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教育 > 育兒指南 > 不要用大人的想法推測孩子

不要用大人的想法推測孩子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不要用大人的想法推測孩子

不要用大人的想法推測孩子

我在報紙上看到這樣的報道道。主題是6歲的男孩和4歲的女孩模仿電視上的親熱場景的男孩被打得皮開。

夏天某天晚上7點左右,6歲男孩山山(化名)看到母親不在家,像往常一樣騎着兒童車來到小夥伴-4歲女孩蘭(化名)家玩。當時蘭蘭蘭的父母不在家,兩個孩子模仿電視上的男女親場景,關掉房間裏的燈,擁抱着。

這時,少女的母親回家,聽到有人說話,打開電燈,看到自己的女兒和少年的山光擁抱着身體,嚇了一跳,立刻罵了他們。接着,周圍的鄰居聽到了山撕心裂肺的哭聲。山上的阿姨趕到現場,卻被蘭蘭的母親攔在屋外。晚上10時許,聞訊趕來的山山母親見到自己的兒子時,差點沒暈過去:只見孩子遍體鱗傷,屁股上留有血跡,耳朵也被擰得通紅。

在110民警的干預下,次日3時左右,蘭蘭的父母纔將山山交還給他的媽媽。但過了大約一個小時,蘭蘭的父親又來到山山家,威脅說要將山山再次送到蘭蘭家,等天亮後一起到醫院接受檢查。

後來,醫生診斷,山山全身軟組織嚴重挫裂傷,肛門黏膜破裂,傷勢十分嚴重。

蘭媽母親對山下這麼狠的手,是因爲她認定山上的行爲是流氓行爲,破壞了女兒的貞潔。這恰恰反映了蘭媽媽對孩子的心理生理特徵缺乏基本的瞭解。

作爲6歲的孩子,山山沒有發生流氓行爲的動機,也沒有實施性侵犯的能力。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多言行舉止只是外在的模仿。不存在我們成年人擔心的思想、道德問題。所以,不要把孩子的特徵作爲缺點,不要驚慌,應該用適當的方法引導。

還有一次,我在湖北上課。吃午飯的時候,坐在我對面的女老師說了好幾次話,終於鼓起勇氣提出了問題。她小聲說:

孫教授,上課時,孩子從小就和父母分牀睡覺,獨立睡覺對孩子的心理、生理髮育有好處。但是,我的孩子九歲了,必須和我一起睡覺,手必須放在某個地方。我多次跟他講道理都不行。我的老師有點不高興,對兒子說:兒子,你九歲了,男人,男人應該自己睡覺。我兒子的眼睛突然亮起來,指着父親說:你是男人,應該自己睡覺。他父親說:你知道什麼,這是我妻子!兒子說:現在和妻子睡覺,將來和妻子睡覺……父親很着急,這不是亂倫嗎?不要打孩子。這個怎麼辦纔好呢?

一聽,家長們就會覺得這個男生的思想道德有問題,其實不然。孩子說的話表明了孩子的推理方式。我叫針式推理。你怎麼說,我怎麼說?沒有嚴密的思考,沒有成熟的實踐經驗。因此,他們的見解與成年人完全不同。不要隨便判斷,也不要冤枉孩子。

二、用孩子的方法解決孩子的問題

面對孩子,必須用孩子的思維和他們說話,用孩子的語言和他們說話,否則可能沒有效果。

原國家總督學柳斌曾講過這樣的故事。

一天,柳先生去北京光明小學考察工作,決定暫時聽四年級的課。

四年級這個班正在上語文課。一位年輕女老師講述了俄羅斯着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麻雀》。

發現獵人帶着獵犬走在森林裏,剛出生的麻雀從樹上掉了下來。獵犬想吃麻雀,但突然老麻雀飛來,一邊發出悲慘的聲音,一邊用身體掩護麻雀,最終退出獵犬……

讀完課文,女教師笑着問同學:

想想。這隻老麻雀的行爲表現出什麼樣的精神呢?”

“表現了偉大的母愛!

有些同學脫口回答。這是課文的標準答案,書上寫得很清楚。

可是,另一個男生卻突然反問:

“你怎麼知道這隻老麻雀是母的呢?”

大家一愣,旋即爆發出一片笑聲,的確,誰能想到這樣一個問題呢?提問的男生接着說:

“課文中沒有任何說明這是一隻母麻雀,怎麼就歸到母愛了呢?爲什麼不可能是父愛呢?”

這時,大家不笑了,將目光集中在教師身上。這位年輕女老師興奮地點頭說:

這位同學獨立思考,發現了一個大問題。我們必須把答案改成這隻老麻雀的行爲表現出偉大的父子之愛!

全班熱烈掌聲。

這個小學生敢於質疑的精神,讓柳斌感慨萬千,他在各種場合講這個故事,希望教育工作者千萬不要忽視孩子們的創新精神。給孩子們自由的天空!讓他們飛得更高,更遠!

發現孩子是發現孩子成長的規律,解放孩子是打破對他們的束縛。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