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健康生活 > 真實自我源自父母的情感接納

真實自我源自父母的情感接納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5.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生活中我很少用心理醫生的眼光去看身邊的人,但我的潛意識常常地傳遞出這樣一個信號。那就是我剛剛認識的這個人,他真實嗎?聽起來可能有點玄,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每個人的潛意識,或者可以說是直覺,都有自己的評價標準。也許你感覺某某人非常的完美,或者對人多麼友好,但是總感覺他有點假,和他在一起你也會不自然。某某人有很多小毛病,但是他很真誠,他可以坦然地面對自己,你覺得和這樣的人相處自己也變得輕鬆了。每個人都希望用真實的自我面對世界。但這個世界上的確有很多人並不能真實地做他自己,不能去感受和麪對自己的內心或者表達自己。也許有的人只是從他不安的眼神或掩飾的表情,或者緊張的聲音而透露出來。他不知怎麼表達自己,難於拒絕別人,不敢面對衝突,不能聽到批評,害怕失敗,不能欣賞別人比自己強,總是感到不安或者有無名火。我見到過很多年輕的來訪者,在諮詢中表達他們的願望是“找到真實的自己”。這聽起來有點抽象和哲學意味的話語,卻傳達出深刻的心理學意義。

真實自我源自父母的情感接納

什麼是真實的自我呢?也許我可以這樣解釋,就是一個人他可以感覺到自己的情感和需要,他可以接納自己的感受和自我價值,他也能夠向世界表達自己。 當嬰兒降生的時候,他是赤裸裸的,他對自己和世界一無所知,他也是最真實的。不舒服了就哭鬧,滿足了就乖乖的,他會本能的、自發的表達自己。父母們都會用欣賞的目光來迎接自己的寶貝。從欣賞他的小臉蛋,小鼻子,欣賞他一生下來就會吸吮媽媽的乳頭,到欣賞他洪亮的哭聲,甚至他無意識的微笑。這些人類的本能反應都會讓父母們興奮不已。孩子的每一次信號父母都會有所迴應。正是這最初的接納讓嬰兒對於母親子宮外的現實世界感到安全。逐漸地嬰兒可以對他感興趣的東西發出咿呀的聲音,期待身邊的大人發出認可的目光:哦,寶貝,你看到這個了。隨着嬰兒的成長,他可以伸手去指、去抓他想要的玩具,他可以緊閉着小嘴拒絕自己不喜歡的食物。即使一個小嬰兒也有很多情感的表達,而正常的父母都能夠反應出他們的心理需要,這些迴應無意中起到鼓勵嬰兒表達自我的作用。嬰兒需要確認他的願望和動作是來自“我”的,而不是來自外部世界的。需要感到“我”可以發出屬於“我”的信息和感覺,而且“我”發出的信息是有價值的,它得到了他人的迴應。這看起來簡單的過程,卻是人類心靈成長的基礎。當父母們欣賞孩子成長中的進步時,也就是給了孩子自我價值感。“我”能夠說話了,“我”會走路了,“我”能夠畫一個圓圈,“我”會玩拼圖了。正是人之初養育者的迴應,個體才能夠建立積極穩定的自我認同感。即一個人纔有可能知道“我現在內心的感受如何?我喜歡什麼樣的人?我在這方面能力怎麼樣?我對這件事情有怎樣的看法?我的決定是什麼?”等等,纔能有這一系列關於“我”的描述。擁有真實自我的人,才能真正的瞭解自己,可以按自己的意願做事,可以做他自己。

隨着孩子的成長,父母對孩子社會化的期望和要求逐漸產生,這與孩子本能和自發的情感需要當然會有衝突,孩子會體驗到挫折感。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設置界限和規矩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提供界限的同時,父母可能有時忽略了對孩子的情感接納。比如,父母可以容忍孩子2歲時尿褲子,但如果8歲了又出現尿褲子,很可能就認爲孩子犯了大錯,甚至要懲罰孩子,或者讓孩子感到羞愧。但實際上孩子本身因爲尿褲子,心裏就已經背上了羞恥感的重擔,再加上大人的責備,這重擔就變得更加沉重了。

再如,當孩子考試成績糟糕,父母會感到失望和着急,其實孩子內心對自己的失望,和害怕失敗更是一個重擔。這時候如果父母不急於發泄自己的情緒,而先關注到孩子的挫折感,來幫助他卸下這個包袱,讓他感到這些壞情緒可以得到理解和釋放。他會知道挫折並不像他想象的那樣可怕,這樣他纔能有機會重新獲得自信,繼續前進。同樣,當孩子必須要離開家去上幼兒園,或者被告訴不可以吃糖等等,也常常會引發孩子的“情感大戰”。這時候他有可能對親愛的爸爸媽媽發脾氣,這時候如果父母只是在理性上教育他,或讓他把眼淚吞下去或者禁止他對父母發火,而能給孩子釋放情緒的空間,那麼孩子遲早能夠平靜下來。孩子就會體驗到自己的情緒炸藥不是想象的那麼可怕。孩子將學習到憤怒和失望是一種正常的情感體驗,在今後的人生他將獲得面對挫折的經驗。難以想象接納了孩子的眼淚、怒火和挫折感,竟是幫助孩子擁有自信心和勇氣。

欣賞孩子的歡笑和愛,也接納孩子的眼淚和怒火,親愛的父母就給孩子創造了一片屬於他們自己的天空。在這片天空下,孩子真實的自我才能生根、發芽、終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