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教育 > 兩性知識 > 打破艾滋病歧視需要市民精神

打破艾滋病歧視需要市民精神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個人洗衣做飯,一個人玩耍嬉戲……父母因艾滋病過世後,柳州市牛車坪村6歲的阿龍獨自一人生活。父親去世後,阿龍攜帶艾滋病病毒的消息就在村裏傳開了,阿龍也被擋在校門之外。“如今在艾滋病救助的工作中,所有的工作阻力,都是來自歧視。”柳州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科醫生翁毓秋說。(29日《中國青年報》)

打破艾滋病歧視需要市民精神

艾滋病是殘忍的疾病,通過藥物治療,該病可以得到一定的緩和,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質量。但是對於那些無處不在的歧視觀念,卻製造了一層層心理障壁,夾裹着冷眼、躲避、誠惶誠恐,將艾滋病人妖魔化,像沉重而躲閃不及的鐵鞭,帶來沉重的心理病痛和精神折磨。這種精神轟炸比艾滋病毒本身更具殺傷力。

消除艾滋病歧視,人們已經積極行動。例如,中央領導人多次在世界艾滋病日和春節訪問艾滋病患者。此外,寧夏青少年積極發送原創艾滋病反歧視郵件等普通市民行動,三水勞動教所HIV專管生產大隊幹部受到普通人無法忍受的壓力,隨時可能發生的職業暴露風險,與艾滋病感染者交往等感動。

在整個人羣中,這種做法還有點不足。特別是發現艾滋病患者時,有些人平時頭腦正確,但容易掉進自私的怪圈,忘記至少皮膚接觸不感染艾滋病的常識,將艾滋病患者放入別的冊子。爲了打破這種頑固的慣性,有必要積極提倡市民精神。

也就是說,處理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觀念滯後、不良現象,普通市民不能只滿足口頭談話和座位,也不足以站在公共利益、社會利益和社會發展的高度認識,以自我力量推進觀念進步,以個人行動爲社會的點滴改變推進波,以先進的觀念燈給迷路的人們帶來溫暖的光芒。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會犧牲一些時間和利益,受到一些非議,甚至會被開除,但是這是怎麼回事呢?只要我們的行爲改善了被歧視者的不良情況,還有什麼比這更令人欣慰的呢?

市民精神越來越成爲社會的主流精神,許多公共事件閃爍着市民精神。羅彩霞事件、張悟本事件等,引起了網民和社會的強烈關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社會的進步發展,明確目睹了市民參與的堅韌推進力,也目睹了中國市民精神的成長。

我們也應該把這種市民精神注入反艾滋病的歧視,把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題推向新的高度。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