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健康生活 > 成人細菌性腦膜炎

成人細菌性腦膜炎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流行病學

成人細菌性腦膜炎

世界上每年大約有120萬細菌腦膜炎的新發病例。腦膜炎是十大最常見的、致死性感染性疾病之一,全球範圍內每年大約能奪去13.5萬人口的生命。倖存者通常會遺留神經功能缺損。

在發展中國家,社區獲得性細菌性腦膜炎的主要病因是 肺炎鏈球菌、腦膜炎奈瑟球菌,主要見於50~60歲的人羣,以及那些具有細胞介導免疫缺陷的,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患者。

和醫療相關的細菌性腦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則是葡萄球菌和需氧的革蘭氏陰性桿菌(aerobic gram-negat靜脈點滴e bacilli)

●臨牀表現

細菌性腦膜炎患者通常極度危重,症狀變化明顯。

急性細菌性腦膜炎的三聯徵(triad)包括髮熱,頸項強直和精神改變,儘管部分患者並沒有出現所有的三個症狀。

●實驗室檢查

在抗生素使用之前,腦脊液標本不能獲得的時候,血培養(blood cultures)結果通常爲陽性。在抗生素使用之前,所有的患者應當留取兩套血培養標本。

●腰穿穿刺術

每個懷疑腦膜炎的患者都應該留取腦脊液進行檢查,除非腰椎穿刺術是禁忌的。

通常在腰椎穿刺之前做CT檢查,來排除 佔位病變 或 顱內壓增高。罕見情況下腰椎穿刺會導致腦疝。然而,大部分患者並不需要連續的頭顱CT檢查。

懷疑細菌性腦膜炎的患者,一旦出現如下的危險因素,則必須給予CT檢查:

◆免疫受損狀態(例如H靜脈點滴感染、免疫抑制治療、實質性臟器 或 造血幹細胞移植)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病史(佔位病變、卒中 或 局竈性感染)

◆新近的癲癇發作(發病前一週內)

◆視乳頭水腫

◆意識水平的異常

◆局竈性神經功能缺損

如果腰穿被推遲 或 延緩,在血培養留取標本後,經驗性的抗生素治療應當給予,繼而儘快給予腰穿穿刺化驗檢查。另外,地塞米松0.15mg/kg每6小時一次靜脈注射,必須同時 或 在抗生素給予後立即給予。輔助 地塞米松給予不應該在那些已經接受抗生素治療的患者中使用,因爲那樣使用不可能改善患者的預後。

細菌性腦膜炎患者的腦脊液化驗可見白細胞數增多,可以在1000~5000/ml之間(從1萬),中性粒細胞超過80%,蛋白100~500mg/dl,葡萄糖50歲的患者,利福平2g 靜脈點滴 Q4h

◆細胞介導免疫受損患者

那些 細胞介導免疫功能受損 的患者(例如淋巴瘤、細胞毒性化療 或大劑量糖皮質激素),覆蓋範圍必須直接瞄準 產單核細胞的李斯特菌(cytogenes) 和 革蘭氏染色陰性的桿菌(包括銅綠假單胞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以及 肺炎鏈球菌。腎臟功能正常的患者給予如下的治療方案:

萬古黴素(Vancomycin)15-20mg/kg Q8-12h(不要超過2g/劑或每日總量不要超過60mg/kg),調整劑量使得萬古黴素的血清濃度在15-20mcg/mL。加用氨苄西林(Ampicillin) 2g 靜脈點滴 Q4h亦可加用頭孢吡肟(Cefepime)2.0g 靜脈點滴 Q8h或美羅培南(Meropenem)2g 靜脈點滴 Q8h

◆對β-內酰胺類(β-lactams)過敏的患者

對腎臟功能正常的、對β-內酰胺類嚴重過敏的、社區獲得性腦膜炎的患者的經驗性覆蓋範圍包括:

萬古黴素(Vancomycin)15-20mg/kg Q8-12h(不要超過2g/劑或每日總量不要超過60mg/kg),調整劑量使得萬古黴素的血清濃度在15-20mcg/mL。加用莫西沙星(Moxifloxacin)0.4 靜脈點滴 Qd加用

如果需要覆蓋李斯特菌屬(那些>50歲的患者和/或那些細胞介導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異惡唑(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5mg/kg(依據甲氧苄啶組分)靜脈點滴 Q6-12h。

●醫療相關性腦膜炎(Healthcare-associated meningitis)

醫療相關性腦膜炎 的經驗治療 必須覆蓋包括 革蘭氏染色陽性 和 陰性的細菌(例如肺炎克雷伯Klebsiella pneumoniae和 銅綠假單胞桿菌P. aeruginosa)。適合腎臟功能正常患者的抗生素包括:

萬古黴素(Vancomycin)15-20mg/kg Q8-12h(不要超過2g/劑或每日總量不要超過60mg/kg),調整劑量使得萬古黴素的血清濃度在15-20mcg/mL。加用頭孢他定(Ceftazidime)2g 靜脈點滴 Q8h或頭孢吡肟(Cefepime)2.0g 靜脈點滴 Q8h或美羅培南(Meropenem)2g 靜脈點滴 Q8h。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