,多屬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常見的原因是早產兒溶血病、早產兒感染、膽道畸形和早產兒肝炎等。

生理性黃疸可以讓寶寶喝點白糖水,或用梨煮水喝還可以讓他曬曬早上的太陽。病理性黃疸醫生會讓寶寶照藍光。

發生黃疸時爸媽不要太着急,要冷靜對待寶寶的病情。如果無法判斷可以去正規的醫院讓醫生給出診斷。

早產兒黃疸的症狀

早產兒黃疸分爲兩種性質,一種是生理性黃疸,另一種是病理性黃疸。只要寶寶身體狀況好,吃得好且睡的香,沒有其他什麼不良症狀就屬生理性黃疸,寶寶的生理性黃疸屬於早產兒的正常生理現象,媽媽不用擔心,黃疸會慢慢減退。若寶寶黃疸症狀出現的非常早,而且寶寶的黃疸症狀逐漸嚴重,則就可能是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若是不及時治療轉變成核黃疸就會嚴重影響早產兒的智力發育,所以要引起媽媽的注意。如何判斷早產兒黃疸的性質就要了解不同性質的早產兒黃疸症狀有哪些!

早產兒出生後皮膚髮黃的症狀叫做早產兒黃疸。黃疸在早產兒中的出現的機率高達20%,尤其是早產兒,出現黃疸症狀的機率高達80%。憑藉黃疸症狀可以進行辨別,若爲生理性黃疸則爲正常現象,若爲病理性黃疸則爲早產兒疾病,所以爸爸媽媽對這兩種情況要注意觀察、區別

如果早產兒生後一週之內出現皮膚有淺淺發黃,白眼珠微微帶黃,尿黃但不染白色的尿布,一週之後皮膚髮黃消失,則爲正常生理現象,醫學上叫“生理性黃疸”。多數早產兒均出現這種現象。生理性黃疸多於生後2~3天出現,4~5天爲高峯,7~10天自然消退。早產兒約80%可出現生理性黃疸,於生後3~5天出現,程度較足月兒重,可延長到2~4周方消退。這不是病,不需要治療。

如果早產兒皮膚呈金黃色,甚至桔黃色,或黃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也有較明顯的黃染。皮膚髮黃較重的地方用手指按壓皮膚2秒鐘,手指離開後,在手指按壓的地方皮膚呈桔黃色,則寶寶得的是病理性黃疸。出現病理性黃疸時早產兒伴有體溫不正常、食慾不佳、嘔吐,或精神差、嗜睡、兩眼呆滯、吸奶無力、不吃奶甚至出現呻吟、尖聲哭叫等,還伴有貧血或大便顏色變淡或呈白色、尿液呈深黃色。並且黃疸現象在生後2周仍不消退,或者消退後又重新出現,患有病理性黃疸的寶寶應及時接受醫生的檢查和治療。

早產兒黃疸的原因

對於早產兒而言,黃疸問題較足月兒嚴重許多,原因如下:

1、早產兒一般會有較高的膽紅素值(可能和肝臟發育較不成熟有關)。

2、早產兒的黃疸較不易消退(常延至10多天後才消退)。

3、造成早產的原因也常是造成早產兒黃疸的原因(如胎兒的先天性感染)。

4、早產兒常發生早產兒窒息、敗血症、呼吸窘迫症、顱內出血等合併症,這些情況將使黃疸加劇。

5、早產兒的高膽紅素較易造成核黃疸。

早產兒黃疸多久能退

早產兒黃疸,如果是“生理性黃疸”,正常情況下,在寶寶出生後2~3天內出現,4~5天達到高峯,一般在兩週(15天左右)內自然消退。所以說,早產兒患的是生理性黃疸,家長就無需那麼着急,平時注意做好護理,幫助寶寶度過“黃疸期”。

寶寶產生早產兒黃疸的原因不一樣,早產兒黃疸在不同的寶寶身上有不同程度的表現。

早產兒之所以會出現黃疸,是因爲在他的血液中,有一種叫膽紅素的的色素含量過高。正常人的血液中都含有膽紅素,但這些膽紅素通常會由肝臟從血液中清除掉,然後經大便排出體外。寶寶出生前是媽媽的肝臟替他清理他的膽紅素,寶寶出生後,他的肝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正常運行。所以,寶寶血液中的色素就會積累下來,從而導致皮膚上出現這種黃色,也就是“早產兒黃疸”。

也有少許的例外,早產寶寶的早產兒黃疸一般會在出生後5~7天時達到高峯,可能需要長達2個月時間才慢慢消退。最初寶寶的臉開始泛黃上,接着會到他的脖子、胸部,再向下擴展。有些特殊的早產兒黃疸病例裏,黃色會一直蔓延到寶寶的腳趾頭。對於早產寶寶來說,這些症狀都是可能出現的正常情況。

早產兒黃疸正常值

醫學上取生理性黃疸的值作爲早產兒黃疸正常值。

足月早產兒黃疸正常值是12.9mg/dl(毫克/100毫升),就是代表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低於12毫克爲正常。早產兒的黃疸正常值爲膽紅素低於15mg/dl(毫克/100毫升)。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