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教育 > 育兒指南 > 如何和孩子溝通無障礙

如何和孩子溝通無障礙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出了問題,父母后悔說:早就知道了……就好了。一切往往都太晚了。

如何和孩子溝通無障礙

最好是孩子從小就能與父母無障礙地溝通交流,從而獲得正確的引導。

如果和孩子的交流沒有障礙的話,從哪個切入點開始呢

我建議-首先從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開始。在美國博恩崔西的頂級銷售心理學系統中,有倒金字塔模式。說到向顧客銷售產品,不僅要介紹產品的特色,還要求對方簽訂訂單。更重要的是,首先要從建立良好的信賴關係開始,瞭解顧客的需求,有機會促進生意。棕櫚

同樣的道理,當我們希望與孩子有更好的溝通時,以100%的比例,建立信任佔40%的重要性,瞭解需求佔30%的重要性,具體溝通技術佔20%的重要性,最後10%是真正接受

如何和孩子溝通無障礙

好想法→好行動→好結果

和孩子“建立信賴”關係,最重要的是能否通過“好行動”來改善親子關係。

在此提供“12345”方案來做到“好行動”。

“1”是指給孩子一面好鏡子照,注意大人本身的以身作則。

2在和孩子交往的時候,不要忘記用兩隻關心的眼睛來看他們。說實話,孩子看着父母的眼睛長大,我們怎麼看他們,他們也這麼看待自己。

“3”是三句不嫌多,也就是鼓勵、感謝、道歉的話要適時適量地向孩子表達。

“4”是四分鐘威力,也就是注意和孩子分開前或分開後碰面時,提供溫馨、關懷或祝福的話語。

“5”是睡前五分鐘分享,也就是重視睡前和孩子有親情交流,讓他談談自己、談談學校。

下一個要點是多方面瞭解孩子的需求。

有些父母可能認爲孩子有什麼需求給他吃的東西,給他住的東西,不就好了嗎?還有什麼需求呢

當然,當時我們也和自己的父母賭過嗎?討厭他們不公平,討厭他們偏心,或者認爲他們的管教太嚴格了。當時,多麼希望大人聽我們的話,理解我們的聲音,同樣的道理,現在孩子每天都長大,他們要求獨立自主,學習自己的決定,

多麼希望父母聽他們的意見,相信他們說的話。

要更好地瞭解孩子的需求,父母一起學習善用問題吧!

充分利用問題句

所謂充分利用問題句,就是改掉過去那樣的話,我們可能習慣地對孩子說沒有馬上寫作業或電視還沒有關掉這樣的話,聽起來像是我們的要求,所以孩子必須順從地做。這樣,孩子就看不到自己的責任,也學不到自動自發的精神。

我自己也曾經是一個惹人嫌、常常嘮嘮叨叨的媽媽。當時我很有挫折感,就是不明白像我這樣好心好意,爲什麼會讓孩子嫌煩?我錯在哪裏了?

之後,我在慢慢自我意識的過程中,跳出父母的角色,以比較人性的角色,也就是一個人的生命關心另一個人的生命的方式,重新考慮孩子這樣獨立的個人,這樣可愛的生命,他的人生需要什麼,他什麼都不做我到底對他了解多少?我小時候得不到的東西,現在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繼續給他嗎?我覺得自己現在不成功,會把壓力放在孩子身上嗎?

如果我們能接受父母的孩子不可避免地會做出錯誤的判斷,做出錯誤的事情,孩子會成長,學習,在瞭解孩子的需求的部分,我們會有更大的耐心和彈性。

4種父子交流問題法

以下4種父子交流問題法:

1。選擇性的問題句法。例如,是從7點半開始寫作業,還是從8點開始寫作業?

2。反問句法。例如:“如果你是爸爸媽媽,你認爲怎麼做纔是公平的呢?”

3。同樣的心問句法。例如,同學犯了罪丟了東西,生氣了嗎?

4。促進決定問題的方法。例如,你決定穿哪件衣服?你最想在比賽中學到什麼?

這樣多問問孩子,我們會更多地理解孩子在想什麼,想要什麼,抓住核心繼續和孩子交流。

具體交流的四個原則

具體交流在交流過程中佔20%的重要性,也等於真正進入面對面。

一般的想法可能認爲孩子聽話就好了,還有什麼交流?問題是,在當前尊重他人思維,也看重自己觀點的時代,似乎我說你聽的模式已經不合適了。我們總是通過交流的過程可以讓父子有更好的意見,至少家人之間有說話,大家可以商量。具體溝通過程有四個原則:

1。找到正確的時間

2。尋找正確的地方

3。尋找正確的人

4。正確的語言

其中,正確的語言是用○○的方法練習說話,每個○○對孩子都是正確的語言,□是就事論事的語言,這個○○的方法也稱爲三明治法(兩個○,中間夾着一個□)。

父母說就事論事時,沒有批評指責的意思。此時,孩子沒有受到攻擊,沒有挫折的感覺,反而能冷靜地思考父母的話,不馬上頂嘴或生氣。

運用○○夾層法時,遇到態度拖延的孩子,呼吸更堅定,態度更果斷。從我們的聲調、呼吸來看,孩子聽到自己的責任,左耳不再進入右耳,老實說,不痛不癢的話,孩子聽得太多,往往不合適,最好讓孩子知道事情。

分階段交流

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或者父母不能和孩子說話的時候,最好不要讓孩子當面道歉,也不要把事情弄清楚。當我們態度強硬時,我們會看到另外一個翻版,這樣硬碰硬,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如果我們問孩子:“到底是什麼事?說給爸爸媽媽聽。”結果孩子沉默不語,低着頭。聽了兩次也沒有迴應。那麼,請冷靜地考慮一下。找個機會再說吧

另外,儘管是正確的人,但時機錯誤,場所也不合適(例如,有其他人),有可能產生反效果,所以階段性的交流最好在應該暫停的地方給予雙方階段。第二次個人交流,聽的時候,我們有機會看到態度和緩慢、想承認錯誤、冷靜和說明的孩子。

總之,到了真心接受的階段,父母和孩子之間有充分的理解,相互傾聽對方的聲音,很多事情都可以交流。更重要的是,父母可以儘快注意孩子成長中的身心狀態,避免因交流不良而遺憾。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